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爱东
目的:探讨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实施结果,进而加大病毒学检验的精准程度,提升乙型肝炎的临床确诊率。方法:2011-02-01到2013-02-01,我科接诊乙型肝炎患者107例。对107例乙型肝炎者予以病毒血清学测检,采集血液,经检测试剂盒对血液予以测检,并对乙型肝炎者的化验结果(病毒学)予以分析,例如:表面抗原指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指标(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以及核心抗体(乙肝病毒)。结果:在107例乙型肝炎者中,73.83% HBcAb(核心抗体)显阳性,54.21% HBeAb(e抗体)显阳性,43.93%抗原)显阳性,14.02%HBsAb(表面抗体)显阳性,84.11% HBsAg(表面抗原)显阳性。结论:实施病毒学详细检验,使乙肝五项指标于乙型肝炎者中得以精确检查,对乙型肝炎的防治有效度很有意义。
作者:宋维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康复治疗以及临床护理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所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相应的临床护理以及康复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控制,且未发现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论:在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并对患者给予适当的康复治疗,以此来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其治疗效果。
作者:曾琳;刘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必可酮气雾剂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中,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40例患者中,临床总有效率为8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声嘶、皮疹、口咽部刺激等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沙美特罗替长松粉吸入剂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有效避免不良反应发生,使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永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细菌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同时也为了使它的可靠性能够进一步加强。方法:随机的选取我院2008年至2010年这三年间收治的临床的材料的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2008年收集的120例临床材料中,阳性检出率为70.8%;在2009年收集的210例临床患者资料中,阳性检出率为84.3%;在2010年收集的300例临床患者中,阳性检出率是94%。这三年在临床检验阳性率上面有着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检验技术的不断更新,检验数量的不断增加,细菌的检出效率有了明显的增加,同时,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也逐年的提高。
作者:陶小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骨科收治的120例患者,按入院治疗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的表现上,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骨科护理中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可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适合在临床护理上进行推广。
作者:罗丽娟;林煜华;覃亮妮;贺舰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众所周知,儿童活泼好动,家长爱子心切,当儿童患病需要输液治疗时,输液护理的质量问题便成为一个焦点话题。尤其是当患儿集中时,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不断加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质量。如何有效的控制小儿输液护理质量,努力减少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差错,使医疗风险降到低,成为护理人员普遍关注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在本文中分析了影响小儿输液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小儿输液护理质量的具体措施,供广大业内同行借鉴参考。
作者:胡宝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持续湿化在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1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76例喉癌气管切开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于对照组38患者使用间断注射器推注法进行注射,观察组持续气道湿化法采取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记录好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痰液量、痰液颜色、粘稠程度、气道损伤、痰痂形成情况情况。结果:观察组痰液粘稠、气道损伤、痰痂形成与呼吸道感染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道湿化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取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护理法的成效更加显著。
作者:孙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术配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应用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抽取我院在2009年12月到2012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术中大出血的患者28例,在通过子宫体及静脉注射缩宫素,按摩子宫,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等综合止血措施后均不能把出血给有效控制住,转而采用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术加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28例患者治疗后宫缩好转,出血减少,无继发产后出血,成功地保留了子宫,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患者的随访时间平均为12.5个月,月经均恢复到正常状态。结论:在抢救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中,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术加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可靠安全,且能保留子宫以及生理功能,又不会影响月经的恢复,是一种治疗剖宫产产后大出血的有效止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樊丽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经鼻肠管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0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 TPN 治疗,以全营养混合液形式装袋,每袋规格为3L ,采用静脉途径持续均匀输注;观察组采用留置鼻肠管,肠功能恢复后经鼻肠管滴百普力,每天含量为1000-1500 ml ,具体情况视患者的病情而定。营养治疗时间为十天,对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前后的体重和上臂肌围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同时采集外周静脉血监测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血淀粉酶,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两组的数据结果发现,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较营养支持前也明显提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肠内营养治疗的方式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职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为50例子宫肌瘤病人作子宫肌瘤动脉作栓塞治疗,半年后作子宫体积、肿痛体积及临床症状等评估并与术前相应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子宫体积与肿瘤体积缩小,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 UAE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
