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彬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及振动式排痰后吸痰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方法:将我科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1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及常规护理,包括抗感染、退热、祛痰、吸氧等对症处理,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等,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常规雾化吸入及振动式排痰后,并及时吸痰。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52例,无效3例,对照组有效37例,无效1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雾化吸入及振动式排痰后吸痰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有利于及时及出稀释后的痰液,不仅可以实现降低痰液,防止发生呼吸道窒息,也会使药物的药效发挥大的作用,以尽快提高疗效。
作者:何小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规范化健康教育应用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2014年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在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躯体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提高其治疗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印亚梅;耿留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引发腹部感染的因素,并进行临床对策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作为观察组,将同期未发生产科腹部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中肥胖、产程大于12h、胎膜早破、合并阴道炎、阴道检查次数大于4次、肛门检查次数大于4次、手术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患者的腹部手术瘢痕发生率比较不具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科腹部切口感染的致病因素很多,一般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确指导孕妇孕期保健,尽可能减少阴道检查和肛门检查次数,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不断提高手术技术,合理应用抗生素药物及术后增加营养等,都可以有效预防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吴伟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oproteinases,MMPs)在细胞外基质(extracelular matrix, EC M)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胖瘤细胞的分化、生长、转移等过程。本文从MMPs的结构功能以及与肿瘤的研究进展等方面加以综述。
作者:陈真;姚品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研究无痛人流术后放置节育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2014年来我院进行无痛人流术的患者60例进行研究调查。将60例无痛人流术后放置节育环的6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再选取经期间放置节育环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后出血时间以及放置节育环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基本情况。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实验组患者放置节育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病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患者采取无痛人流后防止节育环能够提高成功机率,并且减少患者痛苦,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下肢骨折术后病人采用被动训练器锻炼与人工功能锻炼两种方法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28例下肢骨折术后应用人工功能锻炼的患者,112例下肢骨折术后使用 T -GBQ -01型微电脑关节被动训练器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训练后的患股肌力、伸屈角度、疼痛肿胀及并发症。结果:使用-GBQ -01型微电脑关节被动训练器在肌力与伸屈角度的恢复、缓解疼痛肿胀以及减少并发症方面不如使用人工功能锻炼的效果明显。结论:相比于被动器械锻炼,人工功能锻炼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势,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沈林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单纯疱疹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眼科收治的64例单纯疱疹角膜炎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2例,中医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且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医药治疗单纯疱疹角膜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作者:黄杏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生理学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不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因此同学对生理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浓,上课不注意听讲,严重影响生理学教学质量。为了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笔者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结合举例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应用。
作者:金麟毅;骆晓峰;刘志洋;高俊涛;田晶;万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淋巴结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的淋巴结病变,全身淋巴结均可发生,但以颈部淋巴结为常见,占淋巴系统疾病的80%-90%[1]。单纯用药不但疗程长,且易产生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淋巴结有完整的包膜,抗结核药物很难进入淋巴结内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2]我科于2015年1月收治1例颈部、上纵隔淋巴结核,与胸外科联合手术,经过精心的护理,患者治愈出院。本文将临床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晓芳;肖红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应用于 PU 疾病治疗中的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方法:将2013年6月-2015年4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00例 PU 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划分为实验组(52例,优质护理)、参照组(48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有效率。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有效率94.23%明显优于参照组的81.25%,对比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饮食护理、个人卫生指导、服药护理等优质护理应用于治疗 PU 疾病,可明显提高护理有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金香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索产后护理对于促进产妇产后乳汁分泌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120例经阴道自然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60例,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临床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产妇产后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产后乳汁分泌情况。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产妇产后平均(15.8±4.1)h 分泌乳汁并开始喂养,母乳喂养成功率高达93.3%(56/60),相比于观察组而言,对照组产妇泌乳哺乳时间为(31±4.2)h,哺乳成功率为81.7%(49/60),此外,观察组产妇发生乳房胀痛产妇公积18例,低于对照组38例产妇乳房胀痛,上述两组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给予产妇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降低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同时有助于提高产妇的乳汁分泌量和质量,有助于提高母婴保健质量,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用现代电抽搐(MECT)治疗与帕罗西汀片治疗抑郁症显效的快慢对比。方法:将21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A组)100例,用 MECT 治疗,对照组(B 组)110例用抗抑郁药帕罗西汀片治疗,治疗时间均为1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被试的抑郁症状,以 HAMD 自评量表评分的减分率判定治疗的有效率。结果:研究组通过 MECT 治疗1周后 HAMD 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现代电抽搐(MECT)治疗作为新型的非药物治疗方法能快速有效的治疗抑郁症,显效较帕罗西汀片快。
