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忠生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为神经系统变性病症,十分常见.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环境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沉重负担.人们对PD的认识已有195年,近的30余年对PD的治疗手段的探索有了很大的进展.首选的诊治PD的手段为药物治疗.在进行药物治疗时,要严格遵循药物诊治的合理性、规范性以及有效性的操作.
作者:黄宝群;龚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小儿喘憋性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88例小儿喘憋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对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护理组则在护理过程中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组有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患者有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9.45%,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应用于小儿喘憋性肺炎护理具更有利于护理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黎玉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全院消毒灭菌物品一体化管理,以降低管理成本,并实现设备物资等资源的共享.方法:自2012年起,我院消毒供应室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集中处理我院所有的消毒灭菌物品,并进行成本核算,同时对各科的分散处理进行比较.结果一体化管理提高了消毒灭菌物品的质量,缩减了管理成本.结论:一体化的管理方案有助于提高各环节的工作质量,促进消毒供应室职能的发挥,对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益有益.
作者:袁居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在常规中医脑病护理干预基础上配合综合康复训练)和对照组(采用常规中医脑病护理干预),应用Barthel指数法对比评价两组患者出院时的康复疗效.结果: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在60分以上者(53.3%)明显高于对照组(28.3%),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促进患者尽早康复,降低致残率,对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李锡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了解小儿急诊抢救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急诊抢救的110例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小儿患者性别、年龄、抢救疾病类型等进行Excel统计,分析小儿急诊抢救临床特点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110例患儿中不足1岁患儿发病率为42.73%,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患儿发病率64.55%,与女患儿比较,P<0.05.此外,高热惊厥(20%)、新生儿窒息(16.36%)、过敏(15.45%)在疾病中分别占据前三.结论:急诊护理熟悉掌握小儿急诊疾病临床特点、抢救方法,提高患者家属健康意识,有效预防疾病,提高小儿急诊抢救成功率.
作者:吴江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传统方法治疗该病有独特优势.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硕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传统的护理模式仅仅是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日常照料,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护理模式也在不断的改革.行为护理是关注患者行为及心理的护理模式,通过行为手段及方式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改变冠心病患者的种种不良习惯,从而使冠心病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作者:喻兴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肩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起搏器功能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起搏器功能正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发生率8.95,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35.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肩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良好效果.
作者:王明翠;殷铭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年来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45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1.65±2.61)min、(0.41±0.09)d、(6.53±1.07)d;住院期间出现3例并发症,术后出现4例复发患者.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使用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康复快、并发症少、治疗彻底等优势,具有显著的使用价值.
作者:凌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发生原因以及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58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析LC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以及预防和处理方法.结果:本组5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9例发生胆漏(1.54%)、术后出血1例(0.17%)、感染13例(2.22%)、内脏损伤或/戳孔疝以及肠梗阻3例(0.51%)、胆管损伤40例(6.83%)、并发症发生率为11.26%,胆管损伤发生主要和血浆白蛋白水平、总胆红素水平密切相关,和患者年龄、谷丙氨酶水平、是否应用生长抑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主要和患者自身特点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在手术过程中加强规范性操作,积极进行预防措施和处理,能明显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何建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应用白蛋白联合蓝光治疗临床疗效分析.方法:56例新生儿黄疸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治疗组(n=28).对照组单用蓝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白蛋白治疗;两组患儿均以3d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儿胆红素开始下降时间与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TBIL、CRP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蛋白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具有重要临床研究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夏忠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医生、护士和患者对优质护理观点的比较分析.方法::通过项目筛选以及调查问卷的方式,测试并分析我院的医生、护士和患者关于优质护理的观点.结果:优质护理服务中主要有4个主题,具体细项有30个,在对医生、护士和患者进行调查比较,有5项存有差异,占总数的16.7%.医生、护士和患者三组均有差异项目有1项(P<0.05),占总数的3.33%;医生和患者,护士和患者有差异的项目有3项(P<0.05),占总数的10.0%.结论::经过对医生、护士以及患者三者进行调查,发现优质护理观点30项中有25项,医生、护士和患者对其的看法一致,占83.3%.患者组也会有特殊的观点及看法.在优质护理方面上,医生和护士的观点具有职业性,专业性强,而患者对优质护理的要求多存有主观方面的因素,要求较为全面.我院可将患者满意调查问卷与护理质量控制指标进行对照分析,合理制定指标,并依此进行临床实践的指导.
