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药学服务在我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于庆云

关键词:临床药学服务, 现状, 存在的问题, 对策
摘要:临床药学服务其含义为药师直接向患者提供与用药有关的服务,以达到改善患者生命、生活质量的效果与目的。我国的临床药学服务起步比较晚,目前在我国,虽然一些大型医院的临床药师的工作也相当出色,但我国的临床药学服务总体发展缓慢且不平衡。通过分析我国临床药学的现状,找出了临床药学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我国临床药学服务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试谈主观能动性在中风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患中风病的人数也在增加。由于对中风病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其患病率、死亡率逐渐下降,但其致残率却在逐渐增加。为降低致残率,康复已成为医学体系(预防、治疗、康复)三大组成部分之一。虽经综合治疗,一部分病人恢复良好,但大部分患者因病致残,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较大的影响。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以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为主,配合气功导引、针灸、按摩、心理治疗等方法,能缩短病程,降低致残程度,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吕成基;薛志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骨科护理中的预见性护理及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骨科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间诊治的200例骨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0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的100例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本文所选的患者进行分析,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7.06±6.25)天,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2%;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4.73±4.80)天,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两组患者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两组患者总发病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11.95,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出现,这有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朱勤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椎弓根钉棒系统在胸腰椎骨折经验探讨

    目的:总结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我院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对62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进行系统内固定、钉棒系统内固定。通过了解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Cob角的矫正、椎管狭窄的改善及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自制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平均20个月,X线及C T 复查提示骨折复位率达90%以上,椎管有效容积正常;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个月。结论:通过对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胸腰椎骨折的病例分析,证实其为临床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怀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36例产后出血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研究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从而进行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有效的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分娩的36例出现产后出血的病例。找到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她们各自的临床资料对于产后出血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依次是宫收缩乏力24例(占66.7%),胎盘因素7例(占19.4%),软产道裂伤3例(占8.3%),凝血功能障碍2例(占5.6%)。另外,通过临床观察剖宫产比自然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要高。结论:产后出血对于产妇而言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多样化,不同的分娩方式,孕周、有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等因素有关,因此应当高度重视产后出血,并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产后出血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挽救产后出血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李绍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急诊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目的:通过对急诊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的调查,找出相应的对策来防范护理中存在的隐患,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的20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而后将调查结果进行总结,总结出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防范措施。结果:对于急诊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100%的护士认为是护士心理压力大,55%的护士认为护士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是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除此之外,45%的护士认为护士自身的专业知识不全面是一项影响因素,其余还有部分护士认为影响因素是:护理记录的记录问题、护士的急诊护理动手能力差、院前的急救疏忽大意等。结论:要有效避免急诊科护理安全中存在的隐患,应该对患者的心里承压能力进行培训,同时加强护士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等。

    作者:黄方;李欣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三氧化二砷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联合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6月~2012年11月接受三氧化二砷联合 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1例(治疗组)及接受 VAD方案治疗的患者27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5.8%,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2.8%)(P=1.302)。结果:三氧化二砷联合 VAD 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耐受性好、不增加不良反应、疗效明显。

    作者:田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两联止痛在特殊人群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应用

    目的:对于无产史、剖宫产者及精神过度紧张害怕疼痛等这些特殊的育龄人群,在放置宫内节育器时给予必要的干预来降低手术所引发的盆腔疼痛。方法:选择剖宫产术、无产史、及精神过度紧张等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并术前检查合格的妇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选择适宜放置节育器的时期及时间内,干预组根据特殊人群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在术前及术中采用心里疏导与药物配合结合的方法共同给予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结果:干预组镇痛效果及宫颈口令手术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心脑综合症及置器失败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联止痛法对于特殊人群在放置节育器时给予干预有其必要性和可施性。

    作者:邓殊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婴幼儿腹泻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我院婴幼儿腹泻护理的疗效,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2年接诊的130例腹泻患儿从病情、饮食各方面进行精心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婴幼儿腹泻大部分在5到7天可治愈,精心高质量的护理对婴幼腹泻患儿病情的好转和治愈有很大的影响。结论:通过有效的婴幼儿腹泻的观察与护理,体现出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腹泻患儿的治疗和康复。

    作者:龚回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生儿肺炎67例X线征象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的X线征象特征。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者6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肺炎X线征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肺透光度改变,肺纹理改变,炎症性改变,纵膈、心缘、膈面模糊征,支气管充气征。结论:这些征象虽然没有明显的特异性,但是由于发生率高,因此对临床诊断可以起到一定的协助作用。

