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常平;唐伟亮;冯慧敏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7月120例产妇为观察对象,观察分析盆底康复治疗实施的方法及效果,指导临床对于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实践。结果:120例产妇盆底康复治疗有效,其中80例收缩正常,36例强力收缩,临床有效率达96.66%,并且产妇焦虑情况也同步得到改善,HAMD总分26.45士6.2。结论:产后产妇的盆底肌肉损伤不要避免,综合、规范的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以很好的恢复产妇盆底肌肉功能,改善产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朱香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直肠脱垂的有效治疗方式。方法:采用消痔灵粘膜下点状注射疗法和柱状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50例,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消痔灵粘膜下柱状注射术有效率100%,消痔灵粘膜下点状注射术有效率治愈率95%,除1例糖尿病患者肛缘缝合处感染,经拆线后充分引流后治愈。结论:应用经消痔灵粘膜下柱状注射法治疗直肠脱垂,具有操作简单、疗程明显、创伤小无痛苦,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等优点。
作者:李波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117例对象,皆为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接诊,全部确诊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皆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60例)与对照组(5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类抗生素治疗,研究组则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三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同时治疗一年后皆进行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情况。结果:连续治疗三周后,对比分析可知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为95.00%(57/60),对照组则为80.70%(46/57),差异性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发现研究组复发率为6.67%(4/60),对照组则为19.30%(11/57),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头孢抗生素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安全性也比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杨景堂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必可酮气雾剂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中,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40例患者中,临床总有效率为8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声嘶、皮疹、口咽部刺激等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沙美特罗替长松粉吸入剂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有效避免不良反应发生,使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永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妇科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麻醉过程中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观察组麻醉过程中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比较两组的血液动力学特点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在有插管后1min、手术开始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各个时刻点的心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起效时间、清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作者:马金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血液检验分析前血液标本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2011年,我院对患者血液检验前血液样的处理、保存、运输等实施传统方式;2012年初,我院组织各个涉及血液样本收集的科室指导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学习培训。记录2011年、2012年我院血液样本检查不合格情况,并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2011年我院24456份血液样本中有625份出现质量不合格情况,所占比例为2.56%,2012年,我院对相关人员采取培训后,30867份血液样本中仅有131份出现质量不合格情况,不合格比例为0.42%,且 P<0.0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2011年、2012年我院血液样本不合格原因均主要为发生溶血。结论:凝血、溶血、血量不足以及稀释是临床常见的血样不合格原因,对采血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可显著降低血液样本不合格率,保障血液检验结果准确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疾病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陶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大,精神病患者越来越多,众所周知,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精神病人大部分缺乏自知力,不承认有病,尤其是分裂症病人,病情越严重,越对周围人的警惕性越高,当被送至精神病院时,他们常常拒绝住院,对入院查体极不合作。特别是新入院病人,入院前有的病人表现兴奋、躁动不安、不思饮食,机体消瘦很多;有的离家出走,家属找不到,在外生活无规律,外人给他饭吃时他也不吃,这类病人入院时躯体状况极差,蓬头垢面,又不能客观叙述自己的感受;有些病人一问三不知,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甚至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因此,认真、细致、准确及时的病情观察,在精神科护理中显的尤为重要。在笔者20余年的临床护理经验中,曾有多例新入院病人,由于准确及时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了意外事件的先兆症状,使他们得到了及时的抢救与治疗,挽救了他们的生命,所以加强病人的病情观察,防止精神科意外事件的发生,是提高医护质量的重要环节。
作者:田玲玲;仪修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4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 A、B、C三组,每组80例,A 组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B组采用硝苯地平治疗,C组采用卡托普利治疗,观察三组治疗效果。结果:A 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C组(P<0.05);三组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 A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三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无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付路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精神疾病是一种特殊而常见的心理疾病,精神科护士与病人接触时间长,相处距离近,体会深。她们长期处于焦虑、抑郁、偏执、猜疑、愤怒的环境氛围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作者:付雪;王焕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气道高反应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气道高反应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治疗和护理措施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50例,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斯特纳治疗,并加强临床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气道高反应患者采用孟鲁斯特纳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重视和推广。
