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宣肺益气汤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丁创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中医治疗, 气道功能
摘要:目的:研究宣肺益气汤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门诊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宣肺益气汤口服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治疗和仅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治疗的对照组,检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和气道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IL -5、IL -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EF、FEV1/FVC%高于对照组。结论:宣肺益气汤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有助于改善气道功能、控制炎症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微创激光气化(PLD)手术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4月至2012年5月之间接收诊治的2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 PLD手术治疗。结果:例患者的疗效经评价显著疗效159例(67.1%),一般疗效59例(25.3%),治疗无效19例(7.5%),总治疗有效率为92.5%,随访调查中患者无出现并发症情况,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结论:采用微创 PLD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疗效显著有效,术后无并发症,临床安全性强,应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作者:周宗寿;杨少斌;李兴;彭德荣;曹志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全麻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妇科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麻醉过程中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观察组麻醉过程中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比较两组的血液动力学特点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在有插管后1min、手术开始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各个时刻点的心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起效时间、清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作者:马金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乡镇高血压患者心理亚健康类型的特征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乡镇高血压患者心理亚健康分布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来院体检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心理亚健康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心理亚健康患者有71例,占71.00%;高血压Ⅰ级、Ⅱ级、Ⅲ级心理亚健康发生率分别是61.29%、84.85%、100.00%;病例组抑郁、焦虑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和焦虑是影响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多角度心理护理让患者保持积极平衡的心理状态。

    作者:步来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异位妊娠在基层医院的诊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异位妊娠在基层医院诊断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采用回顾性整理和分析这52例患者的诊断以及临床治疗资料。结果:选取的52例异位妊娠患者中有36例患者采取了开腹手术治疗,治疗效果非常好;16例患者采取药物的治疗方式,其中有4例患者治疗疗效非常好,2例患者转为手术,手术治疗效果好;其余2例患者转诊。结论:对于异位妊娠,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况选择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有必要时应该转诊上级医院继续进行治疗。

    作者:段安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遵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目的:探讨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遵从行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某小区内随机抽取160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调查患者的服药遵行行为概况。并同时使用统计学方法统计患者的遵从概况。结果: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遵从行为比较低,平均分数仅为2.14±0.45。对患者服药遵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主要有自我感觉(感受药效)、经济条件、年龄以及受教育水平等。结论:当前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得分还是比较低,无法很好满足疾病治疗要求,今后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服药遵从认识水平和遵从率。

    作者:夏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在解剖教学实践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

    解剖学具有特殊性,是一门具有人文关怀的学科,因此就成为医学人文教育的基地。本文主要介绍在解剖教学实践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并简要探讨了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解剖教学之中的几点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申雨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营养教育对护理专业女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营养教育对护理专业女大学生的膳食营养结构状况的影响,为改善护理专业女大学生的营养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本校护理专业的在校女大学生160人,其中80人作为实验组,进行营养教育;另80人作为对照组,在研究中不予以营养教育。观察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接受营养教育前后的膳食结构及营养状况。结果:在实施营养教育之后,实验组对各项食物的摄取量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进行营养教育后在食物中摄取的能量及营养成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营养教育有利于改善护理专业女大学生膳食营养的状况,值得在各院校推广实施。

    作者:党西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4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 A、B、C三组,每组80例,A 组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B组采用硝苯地平治疗,C组采用卡托普利治疗,观察三组治疗效果。结果:A 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C组(P<0.05);三组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 A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三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无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付路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精神科护士压力浅析

    精神疾病是一种特殊而常见的心理疾病,精神科护士与病人接触时间长,相处距离近,体会深。她们长期处于焦虑、抑郁、偏执、猜疑、愤怒的环境氛围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作者:付雪;王焕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尺胫针治疗软组织疼痛性疾病的机理探析

    目的:简要介绍尺胫针疗法治疗软组织疼痛性疾病的机理。方法:从十二皮部与十二经脉的关系、标本理论、局部与整体全息论和近几年临床及科研结论等方面作了全面论述。结论:尺胫针疗法是以尺胫部皮部为刺激点,操作简便、安全,便于应用和推广。

    作者:任昌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利巴韦林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一例临床观察

    患者徐某,男,58岁,教师,因发热、咳嗽、咳痰在医院检查:T39.4℃,双肺可闻及干啰音,心腹未见异常。化验血常规:白细胞16.8*109,胸部x线为气管感染,确诊为支气管炎。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以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维生素c,肌苷,氯化钠注射液、氨茶碱等注射治疗,以及口服祛痰止咳颗粒治疗3天,病情明显好转。治疗第4日突然出现腰部疼痛,并有皮疹出现,检查小便常规以及泌尿系彩超未见异常。考虑是带状疱疹,立即给予氯化钠和利巴韦林静脉滴注,5分钟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汗出,继之不省人事,血压70/40mmHg,考虑是过敏性休克,立即吸氧、注射肾上腺素以及地塞米松,肌注氯苯那敏,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以及静滴多巴胺等,同时停止输注利巴韦林,约20分钟后患者缓解。本例患者考虑是利巴韦林导致的过敏性休克:患者已经用左氧氟沙星、葡萄糖氯化钠以及维生素和肌苷以及氯化钠、氨茶碱治疗三天,均没有出现任何的反应,且病情好转,故患者的休克不考虑以上药物导致。第四日因带状疱疹致腰部疼痛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后出现休克,确诊无疑。