作者:张保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腹腔镜诊治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进行临床观察,进行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从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期间,到我中心进行腹腔镜下双侧输卵管结扎共计3600余例,同时诊治30例计划生育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并发症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与治疗特点分析.30例患者中,有13例为宫内节育器(IUD)发生异位,占43.3%;有5例为既往开腹结扎后出现腹部疼痛,腹腔镜下探查为大网膜粘连于原腹部切口疤痕,占16.6%,12例为上环后带环异位妊娠,占40%.30例患者中有23例在手术中发生出血,出血量为3ml~10ml,而平均出血量为7ml;患者住院时间为2~7d,平均住院时间为(4.15±0.58)d;有5例患者在结扎后出现疼痛,患者在手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5ml;所有患者30例均应用了腹腔镜进行治疗,并且全部治愈出院.结论:腹腔镜手术对于患者难以到达部位的手术,有着明显的优势,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可以一并治疗盆腔其他疾病,腹腔镜诊治计划生育并发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肖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临床实践效果的对比和分析,研究传统人流术和无痛人流术终止早孕的差别和效果.方法:选取我站340例早孕患者病例,根据患者意愿随机分为传统人流A组无痛人流B组,每组平均170例.结果:发现A组中的孕妇术后疼痛程度明显高于B组,且发现A组孕妇在术中的出血量明显多于B组;孕妇术后出现人流综合症的比较中,B组人数也明显少于A组结论人数.结论:在临床中,采用无痛人流技术终止早孕在减轻孕妇术中疼痛,术后综合征的发生率.
作者:梁燕;杨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高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5月 2012年5月所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病患作为研究对对象,随机将病患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病例各为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全方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情况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复发率为1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3.4%,复发率为40.0%,两组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在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中,采用全方位护理来予以治疗与护理,所获成效更为显著,同时还可有效降低病患复发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以及应用.
作者:谭新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造成血液检验标本的误差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方法:对本院出现的110例误差的血液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造成的原因及解决方案.结果:造成血液检查误差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患者个人因素2.标本采集因素3.标本检验因素4.标本送检因素.结论:导致血液标本误差的原因有很多,为了确保患者血液检查标本的质量,应该做好每个环节,加大患者宣教工作的同时,应增加医务人员对血液检查的重视度,降低误差率,有效的确保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
作者:孙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早期血压调控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产后的影响效果,为提高此类产妇产后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待患者成功终止妊娠后对照组给予解痉治疗;研究组在解痉治疗基础上给予降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红细胞比容均明显降低,而尿量则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患者变化幅度更为显著;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70.59%(P<0.05).结论: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产后进行早期血压调控措施,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洪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HIV/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12 2014年就治于我院的19例HIV/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中9例采用氟康唑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10例在采用氟康唑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 AART)的基础上加以两性霉素B进行治疗,根据治疗的方法不同分别将以上命名成两组:氟康唑组和两性霉素B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氟康唑组显效的患者1例,占该组总人数的11.2%,有效的患者3例,占该组总人数的33.3%,无效的患者5例,占该组总人数的55.6%,总有效率为:44.5%;两性霉素B组患者显效的患者3例,占该组总人数的30.0%,有效的患者5例,占该组总人数的50.0%,无效的患者2例,占该组总人数的20.0%,总有效率为:80.0%,两性霉素B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氟康唑组高(P<0.05).氟康唑组头痛患者有明显不良反应的患者7例,不良反应所占的比例为77.8%,两性霉素B组的患者有明显不良反应的有6人,所占比例为60.0%.两性霉素B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比氟康唑组低(P<0.05).结论:虽然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不能将HIV/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完全治愈,但是疗效也比较显著,可以用于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在临床上可以推荐使用.
作者:李国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国家卫生标准与检验标准是相互配套,相互依存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卫生标准与检验标准不匹配,卫生标准的更新相对滞后,给日常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对卫生标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与同行共同探讨.1 卫生标准更新滞后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检验标准的更新已走在了卫生标准的前面,目前部分检验标准已更新到2013版了,但部分卫生标准还是应用的90年代的版本,如《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 14934-94,显然已落后很长时间了.建议卫生标准应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而进行实时更新,即使卫生标准的内容、参数不作改变,也应定期将标准的版本年代号进行相应更新.
作者:董必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角膜溃疡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它不仅发病率较高,病理周期长,而且容易引起其他一系列相关并发症,致盲率也较高.本文通过对我科去年一例左眼角膜溃疡患者的案例分析,观察其整个治疗恢复过程,浅谈下对该病症的护理体会.
作者:肖树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