作者:袁飞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全球正在兴起“结社革命”,同样,在艾滋病防治领域,各种背景的NGO 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那么何为 NGO 呢,即非政府组织(英语:Non -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缩写 NGO)是一个不属于政府、不由国家建立的组织,通常独立于政府。虽然从定义上包含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但该名词一般仅限于非商业化、合法的、与社会文化和环境相关的倡导群体[1]。
作者:徐晶;张迎红;程甦;程红;路兰;郑一瑾;李金萍;余桂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106例卵巢肿瘤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发生学特征;方法:对我院6年间收治的106例卵巢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卵巢肿瘤多见于生育期妇女,多数为良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且无特异性主要依赖于术后的病理检查进行诊断。106例卵巢肿瘤中,良性肿瘤93例,占87.74%。交界性卵巢肿瘤3例,占2.83%。恶性卵巢肿瘤9例,占8.49%。结论:术前常规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及术后的病理切片检查是卵巢肿瘤主要的辅助检查方法;积极开展健康知识宣教及妇女病的普查普治工作,能提高其早期诊断率,使患者得到早期治疗。
作者:黄美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嗜血细胞综合症临床诊治的效果。方法:选取患有嗜血细胞综合症的患儿10例,进一步观察研究患儿的不同病因给予有效的治疗。结果:10例患者经治疗,总治愈率达80%,其5例病情好转,均恢复良好出院;3例体温下降正常,继续进行治疗后均恢复出院;2例再次出现高热,经骨髓细胞学检查后,诊断为淋巴瘤,继续使用药物治疗1周后均无好转,放弃治疗。结论:综上所述,对于嗜血细胞综合症的诊治要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减少误诊,并对症下药,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活动性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2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均保肝、对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阿德福韦酯胶囊10mg/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扶正化瘀胶囊3次/d ,3粒/次,疗程23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hild -pugh评分下降,肝功能改善,HBV DNA载量下降,配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脾门厚度的下降值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 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显著提高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临床应用安全。
作者:袁伟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中药口服液在呼吸内科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所收治的200例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采用中药治疗的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此次研究的患者都采用退热口服液进行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5.0%(190/200)。此外,患者发生上腹部不适和轻度头昏、腹泻的患者为8例,占8.0%,但是停止服用之后,症状效果。结论:在临床上,中药口服液具有很好的镇痛和消炎以及解热、抗病毒等效果,并且没有发生严重性的不良反应,因此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患者在使用药物之前,要说明自己存在的过敏史等情况,避免发生过敏反应。要严格地限制剂量地使用,同时在输液时,要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不能随意增加剂量或者药物的浓度,要注意好药物的配制方法,避免出现污染等情况。
作者:王蕴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计划生育手术与异位妊娠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计划生育手术分为两组,总结分析异位妊娠与计划生育手术的相关因素。结果:80例异位妊娠患者,有25例患者未进行过计划生育手术,55例病人进行计划生育手术,其中带宫内节育环者15例,进行人工流产者30例,进行输卵管结扎术者10例。进行过计划生育手术患者所占比例为68.75%,未进行过计划生育手术患者所占比例为3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病理检查显示,输卵管不通患者共23例,输卵管通而不畅者31例,输卵管通畅者11例。65例患者中共30例(46.15%)出现不同程度的盆腔粘连。结论:计划生育手术是造成患者异位妊娠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应该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减少计划生育手术者异位妊娠的发生。
作者:梁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解读帕金森综合症与焦虑症状之间的区别,对两种症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到两者的共同之处与区别,对两种症状的临床鉴别方法进行研究与探讨。
作者:张剑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心脏病妇女围产期护理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共30例,行全面检查及心功能评级后,予以全面饮食、心理等基础护理的同时,分阶段予以优质的分娩期、产褥期护理,分析30例妇女分娩结局。结果:30例产妇均顺利度过围产期,28例顺产(93.3%),2例剖宫产(6.7%);5例产妇分娩后转 IC U 重症监护室监护;23例为足月生产(76.7%),新生儿健康状况正常,体质量3.1~3.8kg。结论:优质、全面基础护理及分阶段规范护理的开展可保障产妇及新生儿健康,降低产妇心衰发生率,有良好的临床效益及社会效益。
作者:甘家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腹痛在临床中是常见的症状症候群,大部分为急腹症,病因多,有的复杂且危重,常在临床上误诊。进行对腹痛病因和诊治的分析,来启示我们对腹痛的病因、病情经过、主要症状及体征、化验及功能检查等内容的探讨分析。
作者:王云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关联性及特点。方法:对2008-2012年我院11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损伤类型、用药至发生肝损伤间隔时间、停药后至体内肝脏生化指标下降50%所需时间、各类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体内生化指标对比情况等,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1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大部分均为肝细胞型肝损伤,所占比例为54.46%;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类型不同,其体内各项生化指标表现情况也有所不同;肝细胞型肝损伤患者用药至发生肝损伤间隔时间长,而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患者停药后至体内肝脏生化指标下降50%所需时间长,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根据肝损伤患者近期用药情况判断其是否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并结合其临床实际表现及生化检验结果确定肝损伤类型,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作者:钱伟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