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护理服务科学发展势在必行.卫生部提出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主题是“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我科也积极响应卫生部提出的号召,于2012年4月开展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活动,制定了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认真落实基础护理,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服务水平.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工作谈谈心得体会:1 优质护理服务改善服务态度,是为患者提供佳服务的关健,体现在从新病人入院指导、饮食指导到住院期间的药物指导、术前宣教、术后宣教再到出院前期的康复指导等等.1.1 创建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尽显人性化.住进外一科的患者大都需要手术治疗,病情危急,都需紧急处置,这些给病人、家属及护理人员带来无形压力,容易出现情绪紧张和互不信任的现象.为了舒缓压力营造温馨病区,护理人员除进行耐心细致的护理及解释外,还在走廊看板醒目位置上写上对病人的祝福语,贴上展示个性和魅力的家庭或生活照片,使病患一进入病房就感到温馨的气氛,努力营造家的感觉,舒缓医患压力,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弋秋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为围产期的产妇、婴儿及家庭提供产科特色的临床支持和个性化服务.方法:对2011年1~12月1520个住院分娩的产妇母婴床旁护理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母婴床旁护理使产妇及家属在住院期间获得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提高育儿信心,护士的满意度达到99%.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实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满足产妇、婴儿和家庭的各层次需要,促进产后母婴亲情,和谐了护患关系,得到产妇及其家属的认同与好评.
作者:白昊;田叶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临床分析普米克令舒结合盂鲁司特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 2014年3月实施治疗的100例哮喘患者,将其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实施普米克令舒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上孟鲁司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偏少,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但是两者之间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结合盂鲁司特在哮喘治疗中应用,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唐光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治疗是临床上妇产科常见的治疗方法,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是创伤性的手术,若护理不当极易易造成伤口感染、伤口开裂以及脂肪液化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康复,以及增加患者的心理以及经济压力.故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加强护理措施,提高护理的效果对降低并发症、伤口疼痛,促进伤口的愈合以及减少护患纠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凤珍;黄传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B超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异位妊娠患者31例.结果:31例宫外孕,经手术证实输卵管妊娠25例,宫颈妊娠2例,卵巢妊娠1例;3例B超诊断为残角子宫妊娠,手术证实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B超诊断符合率90%结论:B超在诊断异位妊娠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马桂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社会透明度的提高和群众维权意识的增强,近年来医疗纠纷事件频发,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的门诊医疗秩序,也不利于营造文明健康的医疗环境.因此,如何减少门诊医疗纠纷,提高门诊服务质量,给患者提供优质、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是各级医院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门诊的特点是人员流动性大,环境嘈杂,护士通常先接触患者,因此,充分重视门诊中护士的角色和作用,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及时满足患者需求,是减少门诊医疗纠纷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1 门诊医疗纠纷引发因素的分析1.1 环境因素:口腔科门诊布局相对较为狭小.就诊、检查、取药、缴费环节较多,如果不在同一楼层,将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年纪较大的患者,因此,门诊布局是否人性化是影响医患关系的一个环节.另外,口腔科要求动手操作,单人就诊时间较长,而在高峰时间段(如周末),患者较多,就诊区拥挤嘈杂,老年或儿科家属要求进入诊室陪护,造成狭小的治疗间内拥挤堵塞,即影响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也会引发患者间、患者与医务工作者的言辞冲突.
作者:陈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剖腹产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42例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142例剖腹产手术均顺利完成.结论:通过对剖腹产围手术期实施全面及时的护理,夹墙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母婴安全及术后康复均起到良好的作用.
作者:耿凤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51例小儿疝气的临床资料,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31例作为治疗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术中出血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在临床医学中值得推广.
作者:陈兴军;冯同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妇产科的临床调查,探讨临床妇产科护理质量缺陷原因和防范的对策.方法:对我院妇产科的护理人员进行临床上的研究和调查,对妇产科进行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统计并进行防范.结果:在妇产科医护人员实施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之后,我院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之前,P<0.05,数据存在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管理,有效的提高妇产科护理的安全性,减少因为护理中差错的发生.
作者:李小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无甲状腺疾病的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测定82例无甲状腺疾病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观察组)与50例同期收治的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患者(对照组)血清甲状摇腺激素.结果:观察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4)、游离T3 (FT3)、游离T4(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ρ<0.05);FT3与缺氧呈正相关,与PaC02呈负相关;Ⅰ、Ⅱ型呼吸衰竭患者TSH、FT4有显著差异(ρ<0.01).结论:提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对慢性肺心病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李国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初发性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对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进行就诊的180位患有2型糖尿病病患进行相关信息采集与整理.同时,将全部病患随机分为三组,并对三组病患分别进行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包括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甘精胰岛素联合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加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方.并对上述的治疗方法进行数据差异对比.且病患相关体征指数经统计并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经过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组别相关数据较于前两组存在明显差异性,而治疗前后三组的安全性并无明显差异且不存在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出现气阴两虚情况以及存在血癖型的初发性2型糖尿病患者应当首先采用基础胰岛素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方治疗.
作者:鲁建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根据社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影响护患关系的相关因素,提出建立和谐社区护患关系的对策.认为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管力度和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医疗服务机构、加强社区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努力提高社区护士的专业素质及专业技术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护患沟通,提供与社会进步和病人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社区护理服务,是建立新型和谐护患关系的前提,也是社区卫生护理服务顺利开展的关键.
