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半夏与水半夏的鉴别及效用比较

肖月华

关键词:半夏, 水半夏, 鉴别, 效用比较
摘要:中药饮片的真假与优劣,主要是关系到临床医生辨证用药治病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而药学人员又是调配处方用药的先锋,是药材质量后的把关者,责任不可懈怠,本文从水半夏冒充半夏使用的市场实际出发,介绍简单的鉴别技巧,分析效用,望能有助于医学实践.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外科术后药物性肝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肿瘤外科术后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将我科2011年11月~2013年10月接诊的肿瘤术后药物性肝炎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病因及临床特点.结果:51例患者中男性对于女性,大部分在术后一周发生,年龄在70岁以上者占了50%以上,为56.86%(29/5D;引起本次研究病症的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类、抗肿瘤药、中草药及解热镇痛药等;对相关因素分析可知,术前长期饮酒或者HBsAg阳性患者极易引发肝功能损害,而术前新辅助化疗引发肝损害则为严重.结论:肿瘤外科术后药物性肝炎病因主要与用药类型、术前长期HBsAg阳性、长期饮酒、年老、术前新辅助化疗等有关,临床诊治必须对这些因素加强重视.

    作者:高晓鹏;董剑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产前检查在孕妇围产期保健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和探讨产前检查对于孕妇围产期保健的临床效果及重要性.方法:选取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住院分娩的14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她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的70例孕妇给予常规的护理工作,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常规体检.而实验组中的70例孕妇给予了产前相关检查,并对两组孕妇的母婴健康状态给予记录.结果:实验组出现高危妊娠的孕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母婴的健康程度也要好于对照组.结论: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可以有效的提高母婴的健康状况,而且还能够很好的降低围产期孕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杜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艾滋病疫情流行及预防研究

    中国艾滋病疫情已经遍布国内的各个省市、直辖市以及自治区,并且疫情非常严重,感染人员涉及到各个行业.自从21世纪以来,我国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加大力度,防治形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进一步推动艾滋病的防治工作的开展,进而对国内艾滋病疫情流行给予分析研究,同时对预防工作当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作者:向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脑电图监测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运用

    目的:研究脑电图(EEG)监测应用于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olar2000 8/16导联动态脑电图仪对我院NICU的112例患者进行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分析监测结果和预后情况.结果:AEEG显示,112例患者的AEEG均表现异常,见痈样放电,其中,14例属于阵发性δ节律,10例好转;32例为弥散性慢波异常,30例好转;30例为局限性异常,25例好转;29例为癫痫样活动,29例好转,;7例电静息,4例好转.结论:采用AEEG监测NICU患者的脑电波,可有效监测到患者的脑功能状态,有效辅助诊治,提高昏迷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作用显著.

    作者:卓琳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提高穴位注射疗法的临床实践研究之探讨

    穴位注射疗法是选用一定的中西药注射液注入相关穴位,通过针刺、药液和经络三者的协同作用,调整机体的机能,改善病理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作者:李广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奥美拉唑和法莫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奥美拉唑以及法莫替丁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等.方法:将我院于2012年8月~2013年9月所收治7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9例,实验组3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奥美拉唑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法莫替丁药物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结果:经过临床药物治疗,两组溃疡患者的症状均有了一定改善,但实验组溃疡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性溃疡的诸多治疗药物中,奥美拉唑、法莫替丁比较常见,但奥美拉唑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优于法莫替丁,且不良反应少,副作用轻微,是安全、经济有效的溃疡治疗药物.

    作者:于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治

    目的:探讨分析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治.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32例患者中1例给予非手术治疗,31例给予手术治疗,平均住院(17.2±1.5)d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及时对外伤性脾破裂进行各项检查以确诊,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及时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的重要条件.

    作者:邓忠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方法:23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移植修复治疗.结果:23例患者术后皮瓣均移植成功,创面修复良好,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手术,移植皮瓣具有较高的成活率,该皮瓣具有血管恒定,切取简单,血供丰富且不牺牲主要动脉,外形美观的优点.

    作者:刘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51例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51例小儿疝气的临床资料,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31例作为治疗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术中出血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在临床医学中值得推广.

    作者:陈兴军;冯同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内科治疗湿疹的应用研究

    目的:通过中医治疗湿疹,探讨湿疹在临床应用的研究探讨.方法:随即抽取我院在2010年12月到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即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40人,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采取中医中药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西医西药的的治疗方法,同时对两组人员进行治疗,对照其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分别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法并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40例患者中,基本治愈28例,病情好转8例,无效4例,有效治愈率为90%;对照组40例患者中,基本治愈22例,病情好转8例,无效10例,有效治愈率为75%.结论:通过结果分析,在临床上使用中药治疗湿疹的方法比西药的治愈率高,而且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加以推广.

