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 超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研究

韦金梅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临床表现, 患者, 诊断与治疗, 诊断治疗, 诊断研究, 诊断处理, 技术应用, 提升, 生存质量, 临床研究, 检查诊断, 及早治疗, 多种技术, 常见疾病, 病情进展, 病理特征, 并发症, 综述, 医学
摘要: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患者病史对于临床进行诊断治疗都有着积极意义。随着临床研究、实践水平的提升,更多医学技术应用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经由各种检查诊断及早确诊、及早治疗对于提升患者生存几率和生存质量有着积极意义。急性阑尾炎因为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并发症较多,所以诊断处理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不过临床多种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确诊。下面我们就近期临床相关医疗文献对B超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研究报道综述如下。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腔闭式引流患者的疼痛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疼痛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科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94例,将94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注重病员的无痛护理。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出院天数明显缩短,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实施无痛护理,能增加病员满意度,减少并发症,促进病员早日康复。

    作者:郭利华;李爱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人文关怀在内分泌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在内分泌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并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满意度、心理状态评分及基础护理落实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在内分泌临床护理中应用,不仅护理满意度高,提高患者心理状态评分,而且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彭蓉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62例妊娠期阑尾炎的诊治对策及并发症

    目的:探究与分析62例妊娠期阑尾炎的诊治对策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62例妊娠期阑尾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治方法及常见并发症。结果:行手术治疗治愈率高达100%,且未出现其他合并症;行保守治疗治愈率达66.67.%,部分产妇出现流产、早产、感染等情况。结论:对妊娠期阑尾炎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积极有效的诊疗对策,可极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康复率,保证孕妇及胎儿的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徐凯;付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慢性胃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析老年慢性胃炎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在我院的确诊为慢性胃炎的老年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慢性胃炎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作者:羊应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56例妇产科患者行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妇产科患者行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56例妇产科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2组,即改进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8例患者。常规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改进组基于常规组护理之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观察比较,运用 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结果:护理质量评分改进组护理前为84~97分,护理后为(95.5±1.5)分,常规组护理前为62~84分,护理后为(82.5±1.3),改进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以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科患者行人性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焦虑程度,提高护理质量,可获得满意临床护理效果。

    作者:叶小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产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分析和护理

    目的:探讨产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及其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入住我院妇科门诊的58例产后排尿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和总结所有患者出现产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及其采取的具体护理方法与疗效。结果:在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治疗后,患者的排尿困难症状明显得到改善,排尿困难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在产后做好排尿困难的提前预防和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产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对于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凤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临床治疗肾石症的用药规律及注意事项

    目的:探索肾石症治疗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为治疗肾石症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形成肾石症产生结石的三种情况进行理论分析论证。设计一个合理、安全、有效、经济的综合性通治方案。结果:90%以上的肾石症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采用综合性通治方案治疗肾石症效果佳,疗效显著。

    作者:张兴福;朱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创伤科护理风险的管理

    目的:医疗护理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管理活动,把医疗护理风险系数降到低。本文旨在探讨医院创伤科的护理风险理及管对策,以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方法:通过创伤科发生的护理纠纷、投诉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对于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规避风险的措施。结果:急性创伤患者因车祸或意外事故致伤者居多,急诊多、多发伤及复合伤等严重创伤者多、病情复杂、变化快,手术时间长,术后管道多,病程长,卧床时间相对较久,生活护理繁重,护理难度大,患者及家属无心理准备,承受能力差等特点,极易导致护患纠纷,对护理人员进行创伤病人风险防范意识的教育,评估病人的风险等级,给予恰当的风险防范,可以有效的防范和规避创伤科护理风险。结论:在防范护理风险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护理风险的判断。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培养创伤科护士预见性的护理思维和能力;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护患沟通的能力和技巧;加强护理人员医学基础理论及专科知识、专业技能培训教育,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和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和规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护理风险意识;合理统配资源,维护病区环境安全是创伤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关键措施。

    作者:刘海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治疗无痛人流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对无痛人流患者给予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治疗的效果,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0例行无痛人流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90例,临床期间给予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390例,临床期间给予直接无痛人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出血时间、治疗有效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44%,与对照组(97.18%)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无痛人流术治疗的患者给予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用药治疗能够有效的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作者:许有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式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60例,依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予以同等补钾、补镁、吸氧、限盐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之上规范联合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室性早搏、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956±51)个/天、(53.1±11.0)%,均明显好转(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有效16例、11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66.67%。观察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补钾、补镁、吸氧、限盐治疗的基础上规范联合胺碘酮强化治疗可有效提升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安全有效。

    作者:杨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糖尿病的护理现状及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一种终身性疾病,精心的临床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糖尿病的护理取得了新的理论和方法,本文综述了糖尿病的护理现状及研究进展,临床护理路径、综合性护理、延续性护理等护理模式促进了糖尿病护理的新发展。

