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明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的临床引产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6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患者,根据引产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给予米索前列醇引产,对照组给予利凡诺羊膜腔穿刺术引产。观察比较两组引产情况。结果:在用药至宫缩开始时间,用药至分娩开始时间,产时至产后2小时出血量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引产成功率,分娩期并发症方面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对照组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索前列醇引产和利凡诺羊膜腔穿刺术引产均为安全有效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临床引产方法,临床应根据孕妇的要求来选择引产方法。
作者:戴月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对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小儿牛黄清心散的治疗效果。方法:把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四季抗病毒合剂进行治疗,而治疗组除了给予四季抗病毒合剂治疗还给予牛黄清心散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热退率和发热改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而治疗效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也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和退热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牛黄清心散对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宫惠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强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诊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益气活血强心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变化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高切全血粘度(7.24±0.82)mPa·s,低切全血粘度(13.42±1.37) mPa·s,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强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与研究价值。
作者:张晔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分析使用平衡阴阳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重度病程在30d以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2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每组41人,分别给予3组患者实施平衡阴阳针刺法、常规针刺治疗以及西药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P<0.001),总有效率观察组、常规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分别为100%、92.7%和75.6%。观察组与西药治疗组的疗效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常规治疗组以及常规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的疗效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平衡阴阳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期患者的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卵巢畸胎瘤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1例卵巢巨大未成熟性畸胎瘤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手术顺利,通过两周的住院治疗和针对性护理措施后,好转出院。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为患者减轻疾病痛苦,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应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昌文臖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人体内营养物质的分解代谢是产能的过程,合成代谢是耗能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以上所说的两个过程相对平衡,结果人体不胖不瘦,如果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人就发胖,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人就变瘦。所以能量代谢的失衡是人体趋向过胖或过瘦的根本原因。正常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总能量与人体内代谢及运动消耗总能量应保持相对平衡。如果摄入的能量长期超过机体消耗的能量,不能保持相对平衡,则多余的能量会转化为脂肪蓄积体内,导致体重增加。当体重超过正常体重20%时,就引起肥胖症。肌肉活动、精神活动(如烦恼、恐惧或强烈的情绪激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环境温度等是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一般引起肥胖的因素是很多,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外界(环境或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与运动有关的因素等等。因此肥胖是遗传因素、外界(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和运动有关的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中主要的是遗传因素和外界因素的作用。
作者:奥布力喀斯木·图尔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肺结核患者只有早诊断早治疗,方可使病灶吸收消散不留痕迹,尽早康复。现代医学理论阐述该病由虚症所致,临床上在联合用药抗结核药物的同时,辩证施用滋阴补气的中药,疗效显著,不易复发,无副作用。同时患者及家属要配合医护宣教措施,按期规律用药,是确保成功治愈的前提条件。
作者:于显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细针肝脏穿刺活检术患者的护理方法,预防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三年间来我院进行B超引导下细针肝脏穿刺活检术的124例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探讨对细针肝脏穿刺活检术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结果:手术前、手术后都要注意患者的护理。结论:B超引导下细针肝脏穿刺活检术患者术后较容易发生并发症,良好的护理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应用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餐后低血糖的疗效及阿卡波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72例,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治疗组均服用阿卡波糖,观察周期为4周。对照组36例均服用苯乙双胍,观察周期为4周。在此期间记录、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餐后低血糖发生率、空腹血糖值和餐后血糖值。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低血糖的发生率逐渐下降。第四周后,治疗组的仅1例患者发生低血糖,而对照组有仍有5患者发生低血糖,两组的低血糖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空腹血糖值(FPG)和餐后血糖值(2hPBG)在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 <0.05)。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值为5.63±0.02,平均餐后血糖值为7.32±0.15;对照组平均空腹血糖值为5.31±0.02,餐后血糖值为6.92±0.25。结论:阿卡波糖能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并降低餐后低血糖的发生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毛灵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带器早期妊娠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取81例带器妊娠药物流产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取同期100例非带器妊娠行药物流产孕妇为对照组,对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带器早期妊娠者药物流产成功率91.36%,取器成功率100%,阴道出血量少量者占85.16%,未发生中重度生殖道感染。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带器早期妊娠(适时取环),不影响成功率,出血时间、出血量、及妊娠囊排出时间没有增加,不增加感染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终止早孕方法。
作者:高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儿童口腔的保健与预防效果。方法:选用了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收的146例3~6岁儿童龋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了系统性的口腔保健与预防护理,而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了常规的护理工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龋齿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常生活中进行口腔保健与预防工作,可降低各类口腔疾病的发生。
