任媛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揿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随机两组的4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别采用电针配合揿针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显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率为60%。结论:电针配合揿针为主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邹昆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介入诊疗中桡动脉血管压迫器的止血效果。方法:在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选取收治于我院的106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绷带止血;观察组患者给予桡动脉血管压迫器止血。比较分析两组的止血效果。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止血方法后,观察组患者无论是操作时间以及止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而言,选择采用桡动脉血管压迫器止血能够缩短止血时间,同时操作简单、方便,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向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双硫仑样反应急诊救治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13例2012年3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双硫仑样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维生素 C 加用地塞米松治疗,以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20min ~180min 内,所有患者中毒症状均消失,患者生命体征也逐渐恢复正常。结论:研究表明,尽管双硫仑样具有临床症状重,发病急的特点,但若能及时救治,一般很快就可治愈。目前维生素 C 与地塞米松是有效治疗双硫仑样的较好选择,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张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以及辛伐他汀应用于急性脑梗塞(ACI)患者的调脂效果。方法:选取 ACI 患者84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法分为辛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42例。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d 口服;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 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TC、LDL -C、TG 在血浆中的浓度均明显降低,但与辛伐他汀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浆浓度下降的水平更加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2种他汀类药物均可以改善 ACI 患者的血脂水平,但阿托伐他汀效果更优。
作者:秦文花;刘彦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针灸推拿和康复理疗结合是目前中医研究的课题之一,想要全面的了解其应用的范围和要点就要对其各自的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再和患者的病情治疗需求进行分析,本文就将其应用范围和要点等进行简要的探讨。
作者:刘高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奥氮平与碳酸锂联合应用治疗双相障碍临床效果。方法:共纳入54例病例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奥氮平+碳酸锂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4周 BRMS 评分分别为(29.1±4.4)分、(17.7±3.8)分、(12.0±2.1)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 <0.05)。观察组治疗痊愈率、有效率依次为73.9%,91.3%,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62.9%,8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氮平与碳酸锂联合应用治疗双相障碍临床效果较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季爱民;安善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求分析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名冠心病患者,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心内科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采用行为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P <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 <0.05)。结论:行为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同时患者也对行为护理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说明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相潇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护理管理在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普外科是医院重要科室之一,特别针对县级医院,外科除了骨关节疾病分开以外,脑外、胸外、泌外、急腹症、肛周疾病、外科感染、烧伤等都归纳在普外科,每日来就诊的患者人数比较多,病情多样化,很多疾病来势凶险,随时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对护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普外科护理管理工作角度出发,先简单分析了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问题,然后总结了应对风险的具体措施,旨在为普外科护理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唐荣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随着人们生活生平的提高,因慢性有机磷中毒孕妇就诊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这种现象应该引起相关医护人员的注意。有机磷农药慢性中毒有着病情隐匿的特征,经常出现漏诊和误诊情况,农药慢性中毒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一定的危害,结合实际情况,本文从4个方面,进行农药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临床探讨。
作者:黄红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寻求提高压疮患者压疮治愈率的新型方式。方法:通过对临床22例严重压疮患者分别给予两种治疗方式,在对应综合治疗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给予应用新型药物康复新液治疗的患者压疮治愈效果明显优于未应用患者。结论:新型药物康复新药液在配合压疮治疗应用过程中有明显的帮助。重度压疮病人治疗中康复新液可作为首选药物。
作者:刘晓伟;林娜;张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健康体检的深层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具有比较意义的1000人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年龄、性别的不同,对疾病阳性体征检出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通过健康体检统计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前10种疾病阳性体征检出率。结论: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有利于及时发现人群致病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健康随访、健康教育等措施加强健康管理,能有效地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降低我国医疗支出,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
