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例前列增生手术病人的护理体会

胡彩莲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 手术, 护理
摘要:前列腺增生是男性老年人常见的疾病。理想的治疗是手术摘除。我科于2012年11月19日收治前列腺增生患者1例,护理采取术前心理护理,预防急性尿潴留、饮食指导、肠道准备、皮肤准备、用药指导;术后注意体位、膀胱冲洗护理、疼痛的护理、基础、生活护理、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措施,取得了很好的疗法。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体检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目的:探讨医院体检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措施。方法:将当前医院体检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全过程进行阐述,将其实际应用过程与传统的操作程序进行比较。结果:该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体检工作人员的效率,以快捷方便的自动化流程获得体检者的满意和支持,同时也能为医院体检工作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效果十分优异。结论:应用体检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使体检工作更加规范、系统全面和科学合理地实行,可以为体检者提供更加优质舒适的体检服务,提高体检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定贵;郑红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改进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下称传统剥脱术),术中出血较多,而术后患肢容易发生大片皮下血肿。为克服这些缺点,笔者近来将该手术加以改善,效果满意。

    作者:付鑫;于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西结合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

    该病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小儿喉部黏膜弥漫性炎症,起病急、容易并发小儿喉梗阻引起窒息,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本文采用中西结合疗法,抗生素抗炎和抑制变态反应快,中药具有消肿散结化痰、解毒利咽、泻肺利水强心之功效。加之,地塞米松与盐酸氨溴索联合雾化的辅助作用。全方共奏开音润燥、止咳化痰、清热祛风之疗效。

    作者:杜娇娇;高岩;侯春蕾;常香云;柴昶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交替应用黑硬膏贴敷与中药薰烫治疗单纯性肋骨骨折的效果探讨

    目的:观察分析交替应用黑硬膏贴敷和中药薰烫治疗单纯性肋骨骨折的方式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单纯性肋骨骨折患者,征得家属同意后,依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止痛和护理,对照组采用大片胶布固定治疗,观察组交替采用黑硬膏贴敷、中药薰烫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与护理1d、2d、3d、7d之时的疼痛评分分别为(4.38±0.55)分、(3.97±0.48)分、(3.67±0.66)分、(3.36±0.42)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3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患者治疗和护理40d后显效17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85.0%。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薰烫、黑硬膏贴敷交替治疗并辅以规范护理,可显著提升单纯性肋骨骨折患者综合治疗效果与疼痛控制效果。

    作者:吴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全身麻醉及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 VAS 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拔管时间(8.25±2.19)min、苏醒时间(15.49±0.74)min、各个时间点的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早期苏醒,且减轻其疼痛感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姚红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探析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2年6月~2013年3月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40例,男22例,女18例,将其分成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红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患儿,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从治疗总有效率角度看,实验组为95%,对照组为80%,从不良反应发生率角度看,实验组为5%,对照组为20%,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更佳。 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小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显著,在实际治疗中应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作者:高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细菌性及病毒性呼吸道感染鉴别的体会

    呼吸道感染为外鼻孔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致病原因约70%-80%由病毒引起,另有20%-30%为细菌引起。二者临床症状比较相似,但药物治疗却大不相同。其鉴别的确切的依据是病原学诊断,但病毒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一般需要时间较长,对早期意义不大。而且大多数基层医院还不能开展病毒分离和鉴定及血清免疫学检查,因此在基层医院根据临床经验、症状、体征及白细胞计数、胸部x线初步鉴定病毒还是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显得尤为重要,对保证合理用药尤其对减少抗生素的滥用意义重大。

    作者:季旭荣;周玲玲;季献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椎管麻醉对比全身麻醉行关节置换手术的系统评价

    目的:对关节置换手术中分别应用椎管麻醉与全身麻醉进行系统的评价。方法:选择于2008年10月-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则通过椎管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完全苏醒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对两种麻醉方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系统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与术后完全苏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27.41±49.14)ml、(18.13±2.35)min与(810.36±82.52)ml、(31.43±4.37)min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0%和2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通过应用椎管麻醉可很大程度上降低术中的失血量,同时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预后且安全有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孙景雄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研究

    目的:观察和研究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对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影响;方法:将72例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给予单纯胺碘酮治疗,试验组36例给予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及左心房内径情况;结果:在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在窦性心律维持率方面试验组稍高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6个月及9个月,两组患者在窦性心律维持率方面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在左心房内径方面试验组稍小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6个月及9个月,两组患者在左心房内径方面试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患者有助于增加窦性心律维持率,且能减慢左心房进一步扩大,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刘晓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针对肾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对比。为临床手术治疗肾结石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80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开放手术组和经皮肾镜组,每组40例患者。对开放手术组患者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肾结石,对经皮肾镜组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手术时长、患者体内结石清除情况、手术后患者康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此为指标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差异、优略。结果:开放手术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经皮肾镜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显著长于经皮肾镜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肾镜组患者的一期碎石成功率为92.5%,开放手术组患者的一期碎石成功率为90.0%,经皮肾镜组患者的一期碎石成功率与开放手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肾结石方面,采用经皮肾镜方法相比于开放手术,其治疗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微创效果,手术时间短,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小,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术后康复快,大大提高了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且经皮肾镜手术治疗肾结石其临床疗效和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并无显著差异,疗效得到保证。值得医务工作者在在临床上治疗肾结石中广泛推广。

