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48例临床疗效分析

王阳

关键词:中医, 消化性溃疡,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对照组无效例数为9例,总有效15例,观察组无效例数为2例,总有效22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例数及所占百分率均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为50.0%,观察组的转阴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跟踪随访1年,对照组复发率为33.3%;观察组复发率为12.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中医分型,辩证的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效果好,能明显缓解患者症状,促进溃疡面愈合,并且毒副作用小,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细胞周期蛋白D与肿瘤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是一类对细胞周期起关键调控作用的蛋白。这些蛋白中包含一些同源区域,例如细胞周期素盒以及细胞周期素盒之外的其它同源区域[1]。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 )结合形成复合物,参与不同细胞周期的调控过程。其中:CyclinD -CDK4/6复合物控制 G1期进程,CyclinE -CDK2复合物调控G1/S期转换过程,CyclinA -CDK2复合物对 S 期起关键调控作用, CyclinA/B -CDC2复合物则促进细胞由 G2期进入 M 期。除此之外,细胞周期蛋白还参与一些与细胞周期间接有关的过程。目前,学者们发现在各种人类肿瘤中都存在 Cyclin -CDK 复合物作用失调的现象,因此, Cyclin-CDK 复合物在细胞增殖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2]。 Cy-clinD已被证实在肿瘤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将对 CyclinD 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刘均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应用护理程序对泌尿系结石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特点探讨

    目的:探讨应用护理程序对泌尿系结石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特点。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病例进行抽样,对6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列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性的健康知识教育,观察组在采用一般性健康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辅之以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泌尿系结石患者在接受一般性的健康知识教育后联合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全面的健康知识教育后,对泌尿系结石相关的知识掌握程度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复发泌尿系结石的患者有14例(46.67%),观察组复发泌尿系结石的患者有4例(13.33%)。结论:泌尿系结石患者在接受一般性的健康知识教育后联合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全面的健康知识教育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一般性的健康知识教育的临床护理效果,提高了患者对于泌尿系结石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了泌尿系结石的复发率,值得进行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作者:邓方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救护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救护中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将8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抢救成功率。结果: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4.4%,治疗组抢救成功率为95.0%,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程序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救护中,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林艳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地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患者组胺含量的变化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采用西替利嗪以及地氯雷他定两种药物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浆中组胺含量的变化,为临床治疗过敏性紫癜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 A 组患者采用地氯雷他定进行治疗,B 组患者采用西替利嗪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疗效。结果:A 组60例患者中,有49例患者显效(81.67%),有5例患者有效(8.33%),有6例患者无效(10.0%),总有效率为90.0%;3例患者紫癜复发,复发率为5.0%。B组60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显效(83.33%),有5例患者有效(8.33%),有5例患者无效(8.33%),总有效率为91.67%;7例患者紫癜复发,复发率为11.67%。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组胺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患者血浆组胺水平(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组胺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以及西替利嗪可以有效治疗过敏性紫癜,对于降低患者的组胺水平具有显著疗效。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紫癜其复发率显著低于西替利嗪。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治疗过敏性紫癜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袁维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胆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把60例胆结石患者(包括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分别使用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0.05),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结论:和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可把此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海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研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体会和价值。方法:将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3例病人在住院期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分析给予相应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结果: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3.121.56)天,显著短于临床报道的结果(P<0.05)。结论:给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以护理干预,不但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而且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在临床中加以推广的必要性。

    作者:翟慧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市人民医院在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给予患者整体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经过护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均得到缓解,其中,对照组患者患者护理满意度达73.6%,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达100%,其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在焦虑、抑郁改善等方面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全面整体的心血管内科护理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降低心肌梗死的再发生,利于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艾滋病患者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的疾病。它是一种传染性强、蔓延速度快、病死率高的传染性疾病,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1]。预防和治疗艾滋病已经成为我国公共卫生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病案分析,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艾滋病患者临床常见并发症能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韩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子宫肌瘤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选择于2010年12月-2013年3月在我院妇科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0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通过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4%和75.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在 E2水平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肌瘤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促进预后,临床意义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明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医院药房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大综合型医院的形象窗口。药房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人们对医院的印象及就医选择。因此加强对医院药房的管理,不断提升医院药房服务的水平,对于推动医院药房管理改革、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旭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胎盘早剥合并胎死宫内分娩方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与分析胎盘早剥合并胎死宫内的分娩方式。病例:患者女19岁,结婚5年,月经周期正常,15岁在家中曾早产一女婴,具体原因不详,家庭困难,第二次妊娠孕足月在外地医院分娩死胎死产,具体不祥,第三次家中早产一次,出生后死亡。现第四次怀孕,未检查过,孕晚期B 超检查示足月于2013年5月5日中午11点3O分到我院因下腹阵痛2小时余就诊,发现病情危急,胎心慢,宫缩强,腹部张力高压痛明显,床旁 B超提示孕35周胎盘早剥,羊水过多,胎盘与子宫肌壁间可见1.6cm低回声暗区,胎心慢,急诊抢救同时紧急手术,术中见羊水1500mL ,羊水内无血液混杂,死胎取出一男婴。胎儿取出后胎盘随之彭出,积血块4OOmL ,清除胎盘检查发现子宫为纵隔子宫,此次妊娠在右宫腔内,纵隔占子宫2分之一,马鞍形,子宫卒中前后壁占4分之一。手术顺利,失血1500mL。结果:经修整破裂口缘,逐层缝合子宫切口,手术当中输红细胞悬液4U ,手术之后抗炎对症治疗之后,该患者5d后顺利出院。结论: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以及正确的分娩方式来治疗胎盘早剥合并胎死宫内症状,这样可以对患者损伤降到低化,其中值得肯定的分娩方式为阴道试产,其可以在严密地监测之下以及对凝血功能纠正的基础上经阴道分娩。