作者:王景江;张淑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白斑(Oral leukoplakia ,O LK)是由匈牙利皮肤科医生 Er no Sohuimmer 于1887年首先命名。口腔白斑是指发生于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异常性病变。WHO 已认定其属于癌前病变,被公认为口腔斑纹疾病中典型的癌前病变之一。其癌变率为0.19%~19.18%[1]。口腔白斑从癌前期到真正变为癌可以经历几年到十几年,而且大部分口腔白斑可长期处于良性状态不发生癌变,只有少部分会发展成癌。病因至今不明,但有研究认为其跟口腔的局部长期刺激有关,例如:吸烟、咀嚼槟榔、破碎的牙冠和不良修复体的长期刺[2]。口腔白斑是常见的具有癌变倾向的口腔粘膜病之一。国内外对其发病率和癌变率的报道高低不一。本文根据近期国内外文献研究白斑的相关进展。
作者:袁月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存在的误区并探讨应对的策略。方法:对某社区的150例糖尿病患者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其使用血糖仪在进行自我血糖监测中对仪器的操作准确度和对自测血糖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等。结果:经过调查,我们得知患者在自我血糖检测中存在的主要误区是对血糖仪使用、对血糖监测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够,而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等。通过干预后,患者增加了对血糖检测相关知识的了解,能正确使用血糖仪的患者明显增加。结论:为了减少患者在自我血糖监测中的误区,我们要加强对自我血糖监测知识的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
作者:陈铁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我国医疗卫生监督工作自从开展以来取得了比较可喜的成果,也完善了我国医疗体制。但是在整个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不完善的地方,例如证据收集。在收集的过程中,收集过程中证据的证明力以及专业性的问题经常出现。那么,笔者在此给的建议就是要对相关的法律进行熟悉,对于收集到的证据的理解以及收集过程中要保证合法,同时,收集到的证据要具有客观性。
作者:张凯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拉玛泽呼吸减痛分娩对母体乳汁分泌及恶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1月入住我院的4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产妇分娩不采用拉玛泽呼吸减痛发,观察组产妇采用拉玛泽呼吸减痛分娩方式,观察两组产妇的母体乳汁分泌和恶露的情况。结果:通过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的泌乳情况和恶露情况,可以看出选择拉玛泽呼吸分娩法能有效地提高产妇的泌乳量,提前泌乳时间,而且能减少恶露发生的情况。结论:拉玛泽呼吸减痛分娩方法非常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英英;鲁益萍;莫晓莉;陈本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加味六君子汤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单一化疗对照组和加味六君子汤治疗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证候、血清 CA19-9及 CEA、T 淋巴细胞及亚群、生活质量等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临床证候表现:治疗组总有效率88.21%,对照组57.89%,两组之间比较有差异(P <0.05);两组血清 CA19-9、CEA 水平变化:治疗前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P <0.05),经治疗后两组比较有差异(P <0.0);两组 T淋巴细胞及亚群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 CD4/CD8值无差异性(P <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钟璧瞡;奚颖;党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途径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本区结核病防治所2013年收治的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展开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结束后,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其中100例肺结核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肺结核防治的知晓情况,并与健康健康教育前的知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本次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0%;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35.6%和90.3%,健康教育前后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肺结核防治主体活动、健康知识咨询活动、专题讲座以及针对性的个体健康教育等途径,可有效提高患者对肺结核病的防控的知晓率。
作者:刘圣;刘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于健康的观念逐步确立,并开始重视健康体检工作,使得健康体检行业迅速发展,因此,保证健康体检中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2015年间参加健康体检的900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健康体检的基本方法,探究提高健康体检质量控制的方法。
作者:李利华;徐洪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临床病理类型、切口类型等对于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5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确诊选择不同的手术切口类型并分为两组,即探查切口患者45例,麦氏切口患者75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情况。结果:本次试验中探查切口患者感染人数为10例(22.23%),麦氏切口患者的感染人数为2例(2.67%);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单纯阑尾炎和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术后出现伤口感染的因素包括手术切口类型和病理类型,因此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推荐使用麦氏切口。
作者:王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在带教医生的指导下选取于2014年7月-2014年8月期间来实习医院就诊的地中海贫血患者和缺铁性贫血患者各24例,分别设置为 A 组和 B 组;再选取24例健康成人设置为 C 组,比较三组人员血液检测的相关指标。结果:A、B 组的 MCV、MCH 均显著低于 C 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的 RDW 与 MCHC 与 A 组和 C 组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就 RBA 数据而言,A 组的 RBA 明显高于 C 组,B 组的 RBA 明显低于 C 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和B 组的检测特异性、灵敏度及符合率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检测在贫血鉴别诊断中效果显著,通过对 RBC、MCV、MCH、RDW、MCHC 等指标能够作为贫血诊断的标准,值得在临床鉴别诊断贫血中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王怡敏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