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肝五项检测检验分析

秦舫

关键词:无偿献血, 乙肝五项, 检验,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对无偿献血人群查体,加强乙肝检测,提高乙肝疫苗的普及率。方法:2012年10至2013年10月以来在中心血站无偿献血体检人员5890例,检测乙肝五项检验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5890例血样中显示“大三阳”患者共568例(9.65%)。其中男381人(10.25%),女187人(8.85%),男女感染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站对无偿献血者进行乙肝五项检测意义重大,避免的血液质量和安全隐患,应对无偿献血者全员进行乙肝检查,尽可能减低输血风险,减少医患纠纷,同时加强宣传,提高乙肝疫苗的普及率,有效控制其发病率和患病率。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居民慢性疾病分布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以苏州市吴中区横泾街道五个村的4223名老年居民为例

    目的:通过研究为社区居民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结合免费健康体格检查,收集老年人群主要的慢性疾病,并采用1:1配对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统计分析与慢性疾病危险因素相关的信息。结果:模清了横泾社区主要慢性病和与高血压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这三种慢性病明显高于其他疾病;职业体力、饮酒、吸烟、家务、锻炼、BMI 、WC、脉压差、打鼾、脾气均与高血压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10项生化指标中,除 TP、ALB外,其他指标均随血压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作者:钱建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神经外科护士压力源分析与应对措施

    神经外科是一个急危重病人较多的科室,护士长期面对病人尤其是危重病人,工作负荷大,精神高度紧张,在这种具有长期慢性压力源的工作中极易产生工作疲溃感,因此,对护士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胡碧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社区健康管理初探

    社区健康管理的发展和完善是解决医疗矛盾、促进社区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健康档案、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管理以及加强硬、软件设施建设,完善社区健康管理。

    作者:彭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在解剖教学实践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

    解剖学具有特殊性,是一门具有人文关怀的学科,因此就成为医学人文教育的基地。本文主要介绍在解剖教学实践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并简要探讨了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解剖教学之中的几点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申雨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分析

    目的:研究了相关临床实验危急项目数据,对其产生因素、分布状况进行分析,对危机值报告制度的效力改进及数据临床采集准确度提高进行了探究。方法:收集本院相关临床科室于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间的危急值项目报告,回顾性分析了相关数据;对危急值项目的出现率、部门分布、各危急值百分比占有率及危急值的范围评估。结果:本院急值的发生率为统计为10.53%,因标本采集不规范,造成假性比例为9.72%,各危急值占总报告危急值的比例前3名依次为血钾、血小板、白细胞。部门分布以住院部高。结论:建立规范“危急值”报告制度,并规范化实施,保证实验室危急值项目结果可信度,提高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的反应效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何林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肠内全程导管减压法用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的研究

    目的:探讨肠内全程导管减压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为提高此类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鼻胃管减压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肠内全程导管减压法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腹围减少情况、胃肠减压量、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等,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腹围减少量、胃肠减压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但其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进行肠内全程导管减压法治疗,可显著缩短患者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以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增加腹围减少量以及减压量,具有更为有效的治疗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文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二甲双胍联合杏丁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杏丁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杏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明显地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杏丁注射液治疗二型糖尿病效果较二甲双胍单独使用更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姬庆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副甲状腺癌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女,39岁,因“发现颈前正中无痛性渐增大肿块2月”入院。查体:颈软,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不肿大,甲状软骨正上方1.0 cm 处可触及一肿块大小约1.0cm×1.0cm,表面光滑、质韧,边界清,活动度可,偶有压痛。可随吞咽上下活动。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既往史无特殊。诊断为甲状舌骨囊肿。入院后B超示:颈前正中有一大小约1.0cm×0.9 cmX 0.8 cm的实性不均质回声结节,边界清,内部可见点状强回声,结节周边及内部可见血流信号,引出动脉血流频谱,RI :0.74。手术探查见:肿块位于甲状软骨与舌骨之间,光滑、质韧,有完整包膜,大小约1.0cm×1.0cm。术后病理示:颈前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20天入院复查 CT :甲状腺左右叶密度不均,其内可见点状低密度灶,右侧颌下腺下极呈结节样增大,密度均匀,大截面约为1.6×1.9cm,其外侧可见肾形结节影,密度均匀,大截面积约为1.6×0.8cm。B超示:甲状腺双叶大小形态正常,峡部不厚,表面平,实质回声均匀,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CDFI :甲状腺背景血流未见明显异常,双侧颈部未探及明显肿大淋巴结。甲状腺功能正常。请外院专家行颈淋巴结II、III区及部分IV 区清扫。术后病理示:颈部左侧6枚及右侧9枚淋巴结可见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未见癌,颈前淋巴结可见少许甲状腺组织及结缔组织增生,少许散在炎性细胞浸润及异物巨细胞反应。术后一周复查甲功正常。监测甲功。

    作者:陈新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谈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

    随着免疫规划的全球性扩大,其相应的疾病发病率得到了控制,但是由预防接种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此,我们需要根据这些不良反应的不同分类及原因积极寻求应对措施,使预防接种工作更好的服务社会。

