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海舟
目的:分析和探讨对婴幼儿进行口腔保健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重要性.方法:对在我院出生的146例婴幼儿进行相关的空腔保健护理工作,并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的73例婴幼儿进行早期的口腔保护教育及护理,对照组只进行正常的护理,并未对其给予特殊的口腔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婴幼儿的乳牙患龋率分别为2.71%和12.33%,龋的平均个数为2.0个和2.89个.两组患者的错颌畸形状况也存在较大的差距.结论:进行口腔保健护理的实验组其婴幼儿的口腔健康情况明显优于未进行口腔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因此在婴幼儿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加强口腔保健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刘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脑梗塞患者降纤酶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对患者恢复效果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154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1例,女43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78例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7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好转情况.结果:观察组病情好转共70例,总有效率占89.74%;对照组病情好转共54例,总有效率占73.8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1).结论:患者在实施降纤酶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更有助病情的康复,临床效果会更好.
作者:洪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本文结合重症肺炎患者的抗菌疗法,深入研究了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和常规抗菌疗法两种治疗方式,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通过治疗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为76.o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优秀(P<0.05)结论:通过临床治疗结果可知,对患者进行全面有效的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能够有效抑制感染,避免病菌产生耐药性,提高治愈率,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罗良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早期新生儿惊厥的发病病因、发病类型、临床表现及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方法:收集60例新生儿发生惊厥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结果:新生儿发生惊厥的病因复杂,死亡率高.其中,发生惊厥的主要原因是缺氧缺血性脑病.其次为颅内出血、低血糖等.易合并其他低血症状产生代谢紊乱结论:应警惕新生儿发生惊厥,尤其是有产科异病史的新生儿.新生儿一旦发生惊厥,应及时治疗,迅速控制症状.
作者:李艳秋;李建军;王成;段玉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口服,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疗程均为21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为7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
作者:肖坤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半城市化社区高血压管理的现状.方法:178例高血压患者在社区干预和规范管理后,观察血压的控制情况及对本病的知晓情况.结果: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管理使得患病血压明显下降,规范化管理率84.36%,血压控制率77.80%.结论:综合性社区干预对于防治人群高血压有效.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途径.
作者:邹建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讨论甲状腺切除手术方法和合理性,为甲状腺切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甲状腺切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所有患者实施甲状腺切除手术,总结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患者手术时间为75至175分钟,平均手术时间为120分钟,患者手术中出血为40至70ml,平均出血量为50ml.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后2至3天内拔出导流管,患者在手术后1周内出院.手术后有一名患者在出院后声音低沉但是次日便恢复正常,手术后回访6个月,患者声音未出现异常.所有患者手术后未出现皮下积液、皮肤瘀斑以及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结论:对患者进行甲状腺侧叶切除后,患者甲状腺体积未出现显著增大,单侧甲状腺切除后患者对侧腺体可以代偿甲状腺功能,患者手术后顺利出院,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作者:毛洪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对小儿支气管炎患儿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在护理的过程中,给予对照组患儿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特殊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的临床疗效、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的有效治愈率和家属满意度分别为94.29%和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和82.86%,观察组患儿的感染率为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小儿支气管患儿采用特殊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周爱玲;卫晶晶;任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对预防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胃黏膜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在我院接收治疗的84例心血管疾病且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每组有42例患者.对照组是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实验组在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每天服用定量的兰索拉唑,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上消化道症状和胃黏膜损伤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上消道化症状及胃黏膜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5).结论:在临床上,对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引起的胃黏膜损伤,采用兰索拉唑进行预防,效果显著,是一种可行的、疗效可靠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积极应用.
作者:郭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主要分析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素养及自我效能情况对健康状况影响的路径.方法:在参合农民健康体检中,随机抽检2500个人,共发现183例(7.32%)糖尿病患者.采用问卷方式对患者的健康素养及自我效能情况进行调查,同时配合实验室检查,提供患者糖尿病相关数据.结果: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有直接影响的是健康素养,此外,健康素养可通过自我效能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产生间接影响.结论:将自我效能的理论应用于糖尿病的健康管理中,以提高患者健康素养为导向,能够全面、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
作者:陈国青;徐锋;丁玲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测量干眼患者及正常人的下泪新月高度(lower tear meniscus height,LTMH),并研究其与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sⅠ test,SⅠ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眼前节OCT分别测量43名干眼患者(共43只眼)及40名正常人(共40只眼)正常瞬目与延迟瞬目时的LTMH,并测量无眼表麻醉及使用眼表麻醉后的两种SⅠT.结果:两组实验对象延迟瞬目时的LTMH均明显大于正常瞬目时(p<.01);两种瞬目状态下两实验组的LTMH均与无表麻的SⅠT明显相关;两组实验对象中表麻后的SⅠT均只与正常瞬目时的LTMH有相关(p<.05).结论:延迟瞬目与无表麻SⅠT由于都会产生刺激性泪液分泌,因而此时的LTMH与SⅠT相关性更显著;眼前节OCT对眼表泪新月的测量可表征干眼患者的泪液动力学情况.