作者:霍锦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以肝内细小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汇管区炎症、慢性胆汁淤积、肝纤维化为特征,终发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多见于中年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9.本病绝大多数见于中年女性,40~60岁患者占85%~90%.起病隐匿、缓慢,早期症状较轻,瘙痒为本病常见的初发症状,常在黄疸发现前数月至2年左右出现,少数患者瘙痒与黄疸同时出现,先有黄疸后出现瘙痒者少见.黄疸出现后尿色深黄、粪色变浅,皮肤渐有色素沉着.因长期肝内胆汁淤积导致分泌和排泄至肠腔的胆汁减少,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可有脂肪泻和脂肪性维生素吸收障碍,出现皮肤粗糙和夜盲症(维生素A缺乏)、骨软化和骨质疏松(维生素D缺乏)、出血倾向(维生素K缺乏)等.由于胆小管堵塞,血中胆汁含量和胆固醇持续增高,可形成黄瘤(为组织细胞吞噬多量胆固醇所致);黄瘤为黄色扁平斑块,常见于眼睑内眦附近和后发际.当肝功能衰竭时,血清脂类下降,黄瘤亦逐渐消散.
作者:付岩;王鸿东;郝汶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主要实施优质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发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ST段压低减少次数及下移减少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不仅能够减少心肌缺血发作次数,而且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培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多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质异常,粘液便等症状.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本病的发生率呈增多趋势,而西药对本病的疗效欠佳,我科于2010年至今,采用乌梅汤(先师仲景的乌梅丸折合剂量后改称乌梅汤)口服配合肠疗治疗本病患者4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7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31例;年龄在20岁至43岁之间.病程在3至10年之间,平均病程6.5年.1.2 诊断标准依据1986年我国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IBS)临床诊断参考标准[1].1.2.1 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为主,伴有全身性神经症状持续或反复大于3个月.
作者:梁向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行舒适护理的效果,探讨舒适护理应用的体会.方法:选择52例患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作各有26例的两组,一组(舒适组)行舒适护理;另一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舒适组护理满意率为84.62%(22/26),常规组为23.08%(6/26),舒适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舒适组、常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3.9±2.0d、23.3±3.7d,前者明显少于后者,P<0.05.结论:应用舒适护理方案为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赵灵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妊娠晚期孕妇B组链球菌感染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3月~2013年10月期间,门诊部所收治的产检孕妇共计250例作为研究对象,于产妇阴道下1/3位置以及肛周位置取材,细菌培养下进行检测,对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率进行观察.分析B族链球菌感染阳性组产妇、阴性组产妇妊娠结局以及B组链球菌感染阳性组产妇、阴性组产妇新生儿结局的发生率数据.结果:250例接受检查的孕妇中,共检出B族链球菌感染阳性患者20例,所占比例为(8.00%),明显低于阴性检出率;20例B族链球菌感染阳性产妇中,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率、羊水污染率均明显高于B族链球菌感染阴性产妇,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及肺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族链球菌感染阴性产妇新生儿,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发生率在8.00%左右,检出阳性产妇妊娠结局受感染影响,低于检出阴性产妇,值得临床关注与重视.
作者:王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于牙颌面畸形的患者应用正颌外科的矫正手术作回顾性的分析,并有效的观察关于牙颌面畸形矫正手术的方式和将要发生的有关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牙颌面畸形的患者66例,进行详细的治疗和分析,并针对患者在手术前和手术后的轮廓面型,还有咬牙合关系要进行临床性的检验,还有x线光片的测量研究,后评估手术矫正治疗的效果.结果:66例牙颌面畸形患者进行手术矫正治疗之后的伤口全部预期愈合,咬牙合关系和面部外形都恢复正常;在手术中发现多常见的并发症有下牙槽神经,还有颏神经损害,66例患者中发现3例,此外常发生的并发症还是咬牙合关系不是很理想,66例患者中发现2例,还有手术中出血情况66例患者中发现1例和手术后的感染情况66例患者中发现1例,对于其他的并发症很少见.结论:关于牙颌面畸形手术治疗,我们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牙颌面畸形轻重情况,对患者进行临床的常规检测、头影的测量观察以及外科模型的讨论并作出精确诊断还有手术方案;我们只有对手术前的基本预测探讨做好,并且选择较为适合的手术方案,还要坚持对术前、术后的正畸形矫正进行恢复治疗,这样才有效的使咬牙合关系达到更加好的效果.
作者:管永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并总结国内外老年吸入性肺炎预防护理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老年吸入性肺炎预防护理文献,总结相关基础、专科理论及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展望护理前景.结果:老年吸入性肺炎预防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身心全面休息、营养支持、身体清洁卫生及健康宣教.结论:护理人员应当树立现代护理观,探索新型护理干预措施,重视社会精神干预,逐步完善专科护理体系,从而达到有效预防老年吸入性肺炎的目的.
作者:刘友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器在缓慢性心律失常合并外科疾病的应用.方法:245例非心脏外科疾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在非X线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行床旁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40例完全起搏,仅5例患者术前发生电极移位,出现部分起搏,所有患者均安全渡过麻醉、手术.结论:本法无需X线引导,床旁操作,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对有缓慢型心律失常合并外科手术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作者:李琼彬;江勇;姚造极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