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缺损的临床观察

孙代同;赵军强;申成凯

关键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修复, 小腿, 足踝, 软组织缺损
摘要: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应用于小腿足踝部缺损修复的治疗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小腿足及踝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用带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观察其疗效。结果:皮瓣远端边缘处坏死率为1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皮瓣成活率为71.1%。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小腿足踝部缺损修复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值得推广[1]。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护理对老年膝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初探

    目的:初步探究中医护理对老年膝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膝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医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以及社会功能等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老年膝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缓解患者肢体疼痛,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功能,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任志芳;杨明川;王晓霞;闫凤果;王晓康;郭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老年心血管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老年心血管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心血管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 =50),对两组患者诊断后,再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米力农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左西孟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对比两组总有效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差异,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对老年心血管心力衰竭患者在诊断后采用左西孟旦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有效地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张敬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PBL 教学法在肠造口专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肠造口护理临床教学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胃肠外科实习护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通过两组护生在理论、实践成绩和教学满意度的差异对运用 PBL 教学法进行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的比较。结果:所有实习护士都顺利完成在胃肠外科实习。实验组护生的理论、实践成绩以及对教学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PBL 教学法能显著提高胃肠外科肠造口护理带教质量。

    作者:鲍光琼;胡芳;马玉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衰竭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人性化优质护理的疗效。方法:选取201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就诊于本院呼吸科的52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对照组26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再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稳定情况、住院天数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8.12±0.92)天,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平均满意度为(96.11±1.13);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3.13±1.23)天,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平均满意度为(80.33±1.96)分。结论: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要比对照组患者的更为显著,因此,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人性化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周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痛风患者采用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对痛风病患者采用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所收到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1日到2015年1月1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痛风病患者106例。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3例。实验组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需要继续进行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对照组护理人员则在患者出院时向患者告知相关的注意事项,不再做过多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血尿酸含量和疾病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数据间的差异性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结论:护理人员对痛风患者采用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帮助患者在出院后预防疾病复发。

    作者:刘荣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胎儿心脏超声对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价值评价

    目的:分析并探讨胎儿心脏超声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产后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妊娠12至16周的2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并对比常规超声检测以及胎儿心脏超声检测结果。结果:常规超声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有7例,筛查准确率为35%;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有19例,筛查准确率为95%;两种检查结果相比,胎儿心脏超声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检查(P <0.05),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儿心脏超声在检测先天性心脏病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对心脏形态、心脏功能结构进行比较准确的判断,可有效的识别出先天性心脏病,该种诊断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杨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牵引治疗,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推拿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疼痛 VAS、治疗后腰椎活动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 VAS 评分和腰椎活动度有明显差异(P <0.01,P <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推拿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疗效。

    作者:张鹏程;冷向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与佳护理方法研究

    目的:研究并探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与佳护理方法,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由统计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数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给予动态心电图监测以及综合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戴玉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肌钙蛋白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中肌钙蛋白 I(cTnI)的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及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 ACS 的患者94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9例,71例健康体检作为对照组,检测其 cTnI 的含量,并作相互比较。结果:AMI 组 cTnI 水平显著高于 UAP 组、SAP 组和对照组(P <0.05);UAP 组 cTnI 水平显著高于 SAP 组和对照组(P <0.05);SAP 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检测患者 cTnI 水平对 ACS 患者疾病诊断及预后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郎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临床麻醉实习计划改革的探索

    临床麻醉实习是麻醉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走向临床工作岗位的前奏,对学生毕业后医疗工作水平、医学作风和医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目前临床麻醉实习中的不足为立足点,提出临床麻醉实习计划应当从目标制定、教学实施及教学考核三方面开展,充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并树立谨慎、负责的医疗工作态度,为学生从课堂走向临床奠定基础。

