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华
目的:探究分析对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治疗,对其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止血效果明显,子宫收缩性好,质硬,出血逐渐停止,并且生命体征较为平稳,尿量均恢复正常,无一例患者出现术后再出血、血液循环不良等症状,所有患者均保留子宫.结论:对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采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治疗,操作方法简单易掌握,并且能够快速止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文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研究地氯雷他定联合西咪替丁与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近三年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14例,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地氯雷他定和西咪替丁,并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照组单纯口服地氯雷他定.经过治疗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2.98%,对照组总有效率75.44%,两组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联合西咪替丁与卡介菌多糖核酸可提高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郭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01月 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小儿高热惊厥治疗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分析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表现症状,并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后总满意例数14例,占93.33%,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后,总满意10例,占66.67%,两组数据对比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备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小儿高热惊厥中给予优质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满意率,还可以提高整体治疗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任惠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治疗乙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乙型肝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α-2b干扰素及一般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在部分)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联合治疗乙肝炎肝硬可改善肝功能抗纤维化具有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并促进HBV在肝脏内的有效清除.
作者:易志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医生、护士和患者对优质护理观点的比较分析.方法::通过项目筛选以及调查问卷的方式,测试并分析我院的医生、护士和患者关于优质护理的观点.结果:优质护理服务中主要有4个主题,具体细项有30个,在对医生、护士和患者进行调查比较,有5项存有差异,占总数的16.7%.医生、护士和患者三组均有差异项目有1项(P<0.05),占总数的3.33%;医生和患者,护士和患者有差异的项目有3项(P<0.05),占总数的10.0%.结论::经过对医生、护士以及患者三者进行调查,发现优质护理观点30项中有25项,医生、护士和患者对其的看法一致,占83.3%.患者组也会有特殊的观点及看法.在优质护理方面上,医生和护士的观点具有职业性,专业性强,而患者对优质护理的要求多存有主观方面的因素,要求较为全面.我院可将患者满意调查问卷与护理质量控制指标进行对照分析,合理制定指标,并依此进行临床实践的指导.
作者:张保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药物在使用中,虽剂量相同但也会在患者身上出现不良反应.而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中,使用正常的药剂量,但和治疗目无关的药物或者因药物相互间的相互作用,产生药物反应,称为药物的不良反应.在医院对患者临床用药时,需要全面的考虑,根据用药史,和病例对症下药,选择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法.在临床学中,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是对患者用药的前提,也是其核心.儿童的身体状况不比成人,抵抗药物治疗的能力相对较弱.一般这种情况是发生在不合理的使用药剂以及药物之间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儿童更可能产生对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据统计,婴幼儿发生药物的不良反应概率约6%至7%之间.概率更高的是新生儿,可达25%.儿童使用药物的整个过程都会存在此问题,对使用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不易及时发现.
作者:姚丽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说明硬膜外麻醉在胆囊手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3年11月之间来我院就诊的胆囊疾病患者40例,将这4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20人,实验组在进行胆囊手术时采用硬膜外麻醉,对照组进行手术时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手术前后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前和手术中的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情况、血氧饱和度、手术后平均拔管的时间、平均睁眼的时间以及术后患者发生的不良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各20例患者的手术前和手术中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手术的平均拔管时间和睁眼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能够有效的缩短时间.同时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性.结论:硬膜外麻醉可以有效的为胆囊手术的患者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吉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市面上所销售的散装生肉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污染状况.方法:分别从超市,农贸市场采集散装的生肉样本,包括生鲜的猪,羊,牛,鱼肉,分理培养其中的耶尔森氏菌,检测其中的检出率并进行相应的生化鉴定.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在生肉样本中共分离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共计17株菌株,共占样本总数的11.2%,其中致病菌株仅有两株,是总样本数的2%.结论:在市售的散装生肉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含量较低,较少有被污染,并且致病菌株含量极微.
作者:王爱华;赵德东;韦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近年来的护理进展.方法:通过回顾近几年的文献,分析与综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进展.结果:与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高,但预后良好,临床上加强护理在促进新生儿黄疸康复中其重要作用.