    作者:齐晓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孕产妇心理护理在自然分娩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孕产妇心理护理在自然分娩中的作用。方法:以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4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把所有孕妇分为两组,两组孕妇例数均为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孕妇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在产程时长、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各项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利于降低孕妇在自然分娩时的心理压力,确保自然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

    作者:罗雅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阿奇霉素治疗支气管炎的疗效

    目的:研究支气管炎治疗药物阿奇霉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阿奇霉素和青霉素的静脉滴注治疗,疗程结束后统计有效率,对比患者恢复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均有明显好转,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治疗组和观察组两组相比,治疗组呼吸困难、咽痛改善时间以及咳痰时间等临床症状改善均快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有效率差分别为92%和7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呈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是一种有效的支气管炎药物,显著缓解呼吸困难、咳痰咳嗽等症状,加快患者恢复速度,与青霉素等药物相比效果更佳。

    作者:苏才存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15例妊娠期合并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诊治

    目的:探究与分析妊娠期合并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回顾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妊娠合并肠梗阻患者1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妊娠期合并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进行积极的治疗。结果:为10例患者进行了保守治疗,为5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经临床积极治疗后,本研究中的15例的妊娠合并肠梗阻患者,13例恢复良好(占86.67%),2例(占13.33%)产妇出现流产、早产、切口感染等情况。结论:妊娠期合并肠梗阻少见,临床诊断困难,易误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手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可以明显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付饶;徐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成年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成年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其相关威胁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000例成年人群进行调查,总结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与性别的关系。然后根据尿酸结果将1000例患者分成两组。高尿酸血症患者与非高尿酸血症,调查两组患者与结石,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的关系。结果:1000例患者中高尿酸血症患者189例,患病率18.9%。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者133例,患病率23.37%,女性高尿酸血症的患者56例,患病率为12.99%,男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X2=11.927,P<0.01,有统计学意义;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结石,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与性别,结石,肥胖,高血压,胆固醇,甘油三酯关系密切。

    作者:严俊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心理护理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对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过程中采取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进行评估。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进行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患者的化疗期间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医学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情绪状态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心理护理后,社会支持度、情绪状态及医学应对方式三方面的数据较化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化疗前后各项数据无明显变化。结论: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实施合理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对患者的社会支持度、情绪状态及医学应对方式等各方面起到有效的改善作用,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谈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临床护理

    流行性出血热属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衰竭为主要表现。

    作者:王泽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临床路径教学在普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为了探究临床路径教学在普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将临床带教与传统带教作对比,从几个方面讲述临床路径教学的优点,说明临床带教优于传统带教,并且有助于提高普外科的临床教学水平。

    作者:杨海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一些人长期并且大量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以及劳动体力的下降,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使我国糖尿病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病程长,起病隐匿,不易被发现,往往在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才被发现,患者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和进行相关的临床治疗,就会对身体机能和各个脏器造成损伤,而且极易诱发血管、心脏,神经、眼、肾等组织发生病变,终造成器官的缺陷和功能的衰竭而危及生命。因此,医护人员应注意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积极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终达到提高患者身体和心理素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达到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目的。

    作者:余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严重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病人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有效预防与护理措施。应激性溃疡是严重烧伤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从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本科收治面积40%以上Ⅱ°~Ⅲ°严重烧伤病人106例中,我们采取积极液体复苏、尽早进食、有效防治感染、常规应用抗酸剂、心理支持等综合性预防措施,在预防应激性溃疡方面是有效的。

    作者:肖榕婵;黄守春;姚杏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目的:对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对我院收集的60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30例,A 组应用静吸复合全麻,B 组应用行脊椎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测定患者多巴胺(DA)、血浆肾上腺素(A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手术后记录患者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及清醒时间,观察手术后48h 之内的不良反应、追加镇痛药物的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和 A 组患者相比较,B 组患者的 DA 浓度、血浆 AE 与 NE 浓度降低,且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与清醒的时间出现明显缩短,手术后躁动与追加镇痛药物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且 P<0.05;手术中知晓率、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应用脊椎硬膜外麻醉加全麻的麻醉方式效果更优。

    作者:芮杰;夏建辉;李丹;赵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DPN 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常规应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传导速度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 TC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DPN 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杜仲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