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芳;沈霞
目的:通过研究支气管哮喘发作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成人患者血清中(IL -6)、IL -13及 IgE 的表达水平,探讨支原体感染与哮喘的发作及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4年6月支气管哮喘发作并 MP 感染患者(年龄≥18岁)69例,非感染者73例,采用 ELISA 方法检测 IL -6、IL -13、IgE 水平。结果:IL -6、IL -13、IgE 水平在支气管哮喘合并 MP 感染发作组分别为(102.4±10.3 pg/ml)、(375.2±92.5 pg/ml)、(739.5±214.7U /ml),显著高于非 MP 感染组(62.7±7.4 pg/ml)、(129.8±31.6 pg/ml)、(398.7±123.2 U /ml),P <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 IL -6、IL -13、与 IgE 水平升高更加明显,表明 MP 感染是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李静;肖爱莲;宋艳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慢性前列腺炎为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现代人的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调理,缺乏运动等使该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呈现出年轻化,递增化的趋势。由于前列腺的解剖位置特殊及血-前列腺屏障作用的影响,导致该病治疗效果不确定。患者由于长期的身体不适、环境因素及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可引发多种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产生不仅不利于慢性前列腺患者的康复,而且还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使患者病情恶性循环,经久不愈。现对患者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作者:陆佳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析输尿管结石采用急诊和择期体外碎石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给予急诊 ESWL(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择期 ESWL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碎石成功率、术后两周结石排净率以及再发疼痛率均优于对照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诊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殷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探讨小儿脊髓拴系综合征显微手术的护理方式,旨在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显微手术治疗的脊髓拴系综合征患儿48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给予患儿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等综合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儿并发症率为8.33%、护理满意率为95.83%,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脊髓拴系综合征显微手术给予综合护理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率,是一种高效的护理方式。
作者:秦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考察我院儿科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感染药物的趋势,旨在为提升我院儿科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感染药物的合理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儿科门诊近5年内的上感处方进行了抗感染药物的用药趋势分析。结果:我院近5年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所使用的抗感染药物的平均品种数为2.34种,平均金额为121.8元,年平均使用百分率为86.5%,抗感药物选用主要集中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及大环内酯类等3几个大类,青霉素类使用率逐年下降,头孢菌素类与大环内酯类使用率逐年增加。结论:我院近5年内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抗感染药物的使用趋势总体上正趋于更合理的方向转变,但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仍是存在的,有待进一步加强用药监管力度。
作者:古丽娜尔·乌拉兹别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供应室工作的职业危害及有效防护措施。方法:2013年本科室仅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供应室职业危害进行相关防护;2014年初本科室分析职业危害发生原因并查阅相关资料,提供完善的、针对性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记录2013年、2014年供应室职业危害发生率、供应室工作人员负面情绪及满意度,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2013年职业危害发生率高达28.57%,显著高于2014年供应室职业危害发生率4.76%;2013年供应室工作人员焦虑、抑郁程度均显著高于2014年,而其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则显著低于2014年,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供应室工作人员给予全面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可显著降低其职业危害发生率,改善其心理负面情绪及满意度,保障其工作安全性。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经阴道超声结合 X 线检查能准确判断节育器异位及数目。方法:经阴道超声检查判断节育器位置,如疑异常结合 X 线检查。结果:12例节育器异位(和或2枚节育器)10例经取环或腹腔镜手术证实,2例因年龄较大放弃手术。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结合 X 线诊断节育器异位位置、形状及数目,更加准确。
作者:唐文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因素,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收治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30例,依照 Rainkin 量评分分为良好组12例和不良组18例,整理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影响治疗预后的因素。结果: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溶栓前NISS 低、溶栓前血糖低以及发病急等因素。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存在溶栓前血糖低以及 NIHSS 低的患者需要重点对待,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黄丹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临床实践分析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的52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患者中,22例下肢静脉完全阻塞,9例部分阻塞,11例部分再通,10例少部分再通;其中15例周围型血栓,12例为中央型血栓,25例为混合型血栓。结论: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证实,在下肢静脉血栓病变诊断中彩超可准确观察血栓阻塞的范围、程度,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因此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作者:康建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大中专护生对安乐死的态度、意向及二者的差异情况,为护理伦理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长沙市某职业学院的中专护生二年级学生共231例,大专护生二年级学生200例,共431例研究对象进行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431名大中专护生中,67.1%的学生赞同安乐死,64.0%的护生表示如果自己患不治之症愿意选择安乐死,如果亲人要求安乐死,仅有48.9%的护生会同意。大专护生较中专护生更赞同安乐死,也更愿意自己选择安乐死和赞同亲人安乐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绝大多数大中专护生支持安乐死,且对安乐死意向较明确。应加强死亡教育和伦理教育,积极正确引导,提高大中专护生对安乐死的科学认识。
