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萍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输卵管不通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输卵管不通不孕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通畅率为86.67%,优于对照组的70%。术后随访6~12个月,研究组术后妊娠17例(56.67%),其中宫内妊娠16例(53.33%),异位妊娠1例(3.33%);对照组术后妊娠9(30%)例,其中宫内妊娠7例(23.33%),异位妊娠2例(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输卵管不通不孕症,弥补了单一技术的局限性,有效提高了输卵管的通畅率及妊娠率,是治疗输卵管不通不孕症的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龚伟;王宏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剖析我院中医疏肝法在胃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价值,并对其实施效果作出准确的评价。方法:择我院2014年月至12月,收治入院的胃炎患者,共80例来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理,将80例患者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实施中医疏肝治疗法,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观察并剖析两组的疗效。结果:经统计,研究组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即:95.0% vs.77.5%。且其 SAS 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针对治疗中出现的不适症状,研究组的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17.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胃炎患者实施中医疏肝治疗,能起到纾解患者负面情绪以及提高疗效的作用[1]。
作者:黄秒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腹部良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进行探讨,提高疾病诊断效率,减少误诊。方法:对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17例腹部良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 CT 和 MRI 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两种影像资料的特征。结果:本组17例患者均为单发瘤,10例右肾上腺,7例为左肾上腺;CT 术前的诊断为嗜铬细胞瘤9例,诊断准确率为88.9%,1例误诊为神经鞘瘤;7例 MRI 术前诊断为嗜铬细胞瘤,诊断准确率100%。结论:腹部良性嗜铬细胞瘤的 CT 和 MRI 影像学具有一定特征,可有效提升术前诊断准确率,确保良好的手术疗效。
作者:蒋利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的学科建设越来越规范,各科的诊断与治疗越来越离不开检验的辅助。医学检验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要求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临床检验和实验室诊断思维及分析问题能力,具有对各种检验结果进行初步评价的能力,了解常用检验仪器的基本构件和性能,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这是能从事医学检验和实验室诊断工作的基本能力。
作者:王丽霞;张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观察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 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与诺和灵30R 组,各50例,两组患者每日早晚餐前分别注射诺和锐30或者诺和灵30R 进行治疗,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①经过1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 血糖(2hPBG)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 <0.01),而且诺和锐30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h 血糖下降情况较诺和灵30R 组更明显(P <0.05)。②在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诺和锐30组患者所需胰岛素剂量较诺和灵30R 组少(P <0.05),并且诺和锐30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诺和灵30R 组(P <0.05)。结论:诺和锐30能更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
作者:王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期促进其生存质量的提高。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则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经一段时间的护理操作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急性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促进运动能力提升的同时,加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葛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对采取介入治疗的子宫瘢痕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子宫瘢痕妊娠病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围手术期护理,观察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血 hCG、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同时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要优(P <0.05)。结论:对采取介入治疗的子宫瘢痕妊娠病人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娄景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在本文中主要探讨了医学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规范与细化的问题。
作者:田广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在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治过程中运用缬沙坦结合硝苯地平控释片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将我院内科在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期间,收治的7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即: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42例,给予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和疗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的临床诊治总有效率(97.62%)较之对照组患者(85.71%)显著偏高,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率(4.76%,8.57%)均较低,且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临床诊疗,其治疗效果选择,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因而是一种有效科学、安全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秀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66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分配法分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单独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值(FBG)、餐后2h 空腹血糖值(2h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干预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的 FBG、2hFBG、HbAlc 以及 TC 等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延缓病情发展,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苏志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颈椎骨折伴随脊髓损伤患者电解质紊乱的基本机制以及临床护理特点。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脊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共计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3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患者在入院后电解质紊乱的发生时间以及具体表现,检测患者血清钠、血清氯、血清钙、以及血清钾的取值情况。结果:本组30例患者在入院后2~10d 内出现电解质紊乱表现,平均时间为(5.6±0.9)d。电解质紊乱具体表现方面,低钠血症、低氯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钙血症以及低钾血症发生率,对比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电解质紊乱以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为常见,掌握电解质紊乱机制发生规律,实施针对性护理,是控制环节患者病情的重要途径。
