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12例产后出血抢救护理体会

段玉梅

关键词:产后出血,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6年间在我院分娩且发生产后出血112例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产后出血率为7.48%,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其次是胎盘因素。结论:通过预防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率,做好产前产时的监测,及时发现导致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给予恰当的预防治疗措施,对减少产后大出血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胸部创伤的X线与CT的诊断价值比较分析

    目的:为了更深入的对比分析X线和C T 对胸部创伤带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我院接受的胸部创伤病患238例,对这些病患使用的X线和C T 诊断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肋骨骨折63例、气胸31例、肺挫伤48例、血胸25例、创伤性膈疝12例、肺不张19例、肺撕裂17例、纵隔与皮下气肿13例。结论:X线在检查胸部创伤时,简单、容易操作,是常规检查中的必须方法;C T 技术通常是复合型损伤病患以及严重病患的首要选择,它能够使创伤程度、性质、部位更明确,具有高准确性以及高敏感性。

    作者:宋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社区健康管理初探

    社区健康管理的发展和完善是解决医疗矛盾、促进社区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健康档案、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管理以及加强硬、软件设施建设,完善社区健康管理。

    作者:彭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树突状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 )是目前已知的功能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其大的特点是能够刺激初始 T 细胞增殖,是机体适应性免疫的始动者,在适应性 T 细胞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作者:丁琦;欧阳茂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谈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

    随着免疫规划的全球性扩大,其相应的疾病发病率得到了控制,但是由预防接种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此,我们需要根据这些不良反应的不同分类及原因积极寻求应对措施,使预防接种工作更好的服务社会。

    作者:冯万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6排螺旋 CT 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基层医院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采用6排螺旋C T 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7月接诊的52例经临床与手术病理确诊的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采用6排螺旋 CT 进行扫描分析,并且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探究6排螺旋C T 诊断的临床表现特点。结果:经6排螺旋C T 扫描诊断后,得出19例为单纯性阑尾炎,1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伴有周围炎,13例为阑尾周围脓肿,3例为坏疽性阑尾炎,2例为阑尾穿孔。此诊断结论和临床与手术病理确诊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基本上一致。结论: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经6排螺旋CT 扫描诊断及三维重建后处理,有着很高的诊断的价值,确诊率较高,为临床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当属术前诊断与鉴别有效的方式之一,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借鉴。

    作者:邱国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救护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救护中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将8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抢救成功率。结果: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4.4%,治疗组抢救成功率为95.0%,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程序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救护中,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林艳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探讨慢病管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伴焦虑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目的:分析慢病管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伴焦虑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使用治疗方法,观察组在这基础上进行慢病管理。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显著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病管理能够增加患者的主观幸福感,能够保证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

    作者:韦英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一例前列增生手术病人的护理体会

    前列腺增生是男性老年人常见的疾病。理想的治疗是手术摘除。我科于2012年11月19日收治前列腺增生患者1例,护理采取术前心理护理,预防急性尿潴留、饮食指导、肠道准备、皮肤准备、用药指导;术后注意体位、膀胱冲洗护理、疼痛的护理、基础、生活护理、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措施,取得了很好的疗法。

    作者:胡彩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影响检验分析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分析

    目的:总结血液检验分析前血液标本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2011年,我院对患者血液检验前血液样的处理、保存、运输等实施传统方式;2012年初,我院组织各个涉及血液样本收集的科室指导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学习培训。记录2011年、2012年我院血液样本检查不合格情况,并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2011年我院24456份血液样本中有625份出现质量不合格情况,所占比例为2.56%,2012年,我院对相关人员采取培训后,30867份血液样本中仅有131份出现质量不合格情况,不合格比例为0.42%,且 P<0.0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2011年、2012年我院血液样本不合格原因均主要为发生溶血。结论:凝血、溶血、血量不足以及稀释是临床常见的血样不合格原因,对采血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可显著降低血液样本不合格率,保障血液检验结果准确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疾病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陶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人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38例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老年人肱骨外科颈骨折38例,经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应用此方法具有手术内固定牢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特点。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骨组织再生,从而缩短了疗程,减轻了老年病人的痛苦。

    作者:王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治疗在糖尿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监测90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中医治疗后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反应中医治疗在使糖尿病患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90例,对其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包括控制饮食,配合运动,适当的中药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浓度是否有改变。结果:在观测的90例糖尿病患者中采取中医治疗后血糖浓度均有不同幅度的降低。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有一定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在观察中同时发现部分患者血糖浓度虽有降低但不明显。但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后可以达到较好的控制,而进一步研究发现这部分患者是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即胰岛细胞功能障碍。

    作者:焦玉生;王瑞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颈椎病的中医护理和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颈椎病的中医护理和健康教育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72例颈椎病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诊治方案的不同分为分为观察组(联用中医护理健教组)和对照组(单纯临床治疗组)各36例,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指导临床诊治实践。结果:联用中医护理健教组患者在疾病症状改善、治愈率、并发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医护理和健康教育通过辩证施护、生活饮食干预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愈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周自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计划生育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计划生育手术中对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10月期间与我院进行计划生育手术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床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2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护理期间详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心理状况以及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心理状况评分(7.65±1.12、9.78±1.35)、临床满意度(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论何种手术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舒适护理是从患者心理出发给予舒适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增强舒适度和满意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艳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儿科输液室护士对摆脱护患纠纷引起的心理压力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儿科输液室护患纠纷的主要因素及对策。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16名儿科输液室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87.50%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曾遭受过患儿家属的辱骂,56.25%的护理人员则被患儿家属投诉,且工作年限在2-10年的护理人员为主要被投诉群体,31.25%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被激动的家属拉扯、殴打,但多为工作年限较低的护理人员。结论:对儿科输液室护理人员的主要压力来源进行分析,采用合理的措施及时调整护理服务,使护患纠纷能够得到大限度地控制,进而改善广大群众对医院的认识。

    作者:毛月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数字化超声波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数字化超声波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数字化超声波诊断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静脉内径血流信号和声像图表现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临床治疗后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指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数字化超声波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董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与价值

    目的:探讨对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随机的抽取2006年6月-2012年12月在医院进行输血治疗的临床患者4000例,对这些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查并进行筛选,然后对所取得的检查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结果:根据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发现,4000例患者中筛选出阳性者30例,其阳性率为0.75%,其中女20例,男10例,女性多于男性,且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在临床上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选与检查,使在临床检验过程中输血的安全性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并且能很好的避免患者不良反应的出现。

    作者:李锡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LT)在慢性肝炎及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 Sysmex KX -21N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慢性肝炎55例、肝硬化患者55例、健康对照组100例的 PLT 进行检测,并将各组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组 PLT 显著减少(P<0.01),随着肝硬化进行 PLT 减少更明显。结论:外周血PLT 对评估慢性肝炎的严重程度,出血倾向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汤睿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10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糖尿病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与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治疗组患者进行胰岛素泵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胰岛素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治疗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胰岛素使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以及血糖达标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有效缩短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并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优化和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值得被推广和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去。

    作者:裴丽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精益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近年来,随着精益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医院管理水平,同时提高了医院服务质量,帮助医院树立良好的形象。本文提出了医院精益管理具体实施方法,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分析。

    作者:姜志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精神科护士压力浅析

    精神疾病是一种特殊而常见的心理疾病,精神科护士与病人接触时间长,相处距离近,体会深。她们长期处于焦虑、抑郁、偏执、猜疑、愤怒的环境氛围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作者:付雪;王焕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