作者:纪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妊高征患者的产前进行临床观察与特殊护理的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妊高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是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焦虑评分的变化.结果: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组在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且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高征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焦虑评分变化,同时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杨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分析深静脉导管发生堵管的因素,总结护理措施,以降低深静脉导管堵管的发生率.方法:随机选择我院ICU科实施了深静脉导管留置的住院患者,时间2013年1月-6月60例为改进前组,;2013年7-12月60例为改进后组.分析常见的原因包括疾病因素、机械性、药物因素、以及导管本身管径细小等.结果:在临床实施护理过程中,根据病人的凝血功能和病情变化,配置不同浓度的封管液,可以使深静脉导管堵管的发生率降低.结论:合适的封管液浓度和正确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深静脉置管的使用时间.
作者:刘婷婷;李玉华;王华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乙肝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7月间收治慢性乙型肝炎3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34例以及正常人群30例病情回顾性分析,比较三组患者间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差异;同时对慢性乙型肝炎3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34例患者病情监测,根据转氨酶水平、凝血功能有无好转分为恶化组和好转组,比较两组间IgG、IgA、IgM水平差异.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以及正常人群组间血清免疫球蛋白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明显高于正常组,而两组肝炎患者间免疫球蛋白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分析发现,恶化组IgG、IgA、IgM水平明显高于好转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是反应肝细胞损害的可靠指标,同时,监测IgG、IgA、IgM水平变化对于了解病情进展与评估预后亦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杨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对Hp了解程度以及对14C尿素呼气试验(14C UBT)检测Hp方法的接受程度.方法:应用14“C UBT检测我县健康体检者,同时调查体检者对Hp的认知度和对14“C UBT检测Hp方法的接受程度.结果:测定结果发现:Hp检测阳性率在本地区有较高比例,且体检者对Hp的知识了解度不高,但对14C—UBT检测Hp的方法普遍可以接受.结论:健康体检者的Hp感染阳性率相对较高,对Hp的知识了解甚少,14C-UBT检测方法迅速、准确、无痈苦,易为体检者接受,可作为常规体检项目进行推广.
作者:何永华;许克难;李玉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39例,对其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观察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视力恢复情况及散光情况.结果:治疗期间,5例患者有并发症发生,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均全部恢复,患者手术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散光减少,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行之有效,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李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整理我院对25例腮腺混合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在手术期间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稳定患者的情绪,检测生命体征,并对患者的创口、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护理监护,指导患者的饮食情况,对患者护理期间出现的并发症、恢复情况进行统计记录.结果:25例患者经过术后及护理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整理效果显著.结论:腮腺混合瘤手术治疗的效果差异较大,良好的护理措施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之一,做好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尤为关键,临床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术后护理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俭;陈艳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依照如今在针灸研究过程中,对于腰腿疼痛方面的问题研究,有着如下经验总结:针灸在保守治疗腰腿疼痛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因此今后应当进行较为统一的方法的建立,并且使研究深度得到拓展,总结出符合公众认知的方法或者治疗模式,使针灸效果得到大程度的发挥.
作者:王丽;黄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儿感冒颗粒联合家庭护理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儿科门诊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130例,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颗粒,一次0.15g,1日3次口服;疗程为3天.治疗组予小儿感冒颗粒1~3岁,每次6~12g,4~7岁,每次12~18g,8~12岁,每次24g;一天2次,疗程为3d;5天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43例,有效15例,无效7例;对照组痊愈26例,有效17例,无效22例,差异有显著性(x2=13.00,P<0.01).结论:小儿感冒颗粒联合家庭护理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傅秀娥;梁艳;林敏红;管敏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临床护理对急性支气管炎的干预.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5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干预,实验组再根据患者需求提供不同的护理方式.结果:在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实施分别采用与不采用护理干预后,我们可以确定实验组在咳嗽改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痊愈时间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的有效治愈患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对于急性支气管炎患者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作者:柯世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小儿腹泻临床诊断以及治疗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68例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对患儿出现腹泻的原因进行分析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抗感染、补液以及相关的对症治疗.结果:本组患儿在接受系统治疗后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3~12天,平均住院时间7天.结论: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应当根据患儿的具体临床表现及时给予对症治疗,根据不同患儿的患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叮嘱家属积极预防腹泻的发生,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
作者:黄毓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将本社区中收治的60名老年糖尿病的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患者.对照组的患者运用一般的护理干预,治疗组的患者运用系统、全面的社区护理进行干预,进行半年护理之后对比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结果:在护理干预前后治疗组中的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经过护理干预之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是(8.5±1.1)%,治疗组的患者为(6.3±0.8)%,两组患者存在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老年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专业的社区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糖化的血红蛋白浓度降低,使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很好地控制.
作者:余虹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