    作者:邢晓杰;于燕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儿科输液室护士对摆脱护患纠纷引起的心理压力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儿科输液室护患纠纷的主要因素及对策。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16名儿科输液室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87.50%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曾遭受过患儿家属的辱骂,56.25%的护理人员则被患儿家属投诉,且工作年限在2-10年的护理人员为主要被投诉群体,31.25%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被激动的家属拉扯、殴打,但多为工作年限较低的护理人员。结论:对儿科输液室护理人员的主要压力来源进行分析,采用合理的措施及时调整护理服务,使护患纠纷能够得到大限度地控制,进而改善广大群众对医院的认识。

    作者:毛月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咪达唑仑与氯胺酮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氯胺酮与咪达唑仑在小儿短小手术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8例行短小手术的患儿并按照手术顺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进行术中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咪达唑仑进行术中麻醉,对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对两组患儿麻醉前后SpO2、HR、MAP变化进行比较,MAP、HR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SpO2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观察组患儿在诱导时间以及苏醒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当中,麻醉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精神运动性反应,降低手术风险,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张玉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神经外科护士压力源分析与应对措施

    神经外科是一个急危重病人较多的科室,护士长期面对病人尤其是危重病人,工作负荷大,精神高度紧张,在这种具有长期慢性压力源的工作中极易产生工作疲溃感,因此,对护士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胡碧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89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临床诊治方法探讨

    目的:探析妇产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探析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5月期间妇产科住院部收治的89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症状、诊断以及治疗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腹痛症状,部分患者伴恶心、呕吐、发热、休克等症状,妇科检查提示患者均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后穹窿穿刺阳性和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等现象;初诊急性盆腔炎、异位妊娠、卵巢黄体破裂、卵巢肿瘤蒂扭转、出血性输卵管炎、肿瘤破裂,确诊率为91.01%,误诊率为8.99%,经过治疗后痊愈,无1例死亡。结论:妇产科急腹症由于病因繁多,多表现为急性且危重,具有腹痛的特征,部分妇产科急腹症极易误诊或者漏诊,在实践中要及时、准确的诊断,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必要时可进行剖腹探查,以免延误治疗的佳时机。

    作者:朱红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外伤致肋骨骨折38例的护理体会

    肋骨骨折在胸部外伤中较为常见,骨折断端刺破胸膜、血管、肺组织可使患者产生气胸、血胸、皮下气肿、咳血,而骨折产生的胸痛使患者呼吸变浅、咳嗽无力易导致肺不张和肺部感染。因此,及时发现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现将我院外科自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外伤致肋骨骨折38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燕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急性期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62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分成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都按常规进行护理,同时对研究组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心理状况、住院时间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相比较,研究组抑郁、焦虑心理明显较轻,住院时间明显较短,满意度也明显较高。结论:在脑出血急性期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缩短临床恢复的时间,并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20例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7月120例产妇为观察对象,观察分析盆底康复治疗实施的方法及效果,指导临床对于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实践。结果:120例产妇盆底康复治疗有效,其中80例收缩正常,36例强力收缩,临床有效率达96.66%,并且产妇焦虑情况也同步得到改善,HAMD总分26.45士6.2。结论:产后产妇的盆底肌肉损伤不要避免,综合、规范的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以很好的恢复产妇盆底肌肉功能,改善产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朱香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途径感染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干预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感染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为不同途径感染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不同感染途径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总结分析患者干预前后心理接受程度。结果:性接触感染者干预前完全接受占15.0%,干预后完全接受占30.0%;吸毒感染者干预前完全不接受占15.0%;干预后占20.0%。除母婴垂直感染患者外,其他不同途径艾滋病感染者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接受程度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途径感染艾滋病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分析,能够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措施的接受性和依从性,改善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阻止艾滋病的蔓延。

    作者:张霄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喜炎平治疗5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喜炎平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稀释滴注治疗,对照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稀释滴注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3天内退热率为60%,对照组为88%。在经过1周的治疗以后,观察组显效的有10例,有效的有8例,无效的有7例,总有效率为72%,而对照组显效的有15例,有效的有9例,无效的有1例,总有效率为96%,P<0.05。在两组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上,对照组有1例患儿出现了轻微的腹泻情况,而观察组轻微腹泻患儿有4例,呕吐的患儿有2例,暂停使用药物治疗后不良症状都消失。无论在3天内退热情况、总有效率还是不良反应上,对照组都明显好于观察组。结论:采用喜炎平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良好,轻微的不良反应极少,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丁丽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