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干预

艾宝霞;党晓菊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骨科, 预防性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总结,得出术后病因预防,心理护理,积极主动、被动功能锻炼、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结果:对156例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无一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三例出现局部肿胀明显,给予及时患肢抬高制动,加强功能锻炼,活血化瘀、预防性抗凝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早期功能锻炼预防病因,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意义重大。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自拟温肾调经汤治疗4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自拟温肾调经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8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口服达英-35,观察组服用温肾调经汤,对比分析两者治疗效果及血清黄体生成素、雄性激素水平。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 <0.05);相比于治疗前,两组血清黄体生成素、雄性激素水平均明显下降(P <0.05),且观察组激素回升的概率较小(P <0.05)。结论:自拟温肾调经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较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干永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同的服药时间和方法对老年非勺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不同的服药时间和方法对老年非勺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为以后临床更好的治疗非勺型高血压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14年8月~2015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非勺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门诊就诊序号进行平均分成 A、B、C、D 四组,A、B 组患者分别于每天早7:00和晚7:00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和厄贝沙坦进行治疗;C 组患者采用顿服:于每天早7:00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和厄贝沙坦,D 组患者采用分次服用:每天早7:00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晚7:00服用厄贝沙坦,对治疗前后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四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对不同时间、不同服药方法患者的服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A、B、C、D 四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得到改善,B组改善率明显高于 A 组,D 组改善率明显高于 C 组,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对于非勺型高血压患者晚上服用降压药、分次服药更能明显的改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起到佳的降压效果,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使用。

    作者:陈宏伟;张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多西他赛和紫杉醇致严重不良反应的特点及临床安全用药

    目的:分析多西他赛和紫杉醇致严重不良反应的特点,探究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抽取我院多西他赛和紫杉醇致严重不良反应案例40例,分析严重不良反应的特点,并总结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结果:紫杉醇导致过敏性休克较多西他赛多,过敏性反应、骨髓抑制较多西他赛少,P <0.05。多西他赛不良反应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反应、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胃肠道不适、胸闷、背痛;紫杉醇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反应、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胃肠道不适。患者以吸氧、抗过敏、升血小板、升白细胞等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均消失,未影响治疗。结论:多西他赛和紫杉醇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特点各不相同,需加强两药的监测和指导,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粟治胜;张国秀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初产妇实施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的价值探析

    目的:探讨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在初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60例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临产前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疼痛情况以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产程疼痛程度小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产妇的第三产程时间及新生儿 Apgar 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有利于促进初产妇的产程进展,降低疼痛,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谯利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管道标识在 ICU 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标识在 ICU 患者管道识别中的实施方法及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设计上遵循醒目,临床实践中便于识别的原则,根据临床需要,对不同管道进行不同的标记结果:护士能快速识别各种管道及快捷、准确交接班,减少护理缺陷和隐患,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ICU 管道标识的实施,确保了患者留置管道的安全,提高了患者和护士满意度,使护理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

    作者:龚菲;侯田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目的:分析精神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根据存在的隐患,帮助医护人员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降低护理工作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意外事件的防范能力。方法:对医护人员加强专业护理技能的培养,增强护理安全隐患的预判能力和处理能力,培养护理安全隐患意识,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加强对患者的监管和护理的执行力度。对患者采用心理疏导、药物治疗、膳食科学平衡等方法,加强对患者的治疗。结果:增强了精神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了护理专业技能,善于与病人和家属交流,合理利用法律维护护理人员和患者本身的合法权益。。结论:通过对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和防范措施的设置,有效的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意外事件的防范意识,有效的降低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对患者和医护人员形成了有效的保护。

    作者:金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复方氯唑沙宗片清洁检验方法的验证

    复方氯唑沙宗片清洁检验方法采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参照该品种含量测定项下要求,同时为更简便快捷地判断能否达到清洁效果,清洁检验方法采用限度检查法,通过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化学残留限度检查。

    作者:霍冬梅;王波;张艳;付金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西格列汀治疗口服降糖药物血糖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西格列汀在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入组前治疗方案均不变,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6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加用安慰剂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加用西格列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以及体重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以及体重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治疗组在治疗后患者的指标除体重指数外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 <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加(P >0.05)。结论:在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加用西格列汀后能够显著改善其血糖相关指标,同时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瑞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试论妇产科医生应该了解乳腺疾病的相关知识

    目前我国乳腺疾病诊断和治疗是由外科医生进行,在欧美是由妇产科医生完成,本文通过搜集文献,总结出技术治疗、口服避孕药治疗与乳腺疾病以及乳腺癌治疗与卵巢功能的关系,试论述妇产科治疗疾病过程中需注意的乳腺疾病问题以及相互关系。

