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浩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变化。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5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合并酮症酸中毒的74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剩余的84例未合并酮症酸中毒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 TT3、TT4、FT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FT3、FT4、TT3、TT4、TSH 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 FT4、T T4、T T3水平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合并酮症酸中毒的老年糖尿病患者,T T4、FT4、T T3水平会有所下降,但在纠正酮症酸中毒后,T T4、FT4、T T3水平可恢复正常。
作者:张士雄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和护理服务的发展趋势,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卫计部要求三甲医院必须进行医院信息化建设,而临床护士移动工作站的应用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用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提高了护理的安全质量,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有效的降低医疗风险。
作者:张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为了缩短脑卒中的患者的住院时间,作者结合多年的护理经验和医院接受的患者治疗情况从情志护理、体位护理、康复护理三个方面介绍护理与干预的方法,为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有效护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方法。
作者:汤宇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全凭静脉全麻和七氟烷静吸复合全麻两种常见麻醉方法对进行下肢骨科手术后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进行下肢骨科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 A和B组,A 组全凭静脉全麻,B组采取七氟烷静吸复合全麻。对比两组组患者围手术期认知功能、MMSE评分及患者手术后的恢复状况。结果:A 组患者的自由呼吸时间、听从指令时间、定向力时间指标均明显均早于B组(p<0.05)。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两组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h、3h评分和术前相比呈下降趋势(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 内不同的时间点(1h、3h、5h)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全凭静脉全麻与七氟烷静吸复合全麻用于下肢骨科手术老年患者,均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前者较后者麻醉恢复快、苏醒快。
作者:廖莎;欧阳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静脉营养的耐受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临床疗效做出评价。方法:从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中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碳酸氢盐、血肌酐、尿素氮及血清胆红素等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平均静脉血糖比较,虽都在正常范围,但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1周后实验组患儿体质量仅降低7.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恢复完全胃肠道营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不仅可以耐受早期足量的静脉营养,还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吴晓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式行血常规检测在临床上的运用。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我院行血常规检测的100例患者,分成静脉血采集组和末梢血采集组,对其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100例患者不同采血方式的检测结果对比,末梢血采集组检测结果RBC、WBC、Hb、PLT 、Hct高于静脉血采集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末梢血采集组没有静脉血采集组稳定。结论:静脉血采集对血常规检测,波动数值小,反映血常规变化准确,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犹真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进行了男性乳腺增生手术的患者采用心理干预后的心理健康情况影响,给患者的心理康复提供良好依据。方法:将本院于2011年5月~2013年5月之间收治的男性乳腺增生手术患者中选取100例病患者,对所有的患者在其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前1d以及心理干预护理后7d患者的心理情况,通过对抑郁量表(CES -D)、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自尊量表(SES)的评分,分别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经过实施心理干预护理之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多种负面性的情绪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在心理干预之后得到的抑郁量表(CES -D)、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自尊量表(SES)三项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干预前的三项评分,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进行了男性乳腺增生手术的患者采用心理干预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变化情况,并且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都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方面进行推广。
作者:王海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四项检测在诊断肝纤维化程度中的应用。方法: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50例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清肝纤四项,并按肝穿刺活检进行组织纤维化分期,对这些指标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结果:慢性肝炎患者不同纤维化分期的血清 HA、LN、PCⅢ及IV -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分期与血清 HA、LN、PC Ⅲ及 IV -C 水平呈正相关(γ=0.632,P<0.01;γ=0.432,P<0.05;γ=0.398,P<0.05;γ=0.456,P<0.05)。结论:血清肝纤维四项对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对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舒肝宁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76例,按入院时间以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在综合保肝治疗基础上配合加用舒肝宁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两组对比差异显著(X2=4.3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配合加用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胡忆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基本内容,分析“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6例予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36例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间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及患者住院满意度差异。结果:对照组术后并发DVT6例,发生率为16.7%,而实验组并发 DVT2例,发生率为5.6%,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同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2%和88.9%,两组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能显著降低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且对于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丹;毕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大同市娱乐场女性服务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进一步针对该人群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和干预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大同市区28家娱乐场所150名女性服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存在年龄小、文化低、流动性大的特点。艾滋病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60.6%;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正确率58.3%;近一个月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每次都用安全套占37.3%。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占83.3%。结论: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自我保护意识差,存在高危行为。今后应加大宣传教育和干预力度,全面落实控制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各项措施,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从而减少艾滋病在该人群中传播的潜在危险因素。