作者:李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探究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在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我院接收的7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7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尿酸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并使用Gensini积分(动脉狭窄程度积分)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可得,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结合、非结合胆红素及血清总胆红素会随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减少,但尿酸会增加。结论:检验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能够为诊断冠心病提供有力依据,对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受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经检验科做出明确标记存在误差的50例血液标本的情况。结果:造成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因素很多,其中居于首位的因素为送检因素,19例(38%),占第二位的因素为采集量不符合检验要求,13例(26%),第三位的是标本溶血,11例(22%),因检验因素引起的误差为4例(8%),因患者因素引起误差的为3例(占6%)。结论:导致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存在多样性,为了降低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机率,必须加强标本的采集、存放、检验等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增强各环节操作者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
作者:朱江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围术期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40例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泌尿外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围术期常规方案护理(对照组,n=20)与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组,n=20)效果展开比较。结果:两组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焦虑评分在干预前无差异(P>0.05),干预后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下降幅度(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5.2±1.7)d,明显少于对照组(8.2±1.4)d,观察组感染、出血并发症率为4%,对照组为14%,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患者,在围术期加强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质量,缩短病程,确保临床安全。
作者:尹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在脑中风患者康复进程中,长期服用药物与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同等重要。中西药结合使用,能够缩短疗程,增效减毒,改善症状,有效地防止复发,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减少疾病复发的根本保证。教育家属首先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让患者放下思想包袱,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安心养病,主动接受治疗;遵从医嘱,改善不良的生活习俗;配合家人完成好语言、肢体等各项康复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尽早恢复正常工作以及社会群体中。
作者:徐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比较两种换药方式在老年糖尿病足护理中产生的效果。方法: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共120例符合Ⅱ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的患者当中选取78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给予观察组的所有患者如下的护理方法:用一定适量的生理盐水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清洗,然后选用正确的美皮护、美皮康等墨尼克伤口敷料的相关种类,并进行无菌的外敷方式后进行固定;给予对照组的所有患者如下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处理之后沾有百多邦药膏的纱布进行外敷和固定,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2.1%,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是80.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合理选择合适的伤敷材料,减少换药的次数,避免由于换药带来加剧伤势的风险,是探讨治愈老年糖尿病足疾病的新的视角。
作者:田秀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细菌检验情况以及药敏试验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于我科的107例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中段尿标本做为研究对象,对尿标本实施细菌检验和药物敏感试验,统计分析该类患者尿液中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通过细菌检验共分离出菌株10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数量为77株,革兰氏阳性杆菌数量为24株。对上述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对头胞菌素类、丁胺卡那霉素敏感性较强;而链球菌属、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菌对三代头胞菌素敏感性较强。结论: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致病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主要地位,不同类型的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也不同,为了对临床医师的准确用药做出科学指导,必须做好该类患者病原菌的相关检测以及药物敏感试验工作。
作者:古丽扎提·阿哈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进行临床分析,并为合理用药提出应对措施。方法:抽取从2011年6月到2013年6在本院就诊的488例消化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2011年114例,2012年149例,2013年225例。对所有患者的用药状况进行分析,对其所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以及错误发放药品等情况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在488例消化内科患者中,不合理用药的有183例,不合理用药为31.12%。在不合理用药的183例消化内科患者中,2011年有54例,占29.51%;2012年有46例,占25.14%;2013年有83例,占45.36%。存在不合理用药的因素主要有:(1)药物用量过大化。(2)重复使用药物。(3)不合理联合用药。(3)药物联用致使毒副作用提升。其中,由于药物用量过大化的有79例,重复多次使用药物的有32例,不合理联合用药的有41例,药物联用致使毒副作用提升的有31例;分别占43.17%、17.89%、22.41%、16.94%。结论:在消化内科日常工作中,临床医生应该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对科室用药的药理进行充分掌握,以此提升科室合理用药的整体水平。
作者:云朝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接受人性化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舒张压、收缩压等指标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对患者治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小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手术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9月到2012年10月的急性脑梗死4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40例患者全部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手术治疗。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意识情况、生活活动能力实施评估。结果:40例患者通过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进行治疗,患者的血管再通几率为82.5%,同进行溶栓之前比较,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有显著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溶栓之前相比,意识情况有显著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能够有效增强患者的血管再通几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属于比较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苏畅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