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亚急性及慢性手部湿疹采用氯雷他定联合冰黄肤乐软膏治疗的临床体会

朱晓云

关键词:亚急性及慢性手部湿疹, 氯雷他定, 冰黄肤乐软膏,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亚急性及慢性手部湿疹采用氯雷他定联合冰黄肤乐软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8例亚急性及慢性手部湿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1 8%)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7.6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雷他定联合冰黄肤乐软膏对亚急性及慢性手部湿疹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六味地黄汤的临床妙用

    六味地黄汤(丸)原是宋代钱乙根据《金匮要略》中,金匮肾气丸化裁而得.由熟地黄24g,山萸肉12g,茯苓9g,山药12g,丹皮9g,泽泻9g组成.原书用于治疗小儿肾虚所致的失音,囟门不合,神不足,目中白晴多,面白等症而设.开辟了养阴补肾之先河,对后世影响甚大,临床应用也日益广泛,倍受临床医师和患者的信赖与赞誉.余行医25载应用该方于临床治疗各科疾病,均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今抽样举病案五则,简介如下:便浊:患者,男,46岁,农民.1年来小便常呈乳白色,有时伴有白色脂状凝块,无有滴沥淋痛之感,曾多处求医治疗,不但无效,反而病情有加剧之势,特延余诊治.

    作者:谷英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上呼吸道感染患者72例根据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采取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36例采取莫西沙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病情恢复快,不良反应少,临床价值高.

    作者:杜建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药剂科的管理现状和发展思考

    随着医药学的不断发展和快速更新,药剂科作为医药内一个重要的学科,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受陈旧的传统观念影响,一直发展比较缓慢,管理模式也远远落后于迅速发展的医药学,越来越不能适应对医学服务要求较高的患者,本文就我国药剂科的发展现状来进行讨论,从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作者:彭方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药葛根素、小檗碱对雄性大鼠睾酮合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胰岛素增敏中药葛根素、小檗碱对雄性大鼠睾酮合成的影响,为临床降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高雄激素水平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实验采用随机对照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HCG兴奋试验后,分别用小檗碱、葛根素、生理盐水灌胃,每日一次,治疗时间为4周,于用药后的第29天,处死全部动物.后睾丸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F-1表达,并拍照.结论:HCG兴奋实验成功,葛根素、小檗碱降雄激素机制可能与二甲双胍作用相似,是通过间接途径减少雄激素的合成,有通过SF 1影响睾酮合成的趋势.

    作者:龚丽红;田晓宁;赵秀玲;胡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大面积烧伤患者使用翻身床的安全管理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安全使用翻身床的相关方法,降低护理差错及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制定系统的翻身程序、常见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方案等对翻身床的使用进行安全管理.结果:翻身床使用安全管理实施后,近两年来,10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在使用翻身床的过程中均为发生任何安全事故.结论:制定系统的翻身床翻身程序和应对常见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可有提高翻身床的使用安全性,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伍美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手术的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颈椎椎管狭窄和颈椎损伤前期手术和术后治疗及护理.方法:从2011年2月~2012年7月我院对收治的24位患有颈椎椎管狭窄和颈椎损伤的患者实施了具体的护理方案,包括术后的体位护理,引流管的护理,渗出护理,留置导管的护理,肠功能障碍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的方法.结果:使用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为了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必须加强术后护理工作.

    作者:张艳嫔;李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药参与肺癌治疗研究进展

    肺癌,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为源于支气管黏膜和细支气管肺泡的恶性肿瘤.它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发肺癌120万例,每30秒钟就有1人死于肺癌.我国肿瘤登记中心2012年《肿瘤登记年报》[1]数据显示,国内肺癌发病率为53.57/10万,死亡率为45.57/10万,占恶性肿瘤的构成比例分别为18.74%和25.24%,均排名第一.目前该病的治疗多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免疫及中医药治疗等措施,其中中医药疗法是我国肺癌治疗的特色.本文就近年来单纯中医药治疗及中医药配合西医疗法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肺癌属中医“咳嗽”、“肺积”、“息贲”、“胸痛”等范畴.现代医家普遍认为肺癌的本质是本虚标实.气阴两虚为肺癌的主要病因病机,贯穿于肺癌发病的始终.阳虚是肺癌正虚的关键,又直接与邪实的产生和发展有关.痰瘀毒结是肺癌的主要病理表现,又是导致正气内虚、脏腑功能失调的致病因素.阮广欣等[2]认为肺癌是由于或邪毒内侵、或痰湿内聚、或正虚邪恋,而使肺络受阻,气机不畅,肺气宣降失司而发病.贾英杰[3]认为癌毒瘀血裹结是病机的关键,应该从毒疮的角度认识肺癌.肺癌病位虽在肺,但与肾、脾、肝、心密切相关,以肺、肾、心、脾、肝虚损为本.庞德湘[4]认为肺癌涉及心、肝、脾、肾及大肠.朴炳奎[6]认为肺癌不离肺脾,以肾为根.周林水等[5]运用《脾胃论》中有关阴火产生的机制,解释肺癌化疗患者毒副反应的病机.

    作者:刘匡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疼痛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疼痛的原因.方法:对我院2002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479例各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修补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37例手术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占7.7%.50岁以下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高于50岁以上患者;局部麻醉手术术后疼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高于硬膜外麻醉;术中腹股沟神经损伤或断裂的术后疼痛发生率高于术中腹股沟神经完整的患者.手术患者的性别以及是否术后使用抗生素对术后患者的疼痛不存在明显的区别.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引起的疼痛大多数与术中组织损伤、出血、麻醉和腹股沟神经损伤有关.术中满意的麻醉效果、熟练认真的手术操作、避免无序的分离、细致的止血以及保护腹股沟神经可减少术后疼痛发生率和降低疼痛的程度.