    作者:刘红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术加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

    目的:对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术配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应用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抽取我院在2009年12月到2012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术中大出血的患者28例,在通过子宫体及静脉注射缩宫素,按摩子宫,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等综合止血措施后均不能把出血给有效控制住,转而采用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术加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28例患者治疗后宫缩好转,出血减少,无继发产后出血,成功地保留了子宫,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患者的随访时间平均为12.5个月,月经均恢复到正常状态。结论:在抢救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中,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术加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可靠安全,且能保留子宫以及生理功能,又不会影响月经的恢复,是一种治疗剖宫产产后大出血的有效止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樊丽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计划实施,研究组制定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计划,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F -36评分、Fu91.Mey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 FugI-Meyer评分明显提高,SF -36评分除干预后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杨茂娟;王志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会阴侧切术后的护理

    目的:探讨产科中使用侧切方法在术后的护理方法及常规。方法:对本科以往的在生产时使用侧切及无损伤可吸收线连续不打结皮内缝合法的病例在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探讨侧切的术后的护理常规。结果:侧切术后使用无损伤可吸收线连续不打结皮内缝合法的病人给予有效才护理可以减短病人的住院时间,早日恢复健康。结论:产科侧切术后的有效护理可以有效的减轻病人的痛苦。

    作者:孙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关于“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分析

    腹痛在临床中是常见的症状症候群,大部分为急腹症,病因多,有的复杂且危重,常在临床上误诊。进行对腹痛病因和诊治的分析,来启示我们对腹痛的病因、病情经过、主要症状及体征、化验及功能检查等内容的探讨分析。

    作者:王云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654-2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的疗效探讨

    目的:应用654-2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疗效观察。关于654-2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和常规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对比。方法: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共计收治了182例美尼尔综合症患者,应用654-2和其他两组常规方法治疗。654-2组将5毫克654-2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15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常规组分两种方法:(1)盐酸培他啶500毫升静脉滴注,接用清开灵注射液20毫升加入5%葡萄糖20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一次;(2)20%甘露醇250毫升,快速静脉滴注,接用清开灵注射液20毫升加入5%葡萄糖200毫升静脉滴注。其中654-2组61例,其他两组盐酸培他啶和清开灵组61例,甘露醇和清开灵组60例。结果:654-2治疗组和其他两种常规治疗组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均有效。但654-2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种常规治疗组(p<0.05),654-2治疗组用药后有口干.面部潮红等反应,均在2小时内消失。654-2治疗组和其他两种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654-2治疗组和其他两种治疗组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血压等临床资料上无相关性(p>0.05)。结论:654-2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恢复快、疗效好。明显优于盐酸培他啶和甘露醇联合清开灵治疗组。

    作者:赵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门诊输液患儿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 PDCA 循环护理在门急诊输液患儿中的有效应用,提高家属的满意度。方法:选取2012年6月到2013年3月我院门急诊输液患儿320例,实施PDCA 循环管理,调查统计PDCA 循环法施行前后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护士依从性以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PDCA 循环法施行后,门急诊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护士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对门急诊输液患儿实施 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地提高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提高家属满意度。

    作者:张素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53例自然分娩产后出血临床研究

    目的:对53例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现象进行临床研究,分析总结导致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原因,寻找相应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53例自然分娩出现产后出血现象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3例患者中,其中有49例患者实施了静脉通道下行诊刮术治疗,4例患者采用剖腹探查及子宫次全切术治疗,1.89%的出血率,临床效果良好。结论:针对性对自然分娩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并及时实施有效的预防手段和治疗措施,可以减少自然分娩患者产后出血状况的发生,促进患者良好恢复。

    作者:李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针对肾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对比。为临床手术治疗肾结石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80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开放手术组和经皮肾镜组,每组40例患者。对开放手术组患者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肾结石,对经皮肾镜组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手术时长、患者体内结石清除情况、手术后患者康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此为指标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差异、优略。结果:开放手术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经皮肾镜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显著长于经皮肾镜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肾镜组患者的一期碎石成功率为92.5%,开放手术组患者的一期碎石成功率为90.0%,经皮肾镜组患者的一期碎石成功率与开放手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肾结石方面,采用经皮肾镜方法相比于开放手术,其治疗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微创效果,手术时间短,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小,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术后康复快,大大提高了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且经皮肾镜手术治疗肾结石其临床疗效和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并无显著差异,疗效得到保证。值得医务工作者在在临床上治疗肾结石中广泛推广。

    作者:吴传勋;唐昌亮;周显海;代时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提高中药剂量合理性,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目的:探讨提高中药剂量合理性,确保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性和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3月-2012年3月门诊以及出院含中药饮片处方204张为研究对象,分析用药剂量的合理性。结果:各科室正确使用处方为152张,超量用药处方为52张,所有患者均未因超量用药而产生并发症或加重原有病情者。结论:应正确认识中药剂量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及原因,确保中药的合理应用,增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刘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