    作者:冯理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电针加复方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电针加复方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57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三组各19人,分别为联合治疗组、电针组、复方骨肽注射组。电针组:选用常规针刺法,针刺后留针并且连接电子针疗仪。应该根据不同患者的耐受程度而选择不同的电流强度。复方骨肽注射组:根据患者情况找到患者适宜的夹嵴穴,俯卧,局部皮肤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取骨肽注射液1ml ,迅速进针后找到适合的深度位置后回抽,若无血则将药物缓慢注入,每次0.5ml。联合治疗组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到一起使用。结果:经对比,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4.74%)显著大于电针组患者(63.16%)总有效率,且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4.74%)显著大于复方骨肽注射组患者(68.42%)总有效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加复方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电针或者复方骨肽注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言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者的腹壁切口之中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病症的治疗措施。方法:2011-09-29到2013-07-04,我院有剖宫产女性190例,其中有18例在剖宫产之后,腹壁切口之中发生了子宫内膜异位的病症现象。为了探讨治疗剖宫产者的腹壁切口之中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病症的措施,对这18例在剖宫产之后,腹壁切口之中发生了子宫内膜异位病症的现象的女性进行分析。结果:18例剖宫产之后腹壁切口之中所发生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症者的发病时长:5个月到5年,18例均做了满意的手术,肿块所处部位:腹直肌前鞘位置(11例)、腹膜位置(4例)、皮下位置(3例)。结论:通常诊治剖宫产者的腹壁切口之中所发生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症有效措施就是切除术。手术操作应遵照无菌的原则,进而使腹壁切口可以得到保护,防止疾病或者病菌传播。

    作者:郑嫦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肝胆外科感染诊治进展

    肝胆外科感染是指由于手术导致的肝胆系统感染或者发生在肝胆手术或创伤后的感染,分特异性感染与非特异性感染。特异性感染包括结核杆菌可引起独特的病变。非特异性感染亦称为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性感染,可由单一病原体所致,也可由多种病原体所致形成混合感染。本文从胆道感染、肝脏感染、肝胆手术部位感染等方面,对肝胆外科感染诊断和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怀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阑尾炎与妇产科疾病的鉴别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妇产科疾病出现误诊的情况,为妇产科疾病诊断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妇产科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24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总结分析患者的误诊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是在阑尾炎手术中被确诊为相应的妇产科疾病,确诊为妇产科疾病后我科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了妥善处理和治疗。其中进行右侧卵巢切除术者10例,进行卵巢囊肿切除术者8例,进行盆腔脓肿引流术者6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以及感染。24例患者经过住院观察和治疗之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妇产科疾病和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十分相似,在临床上常会出现误诊情况。所以,在对妇产科疾病进行诊断时,要充分进行各项检查,做好记录,总结诊治经验,从而减少误诊的发生。

    作者:黄建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冠心宁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冠心宁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随机将我院78例患有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39例采用西药治疗联合冠心宁的联合疗法,对照组39例采用单独西药治疗方法,对其疗效对比分析。结果:联合组中显效17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效率为89.74%;对照组中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1.79%,两组相比较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电图改变有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通过冠心宁联合西药治疗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秀丽;陈伟;桑锦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药学干预在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在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者120例,根据患儿的不同症状实施有针对性的药学干预,观察实施药学干预前后患儿相关腹泻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药学干预前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为40.83%,实施药学干预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下降为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674,P=0.0076)。结论:实施药学干预可有效地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吴金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多发伤的院内急救与护理

    现代创伤中多发伤发生率高,病情严重,医院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服务干预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对提高多发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2]在抢救、分析典型病例的基础上,总结临床工作,制定和实施了急救系列护理,为急救诊断、治疗及进一步的专科处理提供了很好的保证。同时,对患者实施心理营救,稳定了患者心态,为提高救活率、降低并发症及伤残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作者:姜垚鑫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肛肠术后尿滁留的中医治疗进展

    肛肠术后尿潴留(the Prevention of Urine Retention Due to Anus and Intestine Operation )是指患者在完成肛门直肠手术后,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排尿不畅或不能自行排尿,尿液潴留于膀胱。肛肠术后尿潴留是西医病名,而在中医属于“癃闭”的范畴。癃闭这一病证名首见于《内经》,在《素问·宣明五气》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灵枢·本输》曰:“三焦……实则癃闭,虚则遗溺”。癃者为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闭为小便闭塞,尿液点滴不出。古人认为癃闭主要责于膀胱,认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出矣”[1]。膀胱肛门直肠部同处于下焦,肌腠疏松,易生湿邪,湿热互结,阻滞经络,又因肛门直肠部手术,损伤经脉血络,气血运行不畅,累及膀胱,膀胱藏津而不化,终导致癃闭。

    作者:卢雪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研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体会和价值。方法:将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3例病人在住院期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分析给予相应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结果: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3.121.56)天,显著短于临床报道的结果(P<0.05)。结论:给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以护理干预,不但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而且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在临床中加以推广的必要性。

    作者:翟慧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