    作者:宋传国;周梅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蒙脱石加甘草锌、维生素B2治疗槟榔所致的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蒙脱石加甘草锌、维生素B2治疗槟榔所致的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均给予蒙脱石加甘草锌、维生素B2外用治疗,观察给药5日内的治疗效果.结果80例患者治愈67例,显效11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83.6%,有效率为97.2%.结论:蒙脱石加甘草锌、维生素B2治疗槟榔所致的口腔溃疡的疗效显著.

    作者:徐鹏飞;田宝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B超检查在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妇科收治的120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回顾性分析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B超图像特点.结果:本组患者的B超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3.3%(112/120).B超检查在处女膜闭锁、黄体囊肿破裂中的诊断准确率均为100.0%,B超检查对异位妊娠、宫颈粘连、急性盆腔炎的诊断率也较高,分别为97.0%、92.3%、90.0%,B超检查对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蒂扭转、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率相对低一些,分别为83.3%、84.5%、86.7%.结论:在妇科急腹症中,应用B超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且操作简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焦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某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病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本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社区老年人糖尿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整群抽样,问卷调查,并进行BMI、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等检查.结果:调查1230人,糖尿病现患率为16.59%.糖尿病人群高血压检出率59.89%,非糖尿病人群高血压检出率38.79%,具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人群高血脂检出率65.20%,非糖尿病人群高血脂检出率50.78%,具有显著性差异.超重或肥胖者(BMI≥25)中糖尿病检出率为27.68%,非超重或肥胖者(BMI<25)中糖尿病检出率为8.3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高,危害大,防治任务重.

    作者:方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一例双下肢开放性外伤患者术中护理配合的体会

    本文通过叙述及时的抗休克治疗,并行急诊手术是抢救病人的关键,VSD技术的应用也起了重要的作用,来引述开放性外伤伴软组织损伤病人的皮肤软组织损伤严重,伤口污染,骨外露,常伴有创伤性及感染性休克.

    作者:李晓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舒适护理

    目的:探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模式的体会.方法:对120例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采取一系列舒适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在通气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卖施舒适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宋磊;洪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药物联合治疗乙肝炎肝硬化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治疗乙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乙型肝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α-2b干扰素及一般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在部分)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联合治疗乙肝炎肝硬可改善肝功能抗纤维化具有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并促进HBV在肝脏内的有效清除.

    作者:易志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刍议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及创新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这门学科关键的专业基础课,因此,学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是学好中医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对于如何提高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的探讨中,本人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学方法需要同步创新,表现出多样性和灵活性,才能真正从本质上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质量.而在教学中,因为是英文的基础理论教学,在需要中英文互译的中医学习的问题上更需要教师在文化交流上注意中外的异同点,需要教师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这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不可避免的教学需求.

    作者:柏文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进展

    目的:总结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近年来的护理进展.方法:通过回顾近几年的文献,分析与综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进展.结果:与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高,但预后良好,临床上加强护理在促进新生儿黄疸康复中其重要作用.

    作者:纪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为神经系统变性病症,十分常见.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环境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沉重负担.人们对PD的认识已有195年,近的30余年对PD的治疗手段的探索有了很大的进展.首选的诊治PD的手段为药物治疗.在进行药物治疗时,要严格遵循药物诊治的合理性、规范性以及有效性的操作.

    作者:黄宝群;龚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体外排痰机在重症监护病房-腹胀、便秘患者中的巧用

    体外振动排痰机因其排痰效果好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而我科在使用中发现将体外振动排痰机应用于腹胀、便秘患者,能帮助患者有效的促进肠蠕动,更好地预防和缩短病人腹胀、便秘的时间,减轻患者痛苦[1].

    作者:黄付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急性酒精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内科的常见病,严重者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呼吸衰竭死亡.2010年10月 2013年9月,对我院收治的67例酒精中毒的患者,经积极的抢救和护理,结果全部痊愈.现将急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2010年10月 2013年9月共收治急性酒精中毒患者67例,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9例;20岁以下8例,21岁-40岁28例,41岁-60岁26例,60岁以上5例,平均年龄33岁.2 临床表现中毒症状的出现与是否空腹饮用、饮人速度、饮酒量、个体敏感性有关,表现为昏睡或昏迷,血压降低、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皮肤湿冷、呕吐、瞳孔散大、呼吸减慢、神志模糊、共济失调.3 急救治疗方法首先用纳洛酮(0.8~2.0 mg)促醒,必要时可以吸氧;葛花20泡水饮用或灌服;给予10% GS 500 ml +10% KCl 10 ml+Vit C 3.0g快速静点;常规应用保护胃黏膜药物;适当补液,对于呕吐患者补液量要大一点;注意电解质情况;注意误吸情况的发生及尿潴留情况.

    作者:李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脂及酶类临床检验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血脂及酶类临床检验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诊治并接受血脂检验与酶类检验的228例患者,抽取空腹静脉血后,使用分析仪进行涵盖血脂检验(主要TC、H DL—C、LDL-C以及TG)和酶类检验(主要包括CK、ATL、LDH以及AST)的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值比较,糖尿病患者的TC、LDL—C、TG的血脂检测结果均升高明显,HDL-C则降低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心血管疾病患者的CK、ATL、LDH以及AST的酶类检测结果均升高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检测与酶类检测在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是对于心血管患者,定期检测酶类可较好的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柏彬;徐洪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