作者:李建华;杨阳;王大庆;杨小丽;兰长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肺癌,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为源于支气管黏膜和细支气管肺泡的恶性肿瘤.它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发肺癌120万例,每30秒钟就有1人死于肺癌.我国肿瘤登记中心2012年《肿瘤登记年报》[1]数据显示,国内肺癌发病率为53.57/10万,死亡率为45.57/10万,占恶性肿瘤的构成比例分别为18.74%和25.24%,均排名第一.目前该病的治疗多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免疫及中医药治疗等措施,其中中医药疗法是我国肺癌治疗的特色.本文就近年来单纯中医药治疗及中医药配合西医疗法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肺癌属中医“咳嗽”、“肺积”、“息贲”、“胸痛”等范畴.现代医家普遍认为肺癌的本质是本虚标实.气阴两虚为肺癌的主要病因病机,贯穿于肺癌发病的始终.阳虚是肺癌正虚的关键,又直接与邪实的产生和发展有关.痰瘀毒结是肺癌的主要病理表现,又是导致正气内虚、脏腑功能失调的致病因素.阮广欣等[2]认为肺癌是由于或邪毒内侵、或痰湿内聚、或正虚邪恋,而使肺络受阻,气机不畅,肺气宣降失司而发病.贾英杰[3]认为癌毒瘀血裹结是病机的关键,应该从毒疮的角度认识肺癌.肺癌病位虽在肺,但与肾、脾、肝、心密切相关,以肺、肾、心、脾、肝虚损为本.庞德湘[4]认为肺癌涉及心、肝、脾、肾及大肠.朴炳奎[6]认为肺癌不离肺脾,以肾为根.周林水等[5]运用《脾胃论》中有关阴火产生的机制,解释肺癌化疗患者毒副反应的病机.
作者:刘匡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感染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临床医治效率.方法:选取于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70例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按照其是否发生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利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这270例的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中,其中有50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8.52%,在这些患者中,其中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为30例,所占百分比为60.00%,真菌感染患者为25例,所占百分比为50.00%;感染组中,其中有35例患者长期卧床,所占百分比为70.00%,侵入性操作患者为27例,所占百分比为54.00%,患者的白蛋白平均水平为30.4±3.6g/l;非感染组患者中有75例,所占百分比为34.09%,侵入性操作患者有90例,所占百分为40.91%,患者的白蛋白平均水平为40.4±4.2g/l,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通过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长期性卧床、侵入性操作和白蛋白水平低这些都是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感染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做好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准确分析,从而给予必要的积极干预措施,对于提高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疾病治疗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范玉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头孢噻肟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早期肛周脓肿的疗效.方法:应用头孢噻肟与阿奇霉素联合用药治疗早期肛周脓肿.结果:头孢噻肟与阿奇霉素联合用药有协同作用,治疗早期肛周脓肿效果好,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应用头孢噻肟与阿奇霉素联合用药治疗早期肛周脓肿是可行的.
作者:李磊;李长龙;田晓宁;付巍;张兰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针对由于脑卒中产生偏瘫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了解中西医结合方式对脑卒中偏瘫的优化效果.旨在完善护理方式,提升临床护理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11月 2013年11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加中医护理.通过MAS量表以及ADL量表了解两组患者偏瘫恢复情况差异性.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两项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式相对于常规护理而言能够利用中医中按摩等手法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肢体功能,从而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因此中西医结合护理适合在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作者:罗容;周秀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卡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的大鼠实验动物模型,寻找到适合的实验诊断方法,并了解丹参酮对PCP的治疗效果.方法:把SD大鼠随机分为3组(2组实验组,1组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地塞米松免(或地塞米松+丹参酮)皮下注射诱导实验组大鼠感染肺孢子虫(Pneumocystis carinii,P.carinii),8周后处死动物,收集肺组织,采用镜检法和PCR对大鼠肺组织进行检测.结果:采用Giemsa镜检法可在肺组织查见P.carinii滋养体或包囊,阳性率为70% PCR法实验组大鼠的肺组织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为85%.注射丹参酮可以缓解PCP症状,降低P.earinii检出阳性率结论:地塞米松可成功诱导PCP模型,丹参酮可缓解PCP相关症状,相比镜检法,PCR对PCP的诊断敏感性很高,特异性较好,能够用于PCP早期诊断.
作者:屈英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伴喉梗阻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喉炎伴喉梗阻患儿,按每组30例随机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甲泼尼龙治疗,给予B组患者布地奈德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4%,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儿呼吸困难、喉鸣、声嘶、犬吠样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与对比,B组患者所用时间更短,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伴喉梗阻临床效果显著,在提高治疗有效率的同时,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文甲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江苏镇江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发生乳腺癌患者临床组织病理间的关系.方法:256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乳腺癌组)和63例乳腺腺病患者乳腺组织(对照组),2组提取DNA,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乳腺癌中HPV DNA并进行分型,分析HPV感染与乳腺癌组织病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HPV阳性率为12.1%,对照组为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HPV,中分化导管癌分化程度明显高于高分化和低分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雌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之间差异,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感染与江苏镇江地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作者:赵建华;孙亚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为神经系统变性病症,十分常见.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环境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沉重负担.人们对PD的认识已有195年,近的30余年对PD的治疗手段的探索有了很大的进展.首选的诊治PD的手段为药物治疗.在进行药物治疗时,要严格遵循药物诊治的合理性、规范性以及有效性的操作.
作者:黄宝群;龚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基层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老百姓的利益明显得到保障,同时也为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创造了良好条件.第三方服务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基层医疗机构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也日渐增多.本文谈谈笔者的一点见解.
作者:刘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