作者:李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在子宫肌瘤并发高血压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5例子宫肌瘤并发高血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在术前、术中、术后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降低情况与对照组对比,降低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5.6%,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1.8%,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子宫肌瘤并发高血压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获得效果较为明显,具有极大临床意义。
作者:陈俊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散光是平行光经过眼球折射后所成像并非一个焦点,未矫正的散光患者由于不能清晰的将外界事物成像于视网膜上,必然会影响视觉质量。散光眼配戴散光软镜的矫正视力均好于或等于配戴框架眼镜的,对比敏感度也好于框架眼镜的。散光眼配戴散光隐形眼镜后能够获得满意的配适和较好的视觉质量,是散光患者的理想选择。
作者:卢志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妊娠期高血压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发病率我国为9.4%,国外报道为7%~12%。为了降低妊娠期的疾病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及病因进行了分析。方法:我们分别对住院分娩诊断有孕妇年龄、高血压病史和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及家族史、围生儿等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住院孕妇总数为3086例,其中高血压疾病患者103例,发生率为3.34%。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子痫前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分别占高血压疾病的29.97%、64.60%、2.39%、2.39%、0.65%,产后出血及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分别占高血压疾病的50.00%、44.00%。我们将孕妇年龄分为六个年龄段,她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也有着较大的差别,它们分别为6.73%、28.23%、28.66%、21.82%、11.62%、2.93%;在17~20岁年龄段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比其他年龄段显著增高(P<0.05),孕妇合并严重并发症在各年龄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的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环境有着较大的差距,这也是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及病因的重要内容。结论:多数病例在妊娠20周以后出现一过性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分娩后即随之消失。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病死率的重要原因之一。产后出血、早产及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仍是许多孕妇和围生儿主要的并发症。年龄、农村人口、文化程度≤初中、无系统产检是高血压疾病孕妇严重并发症及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危害因素,我们应引起重视,发挥政府的作用,共同为妊娠期的孕妇创造一个好的条件。
作者:陈丽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采取超声诊断尿路结石的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选于2012年1月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且经过体征和临床分析疑是为尿路结石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采取经腹部联合经会阴超声检查,并与终诊断结果相对比,分析其诊断准确率。结果:60例疑是临床尿路结石患者中,其中终诊断为输尿管膀胱壁内段结石和尿路结石患者依次分别为38例和22例,而超声诊断结果中,25例确诊为尿路结石,其中3例膀胱结石误诊为尿路结石,误诊率为12.0%(3/25),诊断准确率为88.0%(22/25)。结论:对于临床疑是尿路结石患者,采取经腹部联合经会阴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较高,有临床推广价值,可作为该类病症患者首选的诊断方法。
作者:马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前,全球结核病患者急剧增加,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本文将具体阐述肺结核的化学治疗方法,重点介绍5种常用抗结核药(异烟肼(INH ,H),利福平(RFP ,R),乙胺丁醇(EMB ,E),吡嗪酰胺(PZA ,Z),链霉素(SM ,S))的联合使用,对目前肺结核的治疗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本文将从固定剂量复合剂,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抗结核药的使用成本三个方面来探讨抗结核药物的合理使用。以期能够对肺结核的临床用药进行规范,更有效的治疗肺结核,控制肺结核的传染。
作者:杨日耀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非手术综合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不断改进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提供保障。方法:将作者所在医院的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各68例,并保证两组患者在各项临床数据上具有充分的可比性。对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方法,并根据相关的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经分组临床治疗,非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上与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基本相当,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与手术治疗手法基本相同的治疗效果,但是手术治疗复发后会进一步加大治疗难度,所以在并非紧急的情况下,应当选择非手术治疗方法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
作者:魏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心血管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辅导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本院接诊的20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辅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影响以及社会关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门诊随访、服药、生活方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临床心血管心理护理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叶尚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顺产后患者出血的高危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自然分娩后出现的100例产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孕妇产后出血的主要高危因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结论:在产前做好各项检查,并及早发现孕妇所存在的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尽早进行产前干预,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自然分娩的质量。
作者:焦俊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发病特点,总结诊治方法。方法:对本院2013年2月-2013年10月确诊收治的74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主要部位为脐周痛(67.45%)和右下腹痛(26.7%),多为阵发性腹痛,间歇期如常。男性患儿略多与女性,年龄以4-7岁为主,多数患儿腹痛前有发热、咳嗽、腹泻、呕吐等症状,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并发于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发热、脐周及右下腹痛是其常见表现,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确诊,预后良好,但应与阑尾炎鉴别。
作者:陈峻;杨建;李宝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