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儿童发热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薛梅

关键词: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儿童, 发热性疾病
摘要:目的:通过总结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各种发热性疾病中的表达,分析两者在儿童发热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提取本科室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住院发热性疾病患儿病例共128份,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出院诊断分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及风湿性疾病组,分析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不同疾病组中的表达.结果: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及风湿性疾病组PCT均值分别为(1.7±0.92)ng/ml,(0.14± 0.04) ng/ml,(0.36±0.11) ng/ml,,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及风湿性疾病组CRP均值分别为(26±4)mg/L, (3±1)mg/L,( 101±15)mg/L,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T及CRP联合检测在儿童发热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阴道B超与腹部B超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经阴道B超与经腹B超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以完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异位妊娠患者,根据随机化的原则分成经阴道B超检查组和经腹部B超检查组B组各40例,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结果:A组确诊准确例数38例(95%),B组确诊准确例数33例(82.5%).两组之间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B超诊断异位妊娠的灵敏度要显著高于经腹部B超,并且经阴道B超具有方便、快捷,干扰因素少等优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

    作者:杨惠次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病人的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对重症监护病人的护理干预效果,旨在提升护理力度,优化护患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2013年3月这三年时间内收治的重症监护患者共88名,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更高.结论对重症监护患者采用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优化护患关系,适合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作者:胡丽环;李光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小议公共卫生管理与传染病预防间的联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应的推动了我国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的发展.在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对于传染病的预防是一项复杂且不断需要变化和调整的工作.在进行传染病的预防中需要采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进行干预,并且还需要通过媒体进行应对.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中的定位与干预相关方面的内容.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晓慧;曹同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的触发因子受体-1(s TREM-1)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表达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iod Arthritis, RA)是一种炎症性和免疫介导性疾病,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炎症的自身免疫病,其主要表现为全身多关节的慢性、进行性、侵蚀性的滑膜炎,随着病情进展可侵袭并损坏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严重者可出现全身多系统的损害.其病理学特征为滑膜衬里层过度增生,衬里下层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微血管新生,血管翳形成以及软骨和骨组织破坏.RA的全球发病率为0.5%~1%,我国RA的患病率为0.34%~0.36%.RA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认为感染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环境因素及精神刺激等均与RA的发生有关.

    作者:李慧娟;李焱;杨敬敬;侯林;杨志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CT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应用分析

    目的:对CT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分析患者6小时内CT特征.结果:所有患者在CT平扫上都呈现出大面积脑梗死超急性期间接征象,直接和间接征象的有21例患者.结论:CT平扫能够快速有效的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景麟;周云;吕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小儿川崎病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川崎病的临床表现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相关检查和治疗效果.结果 全部病例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随访1年.结论 川崎病早期表现多样,不典型病例渐多,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减轻并发症,改善愈后.

    作者:杨立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探讨普外科疾病并存糖尿病手术处理

    目的:探讨普外科疾病并存糖尿病手术处理方法,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76例普外科疾病并存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结果:本次实验中,患者普外科疾病均治愈,平均住院天数10.8d,住院期间切口感染2例,切口积液裂开4例,肺部感染2例,经积极处理均治愈出院.结论:对普外科疾病并存糖尿病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各种并发症.

    作者:李永贵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现代早期诊断疾病的新方法————分子影像核医学

    普通民众都知道,如今用于疾病诊断的方法不外乎抽血、化验和超声与拍X光片,其中影像学诊断方法多种多样,我们比较熟悉的有超声、CT、磁共振等检查方法,但是它们提供的只是人体解剖学变化的信息,如果疾病在发生初期并没有明显的解剖学变化(如外伤或一些精神类疾病),而却只有功能和代谢变化时,这些检查方法在疾病诊断中并不能早期发现病变,在疾病治疗阶段也不能连续观察治疗效果.也许你会问,有没有什么影像检查能在疾病发展的初期就能发现病灶功能和代谢变化,从而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后疗效的早期观察?在治疗前后可以观察比较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比较各种治疗效果?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进行临床影像核医学的检查.

    作者:朱玮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耳痛

    外耳和中耳具有丰富的感觉神经分布.外、中耳疾患、同源神经分布的邻近器官疾患和神经本身疾患,均可引起耳痛.由于疾病原因、病期、和个体敏感性的差异,耳痛的性质、发作情况和程度也有不同,如表现有胀痛、跳痛、灼痛、针刺样痛、闪电样痛和刀割样痛等,可呈阵发性或持续性.本文探讨原发性耳痛、神经性耳痛及耳痛的鉴别诊断.

    作者:蔡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外科教学中无菌操作技术教学体会

    目的:如何做好外科教学中无菌操作技术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突出无菌技术的重要性、培养无菌观念;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强化技能训练训练.结果:通过对教学手段和方法探究,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作者:李海珠;张俊一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入我院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8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常规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措施,观察组34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奥曲肽静脉注射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67.6%(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静脉注射有助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恢复,并且能够有效缩短病程,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江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一起流行性腮腺炎学校聚集性疫情的处置

    目的:调查了解此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原因,以便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果:小学914名学生,发生流行腮腺炎20名,罹患率为2.19%,均分布在4、5、6年级.结论:此次发病是流行性腮腺炎在易感人群中的积聚性发病,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疫情得到了迅速控制.

    作者:任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结石性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手术治疗研究

    目的:对结石性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取48位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将所有患者分成治疗组(23)与对照组(25),对照组患者采取胆囊切除术,治疗组患者采取胆囊切除合并胆总管探查术.结果:在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出血量方面,将两组进行对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来说,可以采取胆囊切除合并胆总管探查术,疗效较为理想.

    作者:周观荣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及探讨对策.方法 收集90例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寻找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加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维护和护理,有效地减少了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发生率.结论 对慢性尿毒症透析患者应长期特别注意动静脉内瘘的维护和保养,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减少患者身体的痛苦和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智灵;刘斯雅;阮凤荣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中医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 2011 年 1月到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偏头痛患者 60 例,均给予中医内科辨证分型治疗.结果:经2到3个疗程的中医内科治疗后,本组病例的治疗结果为:控制33 例(55.0%),显效 14 例(23.3%),有效 10 例(16.7%),无效 3 例(5.0%),总有效率为 95.0%.结论在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中医内科辨证分型治疗方法的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徐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推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带状疱疹患者经治疗后,皮肤表面水平结痂愈合后,在曾经发泡区域仍留有难以忍受的疼痛,疼痛呈刀割样、烧灼样或针刺样,迁延数月甚至十数年.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在各种诱发刺激的作用下可使之再活动,受侵的神经节发生炎症及坏死,产生神经痛.同时,再活动的病毒可沿周围的神经纤维移动到皮肤,产生带状疱疹所特有的单侧分布成簇的水疱.神经痛可在发病前或伴皮疹出现,年龄愈大,疼痛愈烈.

    作者:赵聃;陈晓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12年12月52例原发性痛经病例资料,选取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观察组26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26例对比分析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病例临床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西医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84.62%,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漫馥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的60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观察患者的出血量从而对症做治疗和护理.结果:本组60例53例患者痊愈出院,有7例患者病情好转自动出院.结论:,密切的观察患者病情,并且给予护理,可以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愈率,主要是防止再次出血的关键环节.

    作者:张鉴颖;张艳;王文多;蔡宇;吕玖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浅论医院临床药师现状与发展

    目的:浅论临床药师现状与发展.方法:对临床药师工作现状,工作情况,以及工作前景展开分析.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可促进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意义重大,应扎实、持久、稳步地开展下去.

    作者:吴思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食管癌病人围手术期心理干预体会

    介绍食管癌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作者:杨颖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