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作用

邵燕

关键词:老年, 脑梗塞, 优质, 护理
摘要:脑梗塞是临床心脑血管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患者护理的优良率,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效果明显,可以应用于临床的护理工作中。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妇产科护理信息化管理与应用

    目的:分析信息化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将所有患者的信息录入系统里,从信息的登记、修改、查询、审核、反馈、汇总等方面进行,在护理时按妇产科具体情况合理操作。为了提高护理效果,将妇产科信息管理分为护理、治疗、生产、康复、婴儿发展、查询、互助交流等区域。结果:为了保证信息完整,根据患者不同阶段记录资料,并对其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反馈,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结论:妇产科护理信息化管理有效性提高,提高护理效率,让妇产科护理管理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

    作者:施闻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深入研究健康教育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2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63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患儿、观察组33例患儿,对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的知识掌握程度、满意度、遵医嘱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 =8.76,8.55,8.10;同时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持续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 =7.54,8.9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健康教育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提高新生儿家属黄疸知识掌握程度,对促进患儿黄疸消退具有显著作用。

    作者:丁静;廖卫华;吴宏丽;李园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在肿瘤晚期疼痛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本研究探讨了对肿瘤晚期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对照组:对该组病患者采取的是常规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对该组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结果:与对照组相对比,经过优质护理措施,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更低。P <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的减轻肿瘤晚期患者的疼痛度,在肿瘤晚期患者护理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具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晓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研究

    目的:探究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作用与方法。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90例,将未进行药学干预的患者归入对照组,将进行药学干预的患者归入观察组,每组各45例。分析临床药师对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23±1.67)d、处方不合格率为6.7%、抗菌药使用率为26.7%、不良反应率为2.2%,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干预能够保障用药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冯美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重症急性脑卒中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护理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针对性优质护理干预对重症急性脑卒中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住院治疗的51名重症急性脑卒中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实验人群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施针对性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出血改善时间、出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性优质护理干预对重症急性脑卒中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性。

    作者:王瑞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综合防治高血压应用新措施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可行性较强的新措施应用于高血压综合防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某市某综合社区的居民高血压患者190人,进行血压测量建立血压档案。采用组织小班 ppt 教学、发放健康宣教知识手册、板报宣传等健康宣教方式进行每季度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宣教。并在宣教后进行血压的监测,每月一次完善血压档案。对比高血压防治宣教实施前后居民高血压控制的效果,以及高血压并发症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采用新措施之后的高血压患者对于高血压的控制好(p <0.05),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减轻(p <0.05)。结论:新的健康教育宣教方式在对高血压的综合防治中有效。

    作者:高海松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探析

    目的:对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产后出血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4例)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并比较缩宫素和欣母沛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产后2h 内以及产后2-24h 内的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使患者子宫有效地收缩,具有安全、方便、高效、快捷等诸多优点,是临床上治疗产后出血的首选药物,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李白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人性化管理模式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人性化管理模式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并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在脑外科工作的护理人员48名,这48名护理人员负责100例在脑外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对这些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对比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前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大幅度提升,对医院的满意度增加,与实施管理干预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在试验期间对医院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与试验前相比,满意度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能有效的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作者:周华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满意度为93.75%较对照组的71.88%比较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较对照组的78.13%比较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循证护理,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应用。

    作者:侯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预备役部队野外驻训卫生防病工作的困难与对策

    我国预备役部队每年都会定期开展野外驻训,在军区合同战术基地进行考核,检验预备役部队的机动水平、实弹射击水平,但是预备役部队野外驻训卫生防病工作存在很多问题,预任官兵身体健康情况复杂,难以完全掌握其健康状况、野外驻训环境恶劣,疾病减员多,疾病防治困难、预任官兵的医疗保障体制不健全,救治工作保障难、野外驻训地环境生疏复杂,卫生设施管理难、野外驻训的饮食、饮水卫生条件差、卫生防疫力量薄弱,防病工作开展难。这些问题都影响着预任官兵的身体健康状况。

    作者:葛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活血祛风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神经性头痛应用针灸配合活血祛风通路汤治疗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神经性头痛症患者11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其中研究组予针灸配合活血祛风通路汤治疗,对照组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相关临床疗效性指标与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天数等相关临床疗效性指标优于对照组(P <0.05),且研究组的睡眠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神经性头痛应用针灸配合活血祛风通路汤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孙治;由兵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新生儿转运的护理研究进展

    本文通过阐述新生儿转运的现状,归纳新生儿转运中的护理方法及措施,以便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新生儿的不良结局。

    作者:朱晓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现有成本核算基础上进行病种成本核算的探索

    病种成本核算是对医疗保险制度的补充和延伸,将为医院的生存和长远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因此,以病种成本核算为指导,科学开展病种核算十分重要。本文,笔者将会分析病种成本核算的概念,病种成本核算运用的存在问题,为推进病种成本核算的应用提供若干参考建议。

    作者:王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双唑泰栓联合乳酸杆菌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对将双唑泰栓联合乳酸杆菌应用于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接受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的的患者100例,并随机的进行分组,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其中研究组有52人,参照组有48人。对参照组的患者仅采用常规的乳酸杆菌治疗方式,给予研究组的患者双唑泰栓联合乳酸杆菌的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研究组经过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为95.00%,参照组经过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为74.29%,研究组应用双唑泰栓联合乳酸杆菌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的总体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参照组仅应用乳酸杆菌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两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非特异性阴道炎的治疗采用双唑泰栓与乳酸杆菌共同治疗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将阴道内的微生物分布有效的改善,同时清洁阴道,具有在临床治疗中广泛的推广的意义。

    作者:施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Orem 自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 Orem 自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同时予以 Orem 自理模式护理,对照组予以一般护理。比较治疗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血糖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4个方面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护理后的血压以及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 Orem 自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良好地控制血糖以及血压,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1]。

    作者:张卫延;杜海岭;李伟华;隆国丽;刘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奥扎格雷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奥扎格雷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人。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血塞通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奥扎格雷联合参麦注射液方法进行治疗。两组都进行脑部保护治疗和伴随疾病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显效率为65%,有效率为22%,无效率为13%,治愈率达87%。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为44%,有效率为16%,无效率为40%,治愈率为60%。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扎格雷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脑梗塞具有较好的疗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伍振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高危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高危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 组)、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 组)两组,每组40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插管(置罩)前(T1)、插管(置罩)后即刻(T2)、插管(置罩)后3min(T3)、5min(T4)、10min(T5)、切皮时(T6)、拔管(拔罩)即刻(T7)的 SBP、DBP、HR。结论:在老年高危患者膝关节置换术时,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比气管插管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刺激轻,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安全可行,临床应用价值大。

    作者:赵小娟;鲁晓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关于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进展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发病率较低,属于一种纤维上皮源性疾病,由于临床表现没有显著特异性,容易和纤维腺瘤混淆,所以,针对其诊断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相当积极的临床意义。有鉴于此,本文针对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进展进行分析,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谭金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探究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眼外伤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成人腹股沟疝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法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并发症防治。方法:纳入100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严重眼外伤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比较其疗效以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严重眼外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常规治疗的的疗效以及预后较差,若符合玻璃体切除术手术指征,则实施该项术式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刘金长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神经内科猝死病例的临床防范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猝死病例的临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猝死病例1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制定防范对策。结果:猝死原因可能为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脑疝、窒息、肺栓塞以及脑动脉瘤破裂等。结论:神经内科猝死发生率较高,一定要采取防范对策减少猝死病例,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魏华;张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