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梅
目的:通过对 CT 与 X 线诊断结果的比较,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佳诊断方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71例开展回顾性分析,所有病患均接受 CT 与 X 线两项检查,分别比较其临床诊断效果并予以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在所有病变髋关节中 CT 检查的准确率为78.07%,明显高于 X 线检查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不同分期中,CT 对Ⅰ期与Ⅱ期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也明显高于 X 线检查,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Ⅱ期或以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 CT 检查可充分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程度,应用效果好于 X 线,但病患逐渐进展至Ⅲ期后两者并无显著差异,可采用 X 线方式简化诊断程序。
作者:赵昌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药物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面神经炎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97.14%vs74.29%),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痛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郭志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纤维桩核冠对于牙体严重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至2013年本院收治的142例牙体严重缺损患者,将其按照每组71例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通过金属桩核冠进行修复,治疗组患者则给予纤维桩核冠修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取得了93.1%的牙体缺损修复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修复牙体严重缺损中应用纤维桩核冠所取得的效果明显优于使用金属桩核冠,应用纤维桩核冠修复能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战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破伤风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新生儿破伤风呼吸衰竭治疗的患儿43例研究对象,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临床护理进行分析与评价,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具有针对性、全面和周密的护理措施,参加本次实验研究的43例患儿中40例抢救成功,3例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3.0%。结论:在对新生儿破伤风呼吸衰竭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全面、具体以及周密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的减少造成患儿呼吸衰竭的诱因,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小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治疗中中医泻下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了2011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2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通塞脉片口服治疗,14例治疗组患者接受中医泻下法治疗,即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6%),两组相比,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经皮氧分压、足背温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足治疗中,中医泻下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刘耀文;刘耀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双子宫同时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在我站接受节育的1例双子宫妇女人工流产术后立即同时在两个宫腔内各放置吉妮环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结果:第一次随访月经量稍多,彩超发现环位正常,无明显不适。第3、6、12个月各做彩超一次,环位正常,月经量及周期异常,无腹痛、腰痛症状。第32个月彩超检查,双子宫大小正常,环位正常,双附件无异常。结论:放置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安全、经济、简便、长效的避孕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常麦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宫颈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性进行研究,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宫颈癌早期筛查的8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被选入研究的患者都使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进行两年的随访。结果:通过研究可以发现820例患者中,生殖道感染的患者478例,人乳突瘤病毒(HPV)感染的患者有76例,发生癌前病变的患者有71例,已发生原位癌的患者有24例。根据检查结果,对95例发生癌前病变以及原位癌的患者进行治疗,随访跟踪两年,只有1例患者复发宫颈癌,复发率为1.05%。结论: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在发生宫颈癌前病变以及早期宫颈癌的患者的检查中具有很高的检出率,这样就可以做好早期的预防、发现以及治疗,极大地减少了宫颈癌的发生,同时也降低了宫颈癌死亡率。所以,应该对育龄妇女做好宫颈病变筛查,值得广泛地推广和应用。
作者:郭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测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用于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60例自然分娩产后盆底肌肉功能受损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法国 PHENIX)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并结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一个疗程(12次),对照组患者自行在家中进行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又称 Kegel 运动进行盆底肌锻炼[1])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肉张力、持续时间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盆底脏器脱垂(POP)好转比例、性生活质量提高率。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改善率(86.25%)、盆底脏器脱垂(POP)好转比例(72.5%)要显著大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并结合盆底功能锻炼能显著提高盆底肌肉张力,并且有效地改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症状,减轻盆底脱垂程度。
作者:李景会;赵永萍;孙倩倩;李红访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众所周知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大多是车祸、跌落伤所致或者脑出血术后的患者,病情发展急、变化快,随时危及生命。早期气管切开则是解决气道梗阻,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而做好气管切开后的气道管理则尤为重要,气道管理重要的则是气道湿化工作。气道湿化是指应用湿化器将溶液或者水分散成极细微粒,以增加吸入吸入气中的湿度,使气道和肺能吸入含足够水分的气体,达到湿化气道粘膜、稀释痰液、保持纤毛正常活动的一种物理方法[1]。人工气道湿化包括机械通气湿化及非机械通气湿化,这里主要介绍非机械通气湿化管理。