    作者:吴传勋;唐昌亮;周显海;代时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经鼻肠管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0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 TPN 治疗,以全营养混合液形式装袋,每袋规格为3L ,采用静脉途径持续均匀输注;观察组采用留置鼻肠管,肠功能恢复后经鼻肠管滴百普力,每天含量为1000-1500 ml ,具体情况视患者的病情而定。营养治疗时间为十天,对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前后的体重和上臂肌围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同时采集外周静脉血监测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血淀粉酶,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两组的数据结果发现,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较营养支持前也明显提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肠内营养治疗的方式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职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规范化护理的疗效作用。通过临床观察,总结经验,得出更加有效地护理方式。方法:将112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前者的54位患者只接受常规治疗,而对后者的58例患儿结合实际病情设计个性化的精心护理,并增加住院评价心理干预等措施。记录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住院费用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相对于传统护理模式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应该予以大力推广。

    作者:万丽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1b 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2012年12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5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3组均给予抗感染、止咳平喘、氧气雾化治疗,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氧气雾化吸入;低剂量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雾化吸入,2μg/(kg .次);高剂量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雾化吸入,4μg/(kg .次)。结果:治疗组患儿的症状体征的持续天数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不同剂量的治疗组之间临床症状体征的持续天数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1)。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显著,低剂量干扰素雾化吸入与高剂量治疗疗效相同,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陶;郭军;余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电针加复方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电针加复方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57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三组各19人,分别为联合治疗组、电针组、复方骨肽注射组。电针组:选用常规针刺法,针刺后留针并且连接电子针疗仪。应该根据不同患者的耐受程度而选择不同的电流强度。复方骨肽注射组:根据患者情况找到患者适宜的夹嵴穴,俯卧,局部皮肤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取骨肽注射液1ml ,迅速进针后找到适合的深度位置后回抽,若无血则将药物缓慢注入,每次0.5ml。联合治疗组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到一起使用。结果:经对比,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4.74%)显著大于电针组患者(63.16%)总有效率,且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4.74%)显著大于复方骨肽注射组患者(68.42%)总有效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加复方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电针或者复方骨肽注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言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研究

    目的:对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进行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方式,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Boheler角以及Gissane角基本恢复正常,随访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均获得愈合,没有患者出现针眼、切口感染以及皮肤坏死现象,27足治疗为优,占48.21%,20足为良,占35.71%,6足为可,占10.71%,3足为差,占5.36%,优良率为83.93%。结论: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和优化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作者:黄静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慢性胃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析老年慢性胃炎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在我院的确诊为慢性胃炎的老年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慢性胃炎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作者:羊应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计划实施,研究组制定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计划,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F -36评分、Fu91.Mey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 FugI-Meyer评分明显提高,SF -36评分除干预后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杨茂娟;王志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不良反应以及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多饮、多尿、面部消瘦等。如果患者长期患有糖尿病,会对患者的各项组织以及器官、心脏等造成慢性损害,还容易并发其他并发症,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为威胁,对于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使用降糖类药物对于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效果,但患者服用降糖类药物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对于药物治疗产生影响。本文对于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的类型以及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和药物使用经验进行探讨,旨在降低服用降糖类药物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信息如下。

    作者:廖燕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住院精神病人保护性约束的护理风险管理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患者使用保护具的护理措施,目的在于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为有效回避护理风险提供依据,同时为住院精神病患者提供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保证患者安全。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精神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对使用保护具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普通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两组患在自伤、他伤、心理反应及满意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发生自伤1例,他伤1例,心理反应3例,满意60例;普通组患者发生自伤6例,他伤8例,心理反应11例,满意46例,实验组患者在自伤、他伤、心理反应和满意几个方面均好于普通组患者,p<0.05;实验组的护理人员满意度高于普通组的护理人员,实验组护理人员患者满意度高,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精神病人实施保护性约束可以起到保护患者安全的作用,本研究探讨对实施约束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使患者能够配合治疗和护理。

    作者:刘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4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 A、B、C三组,每组80例,A 组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B组采用硝苯地平治疗,C组采用卡托普利治疗,观察三组治疗效果。结果:A 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C组(P<0.05);三组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 A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三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无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付路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