作者:王莉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对普外科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后患者的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6月我院外科患者11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其实施综合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变化并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理前患者心理异常率为72.72%,护理后为20%,后者明显低于前者,统计学有意义(P<0.05)。护理前患者QOL为49.21±8.67分,护理后为76.01±9.61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普外科患者的情绪状态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效果。
作者:和月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于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进行早期筛选方法以及人际心理护理对于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的护理效果。方法:在产后1周使用EPDS对于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产妇112例进行测评,将符合条件的32例高危孕妇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人际心理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于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治疗后,治疗组在4周和8周的 EPDS 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DS可以作为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的早期筛选方法,人际心理护理对于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进行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有效改善孕妇的抑郁症状,降低抑郁症发生的机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周玲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糖尿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一种终身性疾病,精心的临床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糖尿病的护理取得了新的理论和方法,本文综述了糖尿病的护理现状及研究进展,临床护理路径、综合性护理、延续性护理等护理模式促进了糖尿病护理的新发展。
作者:冯理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新生儿中毒性红斑又称新生儿荨麻疹,为新生儿常见的皮肤病,约有30%~70%新生儿可发生此病。是一种病因不明,发生在出生后数小时或1-2天,以红斑、丘疹和脓疱为特征的短暂性皮肤病。严重时可发展为新生儿脓疱疹,甚至脓泡疹融合成片状,遍及头面、躯干、四肢、引起新生儿败血症。
作者:田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麻醉方法对肥胖患者进行腹腔镜下手术当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1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肥胖患者,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患者。对照组麻醉剂采用丙泊酚、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并在术中保持七氟醚的持续吸入,期间按照患者临床表现对芬太尼以及顺式阿曲库铵进行剂量方面的调整以维持麻醉效果;研究组采用的麻醉诱导方法同对照组,术中持续进行瑞芬太尼以及丙泊酚的泵注操作以维持麻醉效果,将患者术中BIS值保持在30-60之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清醒后以及气管导管拔除后两个时间点内,研究组的BIS值与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其他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清醒时间以及气管导管的拔除时间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短,差异显著(P<0.05)。结论:研究组采用的全凭静脉麻醉方法更加适用于实施腹腔镜手术的肥胖患者,术后在意识清醒后无不良反应,清醒速度较快,气管导管拔除时间较短,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的价值。
作者:王砚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4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为常规护治疗方式,针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12、4、3、1,对照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7、4、3、7,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0%与65.0%,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痰液消失、咳嗽消失与肺部啰音消失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盐酸氨溴索与抗菌药物合用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该种治疗方式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与应用的。
作者:斯献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研究为社区居民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结合免费健康体格检查,收集老年人群主要的慢性疾病,并采用1:1配对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统计分析与慢性疾病危险因素相关的信息。结果:模清了横泾社区主要慢性病和与高血压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这三种慢性病明显高于其他疾病;职业体力、饮酒、吸烟、家务、锻炼、BMI 、WC、脉压差、打鼾、脾气均与高血压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10项生化指标中,除 TP、ALB外,其他指标均随血压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作者:钱建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在产科中实施优质护理,观察和分析其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8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对产妇实施一般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结果:通过护理后,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产妇的满意度和自然分娩率以及剖宫产率、并发症率进行比较;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产科中,对产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给产妇带来的是优质和体贴和细致等服务,提高其的满意度和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翠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产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及其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入住我院妇科门诊的58例产后排尿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和总结所有患者出现产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及其采取的具体护理方法与疗效。结果:在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治疗后,患者的排尿困难症状明显得到改善,排尿困难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在产后做好排尿困难的提前预防和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产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对于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凤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患者徐某,男,58岁,教师,因发热、咳嗽、咳痰在医院检查:T39.4℃,双肺可闻及干啰音,心腹未见异常。化验血常规:白细胞16.8*109,胸部x线为气管感染,确诊为支气管炎。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以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维生素c,肌苷,氯化钠注射液、氨茶碱等注射治疗,以及口服祛痰止咳颗粒治疗3天,病情明显好转。治疗第4日突然出现腰部疼痛,并有皮疹出现,检查小便常规以及泌尿系彩超未见异常。考虑是带状疱疹,立即给予氯化钠和利巴韦林静脉滴注,5分钟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汗出,继之不省人事,血压70/40mmHg,考虑是过敏性休克,立即吸氧、注射肾上腺素以及地塞米松,肌注氯苯那敏,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以及静滴多巴胺等,同时停止输注利巴韦林,约20分钟后患者缓解。本例患者考虑是利巴韦林导致的过敏性休克:患者已经用左氧氟沙星、葡萄糖氯化钠以及维生素和肌苷以及氯化钠、氨茶碱治疗三天,均没有出现任何的反应,且病情好转,故患者的休克不考虑以上药物导致。第四日因带状疱疹致腰部疼痛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后出现休克,确诊无疑。
作者:邢晓杰;于燕惠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