    作者:齐敦益;刘功俭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和辛伐他汀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冠心病心绞痛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和辛伐他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8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其中对照组采取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其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以及疼痛程度和硝酸甘油的用量具有显著改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 >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血清血脂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的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中阿托伐他汀钙和辛伐他汀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何晋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b 阴道泡腾胶囊对宫颈糜烂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对重组人干扰素α-2b 阴道泡腾胶囊对宫颈糜烂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62例宫颈糜烂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1例),一组为治疗组,一组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6.77%和74.19%),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在治疗宫颈糜烂临床上重组人干扰素α-2b 阴道泡腾胶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何玉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28例难治性疼痛治疗失败原因分析及处理

    目的:分析三阶梯止痛治疗失败的重度癌痛患者的疼痛原因及进一步处理方法。方法:收集我科从2012年9月~2015年4月常规三阶梯治疗失败的重度疼痛患者,再次分析疼痛原因,并给予进一步处理,评价疼痛控制效果。结果:共纳入难治性疼痛患者28例,分析其疼痛原因再给予进一步处理。其中疼痛完全缓解为14例,部分缓解为9例,稍有减轻为5例。结论:重度疼痛患者按常规三阶梯止痛处理治疗失败后,应再次分析疼痛原因,根据不同类型疼痛给予对症处理,不应一味增加止痛药剂量。

    作者:闫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开腹手术切除治疗急性阑尾炎护理配合

    目的:研究和分析采用开腹手术切除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以来,在我院普外科进行开腹手术切除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90例。将他们按照抽签法平均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手术临床干预,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临床对比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的差异性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对急性阑尾炎开腹手术治疗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其治疗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因此,它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安全的临床护理方法。

    作者:叶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的护理要点,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我科15例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的重症肝炎患者护理总结。结果: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的15例重症肝炎患者,7例治愈,6例好转,1例主动出院,1例病重死亡。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的治疗过程中,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的熟练操作以及术后的精心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1]。

    作者:韩必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内科治疗与支架植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内科疗法与支架植入对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2014年5月-2015年1月选取我院75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其分为试验组(n =37)及对照组(n =38),两组分别接受支架植入及内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改善率、短暂性脑缺血及脑梗死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改善率为89.19%,明显高于对照组65.79%(P <0.05)。治疗6个月内,试验组短暂性脑缺血及脑梗死发生率为5.41%,显著低于对照组21.05%(P <0.05)。结论:采用支架植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低短暂性脑缺血及脑梗死发生率。

    作者:王秋莹;殷晓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在精神科治疗康复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心理防护在精神科治疗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240例来我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记录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人数为12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采取对照组措施的基础上,添加心理护理治疗,对比两组精神患者发病的频率以及心理问题的治疗效果(性格改变、言语异常、行为异常)。结果: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对照组精神病患者性格改变的发生率为9.00%,行为异常的发生率为11.00%,言语异常的发生率为19.00%,治疗的有效率为75%,实验组精神病患者性格改变的发生率为10.00%,行为异常的发生率为12.00%,言语异常的发生率为6.00%,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结果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实验组采取药物治疗加心理治疗的方法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因此心理护理在精神科治疗康复中的应用有利于引导精神病患者产生正确的心理,能有效改善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在精神科治疗康复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具有可行性。

    作者:闻友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规范化健康教育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规范化健康教育应用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2014年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在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躯体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提高其治疗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印亚梅;耿留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妊娠高血压患者疾病监测与预防分析

    目的:研究妊娠高血压患者疾病监测与预防措施。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选择为我院在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50例,将其归为研究组,然后选择正常的妊娠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全自动的生化分析仪分析患者的血肌酐、尿蛋白的阳性率以及血清胱抑素情况,然后再使用超声来检测患者的心脏功能,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血肌酐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大,但其尿蛋白的阳性率以及血清胱抑素明显比对照组高,研究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有明显的下降,两组对比较为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妊娠高血压患者疾病进行监测时可以将血清胱抑素作为检测和预防的指标,为保障妊娠患者及新生儿生命健康提供参考依据,而超声监测有利于降低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作者:丛树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66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分配法分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单独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值(FBG)、餐后2h 空腹血糖值(2h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干预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的 FBG、2hFBG、HbAlc 以及 TC 等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延缓病情发展,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苏志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