    作者:冯万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导管室护士职业危害及个人防护

    目的:充分认识导管室护士各种职业危害,分析职业危害产生的原因。方法:对相关职业危害进行分析。制定防护措施。结果:减轻职业危害的危险程度做好个人防护。

    作者:付常平;唐伟亮;冯慧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儿重症哮喘内科治疗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哮喘内科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60例重症哮喘小儿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儿科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给氧,取氨茶碱(对照组)与加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预后加以比较,回顾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缓解、哮鸣音消失、喘息缓解、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重症哮喘内科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可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除,缩短病程,改善预后,保障患儿生存质量。

    作者:那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参芎葡萄糖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参芎葡萄糖+奥扎格雷对患者完成治疗后的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15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设为A1组(治疗组75例)与 A2组(对照组75组),针对 A1组患者采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奥扎格雷进行治疗,针对 A2组患者采用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疾病情况,对患者采取对其脑组织进行改善等措施进行治疗。并且对比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 ND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情况。结果:完成治疗后,在 NDS 评分方面,A1组低于 A2组患者明显(P<0.05)。在Barthel指数评分方面,A1组高于 A2组明显(P<0.05)。对比两组完成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参芎葡萄糖+奥扎格雷进行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对患者神经功能的预后情况也进行了有效改善,成功降低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概率。

    作者:杨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

    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是现代医学不可替代的,随着输血医学和输血技术的发展,临床输血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近年来,临床输血的质量规范管理已成为关注的热点。如何加强临床输血管理,完善临床输血规程,科学、合理、有效的利用血液资源,终挽救患者生命,这之间有很多关键环节需要我们共同学习和探讨。本文针对此问题,对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进行详述。

    作者:刘成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糖尿病患者颈、股动脉损伤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糖尿痛患者颈动脉、股动脉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和彩超检测42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和股动脉,观察其IM T 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动脉内膜损伤情况,并按uB -8级分类对其损伤情况进行分级评价。结果:糖尿病组其左、右侧颈、股动脉IM T 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股动脉(P<0.05);糖尿病颈、股动脉损伤发生率Ⅱ-Ⅲ级分别占总例数的42.9%(18/42),45.2%(19/42);颈、股动脉其40-60岁及≥60岁年龄组患者其Ⅳ级动脉损伤发生率均明显高于≤40年龄组(p<0.05)。结论: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股动脉IM T 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对糖尿病患者外周大动脉的损伤程度判断,指导临床治疗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禹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相应的临床处理措施,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413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的12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严密监测患者的治疗过程,分析导致患者术后胆漏的原因,并总结有效的解决对策。结果: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主要有胆囊床毛细胆管损伤、迷走胆管损伤、肝外胆管损伤、胆囊管残端漏、副肝管损伤等。结论: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因素较多,加强患者的术前检查和诊断,加强临床治疗期间的严格操作,做好手术治疗期间的预防等能够显著降低术后胆漏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作者:郭正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康复新液在胃溃疡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在胃溃疡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胃溃疡病人5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人。经胃镜检查后均确诊为胃溃疡。给予观察组患者康复新液和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康复新液每次10ml ,每日3次,口服一个月。奥美拉唑肠溶片每次20mg ,每日早晚各1次,口服一个月。仅给予对照组患者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每次20mg ,每日早晚各1次,口服一个月。除上述治疗方案外,均给予抗生素阿莫西林每次1g ,每日2次,口服使用一周。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人数为17人;有效人数为8人;无效人数为2人,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患者显效人数为12人;有效人数为10人;无效人数为5人,总有效率为81.47%。经对比,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59%)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1.4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41%)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70%)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康复新液可提高胃溃疡治疗效果,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王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与复方氨基酸(18Ⅶ)存在配伍禁忌

    我科在医嘱联合使用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与复方氨基酸(18Ⅶ)时,在临床药物配制过程中发现2种药物混合后出现乳白色浑浊,逐对上述2种药物进行试验观察。

    作者:宋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应用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的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肾性贫血患者100例,将其分成实验组52例,对照组48例,为实验组患者静脉注射蔗糖铁,要求对照组患者口服琥珀酸亚铁,对比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从各项指标角度看,实验组患者的 TSAT 、HCT 、SF、Hb明显高于对照组;从治疗有效率角度看,对照组为62.50%,实验组为86.54%,两组组数据可见显著差异,认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更佳。结论:为肾性贫血患者静脉注入蔗糖铁,可提高其 TSAT 、HCT 、SF、Hb ,改善其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该治疗方法。

    作者:郭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1b 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2012年12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5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3组均给予抗感染、止咳平喘、氧气雾化治疗,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氧气雾化吸入;低剂量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雾化吸入,2μg/(kg .次);高剂量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雾化吸入,4μg/(kg .次)。结果:治疗组患儿的症状体征的持续天数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不同剂量的治疗组之间临床症状体征的持续天数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1)。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显著,低剂量干扰素雾化吸入与高剂量治疗疗效相同,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陶;郭军;余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一例前列增生手术病人的护理体会

    前列腺增生是男性老年人常见的疾病。理想的治疗是手术摘除。我科于2012年11月19日收治前列腺增生患者1例,护理采取术前心理护理,预防急性尿潴留、饮食指导、肠道准备、皮肤准备、用药指导;术后注意体位、膀胱冲洗护理、疼痛的护理、基础、生活护理、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措施,取得了很好的疗法。

    作者:胡彩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