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强
目的:通过比较三种梅毒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选择更合理的方法应用于孕产妇及新生儿梅毒患者的检测。方法:随机抽取经 TP-PA 试验确诊的阳性血清标本33例和阴性血清标本47例,同时用上述3种方法检测,以 TPPA 试验作为确认试验,比较其它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ELISA 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6.96%、95.74%;胶体金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90%、93.61%;ELISA 及胶体金法的试验结果与 TPPA 试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x2=0.25,0;P>0.05),具有一致性。随着 s/c .0.值的增高,胶体金法与 ELISA 法的阳性符合率也增高。结论:胶体金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较ELISA、TPPA 方法偏低,可作为一种辅助试验。ELISA 方法和TPPA 方法一致性较好,可作为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检测的确证试验。
作者:贾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肺心病合并心衰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28例,有效12,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09%,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以及心率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患者肺部微循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能够显著提高对肺心病和并心衰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文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NDF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Barthel指数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住院总费用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少,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和88%,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96%和76%,观察组患者术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友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鼻内镜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2例伴有下鼻甲骨增生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总计161侧)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皆采用鼻内镜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术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并随访6个月~2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112例患者全部随访6个月,行疗效评价知总有效率为98.21%,其中治愈98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此外,60例患者进行了1~2年随访,再行疗效评价知,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5.00%。结论:对于伴有下鼻甲骨增生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采用鼻内镜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治疗,除了拥有良好手术视野,改善鼻腔通气功能的优点外,同时还能尽量降低鼻甲黏膜损伤,促进正常纤毛恢复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熊克伟;黄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程序化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高血压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8% VS50%,98% VS7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程序化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同时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乔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骨外科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23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感染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统计相应的感染率。结果:患者发生感染和切口类型、病原菌、感染部位、抗生素使用、住院时间、患者年龄、手术类型等相关。结论:在骨科手术中多种因素可以造成感染发生,针对这些因素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注意避免感染发生,比如注意无菌操作、增加患者饮食营养、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和宣传相关知识等,终达到科学预防控制感染发生的目的。
作者:文昌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平肝活血祛风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一名双侧或单侧头痛间断性发作5年余的患者治以平肝活血,化痰祛风。结果:该患者服用15付后患者头痛症状明显减轻,血压恢复正常,情绪郁闷现象缓和。结论:平肝活血祛风能有效治疗偏头痛。
作者:李春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妊高征孕产妇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以便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本次研究42例妊高症孕产妇皆为我院妇产科2011年5月~2013年5月接诊,针对她们采取积极的药物治疗,并给予优质的临床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护理前后孕产妇血压水平,并对母婴结局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孕产妇经过优质护理后,血压得到明显控制,其中舒张压与收缩压同护理前差异性显著(P<0.05),下降明显;42例孕产妇皆顺利生产,其中有25例采取剖宫产,剩余17例采取阴道分娩;母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孕产妇4例产后出血、1例子痫,新生儿6例宫内窘迫、2例低体重儿。本次研究中的母婴皆未发生死亡现象。结论:加强妊高征孕产妇优质护理干预,可以实现血压的有效控制。
作者:张琼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常见的异常反应进行分析,研究相关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因接种麻疹疫苗而出现异常反应的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研究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后,出现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紫癜、阿瑟反应、血管性水肿的发生例数及构成比情况,总结相关处理措施。结果:本次所调查50例麻疹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病例报告中,共25例患者表现为过敏性皮疹,构成比为50.00%,明显高于其他项目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疹疫苗接种后异常反应以轻度反应为主,偶见重度反应,需要临床对症处理,加强对异常反应患者的监测,确保接种质量。
作者:田孟先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中医辨证治疗性病后综合症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针对我科2012年9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98例患者展开研究,将患者随机地均分成两组,每组49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为71.43%,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法在治疗性病后综合症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因此,在临床上值得到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晓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牙隐裂的原因以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的216例牙隐裂患者的238颗牙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他们的年龄结构、牙位分布、病因等进行统计,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0到59岁是牙隐裂多发年龄,一般出现在下颌磨牙。此次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5.8%。结论:牙尖斜度过大是导致牙隐裂的主要原因,采用高嵌体和全冠修复是目前佳的治疗方法。
作者:郑束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15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对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5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经过我院的治疗以后,显效9例,占60%,有效5例,占33.3%,治疗有效率为93.3%,无效1例,占6.7%,有效提高了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护理在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不仅能有效提高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预后,而且能够提高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海秀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鳃裂囊肿和瘘管发病率低,解剖结构复杂,临床容易误诊、复发。本文报告了一例罕见的会厌第三鳃裂囊肿,探讨了鳃裂囊肿和瘘管的相关辅助检查、病理、鉴别和手术注意事项等。
作者:王青山;姜军霞;蒋光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本文研究探讨了老年脑梗塞后遗症及老年痴呆患者压疮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及方法。通过我院选取自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182例高龄脑梗塞后遗症及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模式,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综合护理。通过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生压疮比例,时间、程度都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循证护理强调临床实践中的护理问题及出发点,使护理活动有证可循,强化了预见性护理的意识,提高了危重患者护理的整体水平的质量。
作者:田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在体检中心神经内科体检中应用优质护理,探讨和分析其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此次进行体检的200例健康人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对体检人员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对体检人员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体检人员的满意度为97.0%(97/100)明显高于对照组91.0%(91/100)P<0.05。结论:在对神经内科体检中心人群进行体检时实施相关的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体检人员对工作人员服务等满意度,进而使得体检顺利进行,同时为医院开展体检项目提供的一定的帮助。
作者:褚南疆;陈婷婷;崔昵;何发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慢性心衰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缓慢发展到末期的一个终端阶段,多表现为心悸、咳喘、胃寒湿冷、水肿、嘴唇发紫等多种症状。其发病原因很多,中医讲外邪侵入所致,正邪交锋造成阴阳失调致使气血两亏。发病年龄多为中老年人;且慢性心衰的致残率与致死率随着心脑血管患者的增多也越来越高。为了减少慢性心衰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健康水平,以中医治本的原则,本文对慢性心衰进行中医病机及临床辨证治疗的分析。
作者:王宝翔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在小儿哮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确诊为哮喘的92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和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提高了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快速缓解了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11月住院的50例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应用高频探头频率7~10MHz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结果:腹痛组患儿淋巴结数量3~11,平均7±4,无腹痛组1~3,平均2±1,腹痛组淋巴结大直径为(14.5±3.4)mm,无腹痛组为(12.1±3.2)mm,淋巴结平均直径为(10.3±2.2)mm,无腹痛组为(8.3±2.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频超声是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方法,对肿大淋巴结定性、定位准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涛;李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顺铂联合国产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毒性反应。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38例,采用顺铂联合国产多西他赛化疗方案,观察患者疗程结束后的疗效以及毒性反应。结果:CR病例1例(2.63%)、PR病例12例(31.58%)、NC病例21例(55.26%)、PD病例4例(10.53%),治疗有效率为34.21%、临床获益率为89.47%;主要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以及脱发。结论:顺铂联合国产多西他赛能够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以及临床获益率,且化疗毒副反应能够耐受,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聂宁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为了保证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降低其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探讨有效的防跌倒干预措施。方法:运用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加强对患者住院期间的跌倒危险因素的预见性及动态护理评估,对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评分≥4分者,制定并落实跌倒的相应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结果: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跌倒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跌倒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预防跌倒的意识,保证住院患者的安全。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