    作者:毛群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的效果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期促进其生存质量的提高。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则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经一段时间的护理操作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急性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促进运动能力提升的同时,加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葛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接收行超声乳腺化治疗的35例(41眼)白内障患者作为超声组,选取同期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的35例(43眼)白内障患者作为小切口组,比较研究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0.1-0.5、0.6-1.0视力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但小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超声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相当,但相较于超声乳化,小切口超声乳化的并发症较少,且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汪立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放射诊断老年性食管裂孔疝的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检查对诊断老年性食管裂孔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2013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老年性食管裂孔疝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胸片、X 线钡餐、CT 检查,比较这三种放射检查方法对老年性食管裂孔疝的诊断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常规胸片、X 线钡餐造影和 CT 检测检测出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62.4%、92.5%、100%。从而得出,CT 和 X 线钡餐造影检出的阳性率高于常规胸片的检查(P <0.05)。常规胸片的误诊率为47.6%明显高于 X 线钡餐造影的误诊率7.5%和 CT 检测的误诊率。结论:从老年性食管裂孔疝患者进行常规胸片、X 线钡餐、CT 的放射线检查结果得出,在临床上可以综合采用各种放射诊断方法,从而利于降低老年性食管裂孔疝患者的误诊或者漏诊的概率,以便可以提高临床的正确诊断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李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宝石能谱 CT 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 CT 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本院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共60例(需要进一步确认心血管结构),对所有入选病例进行宝石能谱 CT 检测,常规 CT 检测,超声心动图检测和手术病例探查。比较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通过 kappa 检验,宝石能谱成像质量较高,常规 CT 检查和宝石 CT 扫描之间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主肺动脉、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的增强 CT 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宝石能谱 CT 漏诊2例,超声心动图漏诊6例,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采用 ASIR 技术的宝石能谱 CT 扫描是检查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病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刘刚;毛旭;何慧;李小花;冯昭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医情志疾病的调护

    人的疾病和情志因素之间有着很大的联系,人的七情反应过于激烈、受到极大刺激或者是持续时间很长,就会因为情志内伤而生病。因此,认清情志和疾病的关系,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调护措施,从而取得良好的诊疗效果。

    作者:濮建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关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特点分析

    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这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经治疗的显效率为90.00%,总有效率为96.00%。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云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B 超对肝脾外伤性破裂的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 B 超在诊断肝脾破裂的作用,有效诊断出肝脾破裂的具体位置。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40例的 B 超声像图特点,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肝脏、脾脏破裂患者判断的正确率分别为91.77%、87.50%,整体的诊断正确率为90.00%,超声波的诊断中有伤口为59处,与实际伤口数的吻合率为84.75%。结论:超声波检查对肝脾破裂检查方面有着较高的正确率,对伤口定位也是十分准确,是肝脾破裂术前检查的主要方式之一[1]。

    作者:王秀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宁夏2001-2010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目的:了解宁夏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以宁夏2001-2010年十年间报告发生的食物中毒事故为对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宁夏食物中毒的发生自2003年后总体呈下降趋势。每年的发生以第二、第三季度较多。集体食堂、家庭宴席为高发环节。多数为细菌性的。

    作者:韩占宏;孙兴平;田疆;贾秀文;韩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一次性吸氧管在小儿吸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更为有效的小儿吸痰方法,保证小儿在吸痰过程中的有效性,提高小儿的舒适度。方法:对70名患有呼吸系统感染的小儿使用一次性氧气管进行吸痰,并对吸痰前后进行有效评估和比较。结果:研究发现70名小儿使用一次性氧气管吸痰前后,具有良好的反映,包括吸取的痰液量、血氧饱和度的上升,舒适度的提高,夜间睡眠鼾声的减少以及夜间觉醒次数的降低等,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使用一次性吸氧管在小儿吸痰中的应用优于常规吸痰方法,可以提高吸痰的有效性。

    作者:刘晓玉;汤善林;程彦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电解质紊乱机制与临床护理特点

    目的:观察分析颈椎骨折伴随脊髓损伤患者电解质紊乱的基本机制以及临床护理特点。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脊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共计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3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患者在入院后电解质紊乱的发生时间以及具体表现,检测患者血清钠、血清氯、血清钙、以及血清钾的取值情况。结果:本组30例患者在入院后2~10d 内出现电解质紊乱表现,平均时间为(5.6±0.9)d。电解质紊乱具体表现方面,低钠血症、低氯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钙血症以及低钾血症发生率,对比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电解质紊乱以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为常见,掌握电解质紊乱机制发生规律,实施针对性护理,是控制环节患者病情的重要途径。

    作者:荣元;孙晓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的护理与健康指导

    目的:探讨健康指导在降低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在患者行放疗前定位进行鼻咽癌放疗不良反应的健康指导,随时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及护理,确保放疗的顺利完成。结果:我科收治50例鼻咽癌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对患者实行全程健康指导和护理,放疗全部顺利完成。结论:对鼻咽癌患者进行全方位全程的健康指导,能有效减轻放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林淑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