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乐琦;刘健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在产科重度出血疾病中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在该类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在2013年1月~3月期间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某医院15例产科重度出血疾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其中阴道分娩大出血患者6例,剖宫产大出血患者3例,中期妊娠中央性前置胎盘分娩前大出血6例,结果:15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为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作者:杨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合并应激性溃疡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合并应激性溃疡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其应激性溃疡各项症状出现情况及出血量、总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大便潜血(6.52%)、黑便(4.35%)、胃液潜血(6.52%)、大出血(0)、总出血量(43.07±11.31)ml ,出血停止时间(3.27±1.12)d ,总住院时间(8.17±2.13)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以有效减少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合并应激性溃疡患者的大便潜血、黑便、胃液潜血及大出血出现率,减少总出血量并缩短住院治疗时间。
作者:兰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究急诊低血钾型周围性麻痹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30例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诊疗及护理体会。结果:结论:补钾在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的治疗中虽占有重要地位,但其护理对策能否顺利进行同样对治疗结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相关护理工作人员应做好相应的本职工作。
作者:高书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析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小儿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方法:对我院在2009年2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126例患有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小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对其情况进行监测,并观察护理情况。结果:顺利完成睡眠监测的有123例患儿,由于患儿出现抽搐而导致监测失败的有2例,患儿因为环境陌生而哭闹不停无法入睡导致监测失败的有1例。结论: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检测小儿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能够确定佳的临床治疗方案。其中,要想使监测更加安全与准确,做好夜间的监测护理是重要环节,也是节约时间与金钱的重要途径。
作者:高丽;孙美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该病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小儿喉部黏膜弥漫性炎症,起病急、容易并发小儿喉梗阻引起窒息,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本文采用中西结合疗法,抗生素抗炎和抑制变态反应快,中药具有消肿散结化痰、解毒利咽、泻肺利水强心之功效。加之,地塞米松与盐酸氨溴索联合雾化的辅助作用。全方共奏开音润燥、止咳化痰、清热祛风之疗效。
作者:杜娇娇;高岩;侯春蕾;常香云;柴昶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后牙隐裂及折裂是临床上颇为多见的一种牙体病损,严重的病损如果处置不当,则可能导致患牙丧失。本人从2008年-2012年,在临床收治该类患者166例,共196颗患牙。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收集的166例病例中,男性96例,女性70例;年龄19-65岁。
作者:陶民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责任护士负责制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取2010年1-12月每月护理质量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我科实施责任护士负责制后,每月护理质量为观察组。两组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医护合作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责任护士负责制后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医护合作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 P<0.05.结论:责任护士负责制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使医护合作融洽,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值得深入推广。
作者:袁敬芳;杨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标本出现不合格情况的原因,以及标本在送检过程中提高质量的方式和检验准确结果的方式。方法:将本院于2009年4月~2013年10月期间开展的诸多份多种类型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标本中,出现的400例不合格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标本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400例不合格的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率高的为大小便标本,其次为痰液标本,而出现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由于采集过程中不符合采集规范,其次下来是由于运输不及时造成标本的不合格,后则是由于没有使用无菌的容器。结论:需要将医护工作人员在进行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标本采集过程中进行规范化培训,除此之外,还需加强送检过程中的质量。
作者:骆燕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心胸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2012年在我院接受心胸外科手术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给予优质护理的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6%远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92%,而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心胸外科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纪皖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骨科收治的120例患者,按入院治疗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的表现上,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骨科护理中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可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适合在临床护理上进行推广。
作者:罗丽娟;林煜华;覃亮妮;贺舰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行保留乳腺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进入治疗组,采用1:1配比的方式选择同期于我院就诊的行改良根治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进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生存率进行比较。治疗组的手术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远处转移和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乳腺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手术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或可成为早期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佳术式。
作者:杨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胆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把60例胆结石患者(包括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分别使用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0.05),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结论:和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可把此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海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究甲状腺肿瘤外科手术的护理方法及要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200例,其中100例为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100患者例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心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但观察组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例数、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内镜辅助下(开放性手术)实施甲状腺肿瘤摘除术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伤口的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媛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药品检测仪器设备对保证药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保障药品检测仪器设备能够良好的性能可以推动药品检测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本文探讨了国内外药品检测实验室在药品检测仪器设备性能管理上的先进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药品检测实验室设备性能管理的现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
作者:王健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门诊内科诊治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体会。方法:2012-03-07至2013-03-07,我院门诊内科收诊急性腹痛患者83例,腹痛诱因:2例癫痫,1例尿毒症,1例心肌梗死,5例急性胰腺炎,6例心绞痛,10例泌尿系统感染,21例消化性溃疡,37例急慢性胃炎。随机将83例急性腹痛患者分组:门诊组(41例)与对照门诊组(42例),对照门诊组经抗生素头孢曲松诊治,门诊组一对照门诊组的诊治方法为基础,并加糖皮质激素医治。诊治之后,观察门诊组与对照门诊组的疗效。结果:在对照门诊组(42例)中,20例急性腹痛显效,14例急性腹痛有效,8例急性腹痛无效。在门诊组(41例)中,36例急性腹痛显效,5例急性腹痛有效,0例急性腹痛无效,显然门诊组的疗效比对照门诊组好,P<0.05。结论:经糖皮质激素诊治急性腹痛疗效显著,可加快急性腹痛的缓解与治愈,值得门诊应用推广。
作者:郗承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 冠脉造影检查中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接受多层螺旋C T 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分阶段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图像清晰率分别为96%和80%,观察组患者的图像清晰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更能提升接受多层螺旋CT 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的图像清晰率,值得推广。
作者:刘启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耿马县23年间AIDS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有效预防AIDS传播、降低AIDS 发病率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居民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方法:以23年间耿马县累计报告耿马籍1626例 HIV 检测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各年份分别报告例数、患者性别、职业、年龄、传播途径等,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结果:耿马县23年间检测出 HIV 阳性耿马籍患者1626例,其中男性较多,所占比例为59.72%,女性较少,所占比例为40.28%,患者年龄大多分布于20至49岁之间,随着患者文化程度升高,其 HIV 检测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患者职业以农民占绝大多数,所占比例为64.88%,上述各项一般资料对比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耿马县各年份 HIV 检测阳性患者报告人数基本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HIV 检测阳性患者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及血液传播,所占比例分别为58.00%、29.21%。结论:艾滋病工作者应对本地区文化程度偏低、农民等高危居民进行重点筛查及宣传,可有效提高艾滋病预防效果,降低艾滋病传染率,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李晓庆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出现感染的原因,探讨感染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于2011年12月-2013年7月这一时间段内312例妇产科患者的治疗资料,统计其感染具体情况,据此探讨有效地护理措施。结果:妇科患者的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胃肠系统及泌尿道,产科术后出现感染的部位主要为手术创口和呼吸道,且感染出现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升高,呈现一个上升趋势。结论:妇产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感染的原因多样,部位也不定,要有效降低感染率,必须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强化其护理能力。
作者:刀仕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 PDCA 循环护理在门急诊输液患儿中的有效应用,提高家属的满意度。方法:选取2012年6月到2013年3月我院门急诊输液患儿320例,实施PDCA 循环管理,调查统计PDCA 循环法施行前后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护士依从性以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PDCA 循环法施行后,门急诊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护士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对门急诊输液患儿实施 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地提高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提高家属满意度。
作者:张素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和升级的体会,条形码方式的选择,双工方式的选择,与 HIS的无缝连接。
作者:贾国昌;刘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