作者:李莉;李永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晚期癌性疼痛患者加以护理干预后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56例于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宁养院和肿瘤科病房收治的晚期癌症、疼痛患者,对照组28例晚期癌症患者采取常规疼痛护理,护理组28例晚期癌症患者采取全面、有针对性的护理,观察2组疗效。结果:护理后,护理组28例晚期癌症伴疼痛患者的有效率较对照组要高,分别为75.0%和42.9%,P <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采用系统、针对性护理,能有效减轻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让患者舒适的度过后的时光。
作者:曹彩芳;吕晓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随着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务工作人员和专家学者对于糖尿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糖尿病主要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患者胰岛功能出现减退以及胰岛素抵抗所引发的体内蛋白质、糖、水、脂肪以及电解质等出现代谢紊乱的一种病症,在临床表现上多以血糖升高为主。糖尿病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症,进行饮食、心理、足部以及皮肤等方面的合理用药,从而让患者的病症得以缓解和控制,本文主要结合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的实际状况,对几个主要治疗误区进行探讨,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糖尿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
作者:王秀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体会,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2月收治的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微创穿刺引流术,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者各4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手术及护理之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1.2%,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71.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6.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进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时,结合科学、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减低致残率,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穆翠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 Elisa 法对乙肝两对半的检测产生的影响,做有关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我院自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接收的乙肝两对半检测患者124例,根据其相关的资料分析 Elisa 对乙肝两对半检测产生的影响。结果:得出 Elisa 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的影响因素有试剂盒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检测人员和采集的标本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加样过程中的影响、药物的影响等。结论:对于乙肝两对半的检测,采用 Elisa 法检测需要根据其具体的影响因素,排出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陈金图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冠心病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试验组采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对冠心病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焦虑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达标率为74.0%,对照组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达标率为26.0%,两组差距明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进行教育,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有效地改善了病情,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较为满意,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李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研究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2型糖尿病采用格列齐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为对照组,36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为观察组,连续治疗10周后,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hPG、HbA1C、lR 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lS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时,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起到较好的降低血糖效果,值得应用推广到临床治疗中。
作者:王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妇幼保健中母乳喂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接收的所有孕妇中随机选取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又给予了母乳喂养护理,然后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予以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妇幼保健中实施母乳喂养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母乳喂养情况,提高母婴的安全,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实施游泳、抚触方法对早产儿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0月,胎龄32-36周,体重>2000g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出生的第2天开始游泳后进行抚触;对照组进行单纯沐浴,定期对早产儿体重、睡眠时间、胎便排尽时间等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时间数据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早产儿的体格发育状况、睡眠时间以及胎便排尽时间等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产儿应用游泳和抚触能有效改善早产儿身体发育状况,睡眠时间,并且降低病理性黄疸的出现。
作者:尤淑恩;蒋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分析妇科肿瘤患者 PICC 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提高护理质量、提高 PICC 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对本科室2012年10月-2013年12月 PICC 拔管患者中非计划性拔管进行原因分析。结果:133例 PICC 拔管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37例。结论:PICC 置管及维护过程、维护环境、患者置管侧肢舒适度及心理活动、患者的家庭支持系统及对疾病、导管的认知均可导致非计划性拔管。
作者:王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2.3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7.7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47,P <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干预具有良好临床效果,能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瑞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