作者:荣元;孙晓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本文通过知识宣教、建立考评制度等方式,对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进行强化,以此来促进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之间的良性交流和互动,进而提高医院临床检验的整体质量。经过相关实验显示,加强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能够有效促进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提高医院临床检验质量的目的。
作者:蒙恺翔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儿童惊厥以及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急诊处理方式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某年度收治的被确诊为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78例,采取急诊处理措施以及药物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病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共有病例为78例,药物治疗的两个小时以内惊厥病情得到控制的病患者有55例,所占的比例为69%;药物治疗的四个小时以内惊厥病情得到控制的病患者有16例,所占的比例为21%;药物治疗的二十四个小时以内惊厥病情得到控制的病患者有76例,所占的比例为98%。2例病患者由于发生并发症而死亡,死亡率为2%。结论: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发病比较紧急而且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高,死亡率比较高,必须加强急诊处理的视屏从而降低病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蔡宏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6例阑尾周围脓肿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抗生素、中药经肠灌注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6.84%,高于对照组的6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平均体温下降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30.7)d 与(9.11.1)d,均低于对照组的(3.30.6)d 与(12.82.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阑尾周围脓肿有利于症状缓解,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金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介入治疗输卵管堵塞再通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8例输卵管堵塞再通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以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以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输卵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3.10%和55.17%),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3.45%和24.14%),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在介入治疗输卵管堵塞再通中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临床再通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江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1137例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321例,检出率为28.2%,动态心电图检出率为39.6%,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差异就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450例动态心电图检出异常中,有室性心律失常207例,占46%,房性心律失常216例,占48%,窦性心律失常9例,占2%,传导阻滞18例,占4%。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明确诊断出心律失常的类型,对老年心律失常检出率较高,具有可靠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尉艾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10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的患者,将这10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对两组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实施不同护理的效果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护理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整体护理,可以明显的减缓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银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 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2015年期间到我院检查的2970例疑似宫颈癌患者的档案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使用 TCT 细胞检测法和 HPV DNA 检测法对其进行检查,二者中若有一方结果呈阳性,则需要采取阴道镜活检的方法,对其进行确诊,以确保得到患者准确的患病情况。结果:经过病理学鉴定,2970名疑似患者中共有宫颈癌变患者148人,HPV 结果呈阳性患者共有501人,HPV 感染率为16.87%,不同类型的宫颈癌变患者的 HPV 感染率有所差别,CIN(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三个级别中,CINⅠ的 HPV 感染率为81.3%, CINⅡ的 HPV 感染率为85.7%,CINⅢ的 HPV 感染率为95.4%,浸润癌的 HPV 感染率为83.4%,经过数据分析统计,HPV 检测宫颈癌变的准确率为88.9%;TCT 结果呈阳性患者共有378人,宫颈癌变检测准确率为75.76%。两种检测方法的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HPV 检测在不同级别的 CIN 准确率有所差别,在宫颈癌变的检测中准确率明显高于 TCT 细胞检测,说明 HPV 在宫颈癌变的检测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春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标识在 ICU 患者管道识别中的实施方法及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设计上遵循醒目,临床实践中便于识别的原则,根据临床需要,对不同管道进行不同的标记结果:护士能快速识别各种管道及快捷、准确交接班,减少护理缺陷和隐患,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ICU 管道标识的实施,确保了患者留置管道的安全,提高了患者和护士满意度,使护理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
作者:龚菲;侯田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青年与老年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特点的不同。方法:整理分析我院7年间收治的85例年龄低于40岁青年肠癌患者,与同期老年组病人进行对比。结果:将老年患者与青年患者做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青年人肠癌恶性度高,预后差,误诊多;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应重视青年男性的胃肠道症状;C -erbB -2蛋白阳性率提示临床病人预后差并可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崔海燕;张恒明;张磊;李建钊;许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