    作者:何向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19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颌枕带牵引、推拿、中西药、导引锻炼等方法治疗颈椎病196例.结果:临床治愈83例,显效75例,好转3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8.4%.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方法简便,疗效确切,效果显著,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一种方法.

    作者:孙锦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56例探究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的护理需求及干预手段

    目的:调查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的护理需求,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以期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间在我院治疗的56例脊柱肺结核患者为观察组,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7月间在我院治疗的54例脊柱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采用调查问卷以及当面交流等方式了解患者护理需求后,依据患者护理需求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质量.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良好率、结核病灶复发率以及住院时间依次为98.21%、1.79%、18.34±1.02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37%、24.07%、24.47±3.05(P<0.05);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以及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1.79%、3.57*%、1.79%、7.1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11%、9.26*%、20.37%、40.74%(P<0.05);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调查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护理需求,并给予针对性护理,能够提升患者预后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江国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为神经系统变性病症,十分常见.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环境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沉重负担.人们对PD的认识已有195年,近的30余年对PD的治疗手段的探索有了很大的进展.首选的诊治PD的手段为药物治疗.在进行药物治疗时,要严格遵循药物诊治的合理性、规范性以及有效性的操作.

    作者:黄宝群;龚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农村地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现状调查

    目的:对农村地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和探讨.方法:通过多阶段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取来我站进行生殖健康检查的150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对该农村区域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该农村地区150例育龄妇女中,有120例患有妇科方面的疾病,占80%,以乳腺疾病为主,占26.7%,宫颈疾病第二,占23.3%,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程度密切相关.结论:农村地区的育龄妇女中患妇科疾病的人数较多,多是由于文化知识水平、个人保健意识、医疗水平决定的,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做好农村区域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知识普及与检查,以有效降低农村地区生殖疾病的发生率,保证农村区域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

    作者:王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研究

    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用连续康复护理干预,探讨与研究其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96例,均为我院于2012年1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给予其中48例患者临床常规护理(B组),另4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连续康复护理干预措施(A组),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通过相应的护理,在FMA(Fugl-Meyer)运动功能以及Barth-el指数(巴塞尔指数)评分上,A组显著优于B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服药依从性,A组要显著高于B组,在病情复发率上,A组要显著低于B组,以上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要经历漫长的治疗以及康复过程,实施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可以加快治疗的进展速度,大程度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以此使患者痛苦得到缓解,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吕达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阴道超声及腹部超声检查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

    目的:阴道超声及腹部超声检查在妇产科检查方面各有优缺点,两者相结合,相辅相成,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我院2009年5月 2009年10月100例妇产科患者做经阴道超声检查(TVS)和经腹部超声检查(TAS),后将结果对比分析.结论:两种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相辅相成,同时应用,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董丽秋;李俊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加强基层工会工作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党的工会建设总的指导方针上明确提出,“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基层工会工作需要明确工会建设的新的总体布局,不断探索与研究新要求下工作的目标取向及方式方法,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工会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保持工会的先进性切实建立长效机制问题.

    作者:崇凯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孕激素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孕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 2013年12月治疗的25例使用孕激素进行治疗的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且患者年龄均小于35岁,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进行1 6个月的随访,以对患者的生育情况进行评估.结果:25例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中包括17例不典型增生组、7例内膜组,还有1例患者未进行评估,不典型增生组的缓解率是82%,复发率是21%,内膜组的缓解率是71.4%,复发率是20%,且复发患者均在治疗有效缓解之后的6 30个月之间.在患者治疗随访中,14例缓解的患者中,还有4例患者没有成功怀孕.结论:孕激素在有生育要求的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满足患者生育的要求,提高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而且能够促进患者生殖系统正常功能的恢复.

    作者:和春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运气学理论与手足口病的发病与辨治

    中医运气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黄帝内经》中为精彩的内容之一.传染病是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一类传染性疾病,中国古代将其称之为疫、疫疠、疠疾、天行、天时、时气、温疫等,与五运六气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以传染性疾病手足口病为例,总结各医家从运气学角度分析、治疗手足口病的经验,以期寻求中医运气学在传染性疾病预防、诊断与治疗方面的价值.

    作者:张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参与式培训对产科护士针对产妇分娩疼痛管理能力培养的作用研究

    目的:分析参与式培训对产科护士针对产妇分娩疼痛管理能力培养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 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产妇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产妇及产科护士实施参与式培训,对两组产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产妇及产科护士者对产妇分娩疼痛管理措施掌握的熟练程度、满意度和学习热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与式培训对产科护士针对提高产妇分娩疼痛管理能力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张金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