作者:王惠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呼吸机是现代医疗中为重要的工具,也医院必备的急救设备。通常在医院的急诊室、ICU 病房、呼吸内科、手术室等科室均有配备。而呼吸机的日常维修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呼吸机的正常使用和功能发挥。本文从呼吸机的运行原理和维修管理的要求出发,分析呼吸机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并分析了当前常用的两种呼吸机的故障和维修情况,以期为呼吸机的良好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陈佳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防止院内感染,保障人民群众的就医安全。方法:依据 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 /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GB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采集样品做微生物项目指标检测。结果:共检测1344份样品,均未检出致病菌,其中室内空气检测189份,合格率87.30%,紫外线灯307根,合格率85.34%,污水21份,合格率61.90%,消毒后内镜24份,合格率91.67%,其它803份,合格率98.13%。结论:我县医疗机构消毒质量除医院污水合格率较低外,其它检测项目均良好[1]。
作者:高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精神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根据存在的隐患,帮助医护人员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降低护理工作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意外事件的防范能力。方法:对医护人员加强专业护理技能的培养,增强护理安全隐患的预判能力和处理能力,培养护理安全隐患意识,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加强对患者的监管和护理的执行力度。对患者采用心理疏导、药物治疗、膳食科学平衡等方法,加强对患者的治疗。结果:增强了精神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了护理专业技能,善于与病人和家属交流,合理利用法律维护护理人员和患者本身的合法权益。。结论:通过对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和防范措施的设置,有效的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意外事件的防范意识,有效的降低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对患者和医护人员形成了有效的保护。
作者:金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简要探究丹参药效部位提取及其缓释制剂中释药模式。方法:实验一:从提取溶剂、特定溶剂系统、温度三个角度分析丹参药效部位提取效用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实验二,参照《中国药典》方法考察丹参缓释制剂中释药模式。结果:佳的综合提取工艺为加入丹参材料14倍量提取溶剂1、加入特定溶剂系统浓度1,80℃下回流提取150min,此时丹参酮ⅡA 提取均值为2.764mg/g、丹酚酸 B 均值为75.23mg/g,转移率分别为91.49%、95.04%;峰面积(A)为坐标、浓度线性关系为 A =11.642-6.083,r =0.9999(丹酚酸 B 范围9.6~96μg/ml)精密度实验 RSD 为1.33%,稳定实验48h 内,峰面积 RSD 高值仅为1.84%,重复性实验验峰面积 RSD <2.5%,加样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9.55±0.31)%,模拟介质结果分析,至第12h,复方丹参缓释片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大肠液介质体外释放度释放度均在97%以上。结论:丹参药效部位提取工艺影响因素较多,应重点关溶剂系统设计,复方丹参缓释制剂释放持续时间在48h 左右。
作者:陈立格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回顾分析2012-2014年华亭县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实践,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以降低出生缺陷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方法:华亭县2012-2014年符合生育政策、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包括流动人口)进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包括优生健康教育、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早孕及妊娠结局跟踪随访等。结果:2012-2014年共有4652例准孕夫妇接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男、女各2326例,筛选出高危人群572例。跟踪随访妊娠732例,妊娠终止501例,出生缺陷儿3例,发生自然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41例。结论:规范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个性的优生咨询指导,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建议在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全面、规范开展。
作者:李雪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儿童惊厥以及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急诊处理方式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某年度收治的被确诊为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78例,采取急诊处理措施以及药物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病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共有病例为78例,药物治疗的两个小时以内惊厥病情得到控制的病患者有55例,所占的比例为69%;药物治疗的四个小时以内惊厥病情得到控制的病患者有16例,所占的比例为21%;药物治疗的二十四个小时以内惊厥病情得到控制的病患者有76例,所占的比例为98%。2例病患者由于发生并发症而死亡,死亡率为2%。结论: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发病比较紧急而且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高,死亡率比较高,必须加强急诊处理的视屏从而降低病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蔡宏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 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2015年期间到我院检查的2970例疑似宫颈癌患者的档案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使用 TCT 细胞检测法和 HPV DNA 检测法对其进行检查,二者中若有一方结果呈阳性,则需要采取阴道镜活检的方法,对其进行确诊,以确保得到患者准确的患病情况。结果:经过病理学鉴定,2970名疑似患者中共有宫颈癌变患者148人,HPV 结果呈阳性患者共有501人,HPV 感染率为16.87%,不同类型的宫颈癌变患者的 HPV 感染率有所差别,CIN(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三个级别中,CINⅠ的 HPV 感染率为81.3%, CINⅡ的 HPV 感染率为85.7%,CINⅢ的 HPV 感染率为95.4%,浸润癌的 HPV 感染率为83.4%,经过数据分析统计,HPV 检测宫颈癌变的准确率为88.9%;TCT 结果呈阳性患者共有378人,宫颈癌变检测准确率为75.76%。两种检测方法的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HPV 检测在不同级别的 CIN 准确率有所差别,在宫颈癌变的检测中准确率明显高于 TCT 细胞检测,说明 HPV 在宫颈癌变的检测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春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癌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照组:对该组病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包括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护理。观察组:对该组病患者采取了常规护理与中医护理联合进行护理的方式。对比两组病患者接受护理后的疼痛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病患者相比较,观察组病患者经过中医护理干预,其疼痛程度明显更低。(P <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具有着明显的护理效果,具有着比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推广意义。
作者:焦俊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