作者:周林玲;夏丽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柔性管理应用于门急诊护理中的成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中的50名门急诊护理工作者,依据对他们的管理方式不同分为柔性管理组(25名)和普通管理组(25名),探讨两组护理工作者的管理效果。结果:实行管理后,柔性管理组患者满意度96.67%,医生满意度95.68%,护理工作者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普通管理组患者满意度86.67%,医生满意度82.22%,护理工作者满意度64.00%,P <0.05。结论:柔性管理应用于门急诊护理中的管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赵华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冠心病诊疗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多层螺旋 CT MSCT(Multi-slice 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以其无创性、经济、低危、快速的优点已经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检查手段,超敏 C 反应蛋白(hs_CRP)也以其高敏感性越来越广泛地成为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有效指标。本文重在阐述多层螺旋 CT 冠状动脉成像联合超敏 C -反应蛋白检测对于提高冠心病诊断及判断预后敏感性方面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红梅;顾燕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胸部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收集承德市妇幼保健院超声产前检查及会诊2655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将阳性胎儿的诊断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26552例孕妇中共检出胸部畸形48例,漏诊5例。结论:超声在产前检查能较准确的诊断胎儿胸部畸形,对降低畸形儿出生有重要价值。
作者:董振花;冷淑莲;王俊良;陆晓美;戴莹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诊微创手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果。方法: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接收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为5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应用传统疗法进行保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6.0%,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显著(P <0.05),具备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微创手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的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快速恢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与研究中加以推广和运用。
作者:高云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分析急性坏死性肠炎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02年3月1日至2014年5月1日间收治的78例患有急性坏死性肠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的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选择保守治疗,实验组选择手术治疗,治疗后观察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达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也明显比对照短,发生并发症的人数也明显比对照组少,且两组差异符合统计学的意义,P <0.05。结论:外科手术可以有效治疗急性坏死性肠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甘伟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现今农村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患病率,探讨生殖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并予以干预。方法:妇科检查和实验室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2010年生殖道感染检出率为57.95%,2013年检出率为34.16%,三年下降了23.79%。宫颈炎检出率依然高。结论:妇女生殖道感染现患率较前有所下降,但宫颈炎、滴虫霉菌性阴道炎存在一定比率,现阶段仍需强化妇女生殖道感染整治的服务措施,更好地改善农村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作者:葛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带状疱疹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针对患者不同皮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进行疼痛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50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经治疗及个性化护理后全部治愈出院。结论:为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做好局部皮肤护理、全身护理及健康教育,能有效0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俞卡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采用小剂量孕激素治疗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接收的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患者60例,对其采取术后孕激素的药物治疗,然后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经治疗后,月经恢复正常且经子宫内膜组织检查为分泌期内膜的有52例(86.67%),有8例经治疗后没有改善(13.33%);且月经周期明显变规律及经期时间缩短,子宫内膜厚度变薄,且治疗前后具有差异(P <0.05);而转变为增殖期子宫内膜的5例,转变为分泌期子宫内膜的52例,仍为单纯性子宫内膜的3例,转化率为95.00%(57/60);且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对于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患者采取小剂量孕激素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王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探讨股骨远端 C 型骨折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07月在我院接受股骨远端 C 型骨折治疗的36例患者,对其采用锁定钢板治疗方式。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骨折 X 线进行统计分析,随访1年后统计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36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6min ~190min,平均时间102min;患者术后的骨折对位线好,骨折部位的愈合时间为3个月~9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5.5个月。按照 Kolmenn 评价标准,评分>85分以上的患者24例,>75分的患者7例,>60分的患者4例,<60分的患者1例,优良率为86.11%。结论: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 C 型骨折患者,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诊断乳腺黏液腺癌的准确率,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23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23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并且对23例患者采用超声诊断,了解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及正确率。结果:超声诊断乳腺黏液腺癌的准确率为95.7%,误诊率为4.3%。结论:超声诊断乳腺黏液腺癌准确率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实际的诊断中,针对于疑点通过反复诊断及研究,能够进一步减少误诊情况的发生,确保诊断的质量。
作者:张睿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晚期癌性疼痛患者加以护理干预后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56例于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宁养院和肿瘤科病房收治的晚期癌症、疼痛患者,对照组28例晚期癌症患者采取常规疼痛护理,护理组28例晚期癌症患者采取全面、有针对性的护理,观察2组疗效。结果:护理后,护理组28例晚期癌症伴疼痛患者的有效率较对照组要高,分别为75.0%和42.9%,P <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采用系统、针对性护理,能有效减轻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让患者舒适的度过后的时光。
作者:曹彩芳;吕晓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