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术后护理

刘艳红;刘建平;陈泳;敖亚洲

关键词:甲状腺, 并发症, 预防, 术后护理
摘要:目的:对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术后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采取2013年4月份至2014年7月份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1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对这21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院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术后护理,21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已有203患者痊愈,术后共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术后切口内出血2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甲状旁腺损伤导致低钙抽搐5例。结论:针对甲状腺疾病,充分的术前指导以及术后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积极心理学在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干预中的应用

    临床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对其即将踏上的护理岗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一特殊阶段的特点,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以一种积极乐观的理念进行训练,促进临床实习护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证护理事业的发展与壮大。

    作者:李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静脉治疗护理学组在 PICC 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影响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护理学组在 PICC 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12月为对照阶段,2013年1月-6月为实验阶段,于实验阶段成立静脉治疗护理学组,对 PICC 带管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对照阶段则按照常规护理模式给予延续护理,比较两阶段患者发生导管脱落等并发症的几率。结果:实验阶段所选取的50例患者经上述护理后,导管脱落及导管感染的患者分别为1例(2.0%)和2例(4.0%),均低于对照阶段患者的发生率;且实验阶段导管维护依从性高的患者为47例(94.0%),明显高于对照阶段患者。三项指标的组间比较结果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脉治疗护理学组能够有效改善 PICC 带管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质量,尽可能地降低导管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可广泛使用。

    作者:袁春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浅谈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例确诊的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疝修补手术,分析比较参与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在手术实施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实验组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相较于接受传统疝修补术的对照组患者均有减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翁红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人院宣教、提高病人对病人的认知、饮食护理、用药护理、改变不良行为指导、运动指导等方面实施优质护理。结果:患者对本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100%,对疾病的认知以及不良生活行为的改善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通过优质护理的实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以及不良生活行为等方面的改善,有效地改善了医患关系,使患者能够主动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陈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进行治疗,并将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第6和12周,患者的 SBP 和 DBP 均有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本组共38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8.33%。共有7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结论: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高血压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临床疗效显著,控制不良反应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振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门急诊输液室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

    目的:探讨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针对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对应的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或对策。结论:门急诊输液室通过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周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探讨人性化护患沟通技巧在泌尿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患沟通技巧在泌尿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接受住院的泌尿科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患沟通技巧进行护理。结果:实验组服务态度满意率95.0%、沟通技巧满意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人性化护患沟通技巧在泌尿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潘春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采取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并给予精心的护理,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本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7-14天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理想的患者83例,血糖控制并不理想的患者27例;其中发生1-2次低血糖的患者11例,皮下产生硬结、针眼处发红4例。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需要注意置泵前与置泵后的护理全面而专业,以保证胰岛素泵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胡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大株红景天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大株红景天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观察组应用大株红景天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疗效及心绞痛疗效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高、低切变率全血黏度,D -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株红景天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可有效降低全血黏度,减少纤维蛋白原,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冠脉血流,改善心电图缺血样改变,缓解心绞痛,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嘉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肾病综合征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护理对策

    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现状,并对其护理措施进行分析讨论,以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心理调节能力和应对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陈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5E 康复模式对血液净化病人透析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5E 康复模式对血液净化病人透析质量的影响,确保治疗和护理工作正常运行。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9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进行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护理,观察组予以5E 康复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等指标的清除及下降率。结果:经过不同方法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等指标的清除及下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5E 康复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液净化病人透析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存活时间,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温玉;叶琼玉;王燕;黄巧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新形式下护理人员压力原因分析和解决对策

    目的:探讨新形式下护理人员所产生的压力原因及解决对策。方法:分析压力原因,找到解决压力的方法,使护士正确面对压力并掌握应对技巧减少压力源。结果:通过认真了解护士的形成压力的原因,采取有效解决对策,改善了护士压力状态提高了护理管理效益。

    作者:张菊梅;刘青莉;马永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95例老年患者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特点。方法:对95例经动态心电图监测的老年人心律失常进行分析。结果:95例患者中房性心律失常多见,发生106例次(57.2%),其次为室性心律失常35例次(13.9%)。窦性心动过缓11次(5.9%),交界性心律失常10例次(5.1%)。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查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临床上发现老年人心律失常重要的有效的诊断工具。

    作者:钱婕;严文芹;苑广梅;程改存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护理

    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的综合护理措施及效果,以减少患者放疗的不良反应。总结10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出现的放射性皮炎、疼痛、口腔黏膜、颈部皮肤破损,通过护理提高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痛苦,使患者获得佳治疗效果。

    作者:黄满菊;李亚芳;欧利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观察紧急气管插管技术在小儿急救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观察紧急气管插管技术在小儿急救中的应用体会。方法:资料随机选自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儿科急诊收治的危重患儿40例,统计紧急气管插管的临床资料,对患儿一次完成插管需要的时间和次数进行分析。结果:行紧急气管插管术后,插管成功率高达97.5%。且插管越早越能提高挽救生命的成功率,插管需要的时间越短越能减少患儿的死亡率,同时有效避免了未能预见的病情变化。结论:气管插管技术是一种抢救危重患儿的有效急救措施,成为了挽救危重患儿生命的为有效的方法,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儿科急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王淑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ELISA 检测乙肝两对半的影响因素

    目的:对 Elisa 法对乙肝两对半的检测产生的影响,做有关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我院自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接收的乙肝两对半检测患者124例,根据其相关的资料分析 Elisa 对乙肝两对半检测产生的影响。结果:得出 Elisa 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的影响因素有试剂盒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检测人员和采集的标本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加样过程中的影响、药物的影响等。结论:对于乙肝两对半的检测,采用 Elisa 法检测需要根据其具体的影响因素,排出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陈金图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探讨78例中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中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体会,为指导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及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8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找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总结在临床治疗中的临床护理工作。结果:表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的影响因素分为保护因素与危险因素两种,其中骨密度属于保护因素,年龄大、长期低钙饮食、发生跌倒、脆性骨折史为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可从饮食、体育锻炼及药物等多方面进行干预,他们具有自身典型的特点与特殊性,需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护理。

    作者:李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移动医疗平台建设面临的技术要求与推广难点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移动医疗逐渐被人们所熟识,它不仅代替人工完成诸多临床诊疗工作,同时还兼具移动互联网高效、便捷的优点。虽然移动医疗具备了诸多方面的优势,但是移动医疗的建设和推行,还面临着多方面的困扰:无线网络所具有的不稳定性、受干扰性差;诊疗信息系统与诊疗设备的接口融合;各个诊疗关系链中利益群体的冲突关系;以及国家政策法规对移动医疗技术的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作者:黄和洵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脑梗死的相关性,并深入探究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于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就医的脑梗死患者62例作为实验组,记为 A 组,另选62例体检健康者(诊断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记为 B 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维生素 B12、叶酸(FA)等,并将测试结果做比对分析。结果:A 组患者重血浆 Hcy 水平高于正常水平的比例(41.9%)要明显高于 B 组健康者的(8.06%)(P <0.05),就平均血浆 Hcy 水平,A 组也要明显高于 B 组。关于 Hcy 血症的严重程度,A 组的中型和重型比例明显较高(P <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脑梗死有较密切的关系,是促使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关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诱因主要为叶酸和维生素 B12的缺乏。

    作者:那春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新生儿肺出血及预后影响因素的探究

    目的:研究探索新生儿肺出血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寻找积极的预防和治疗的措施。方法:回顾性的分析研究我院2010年1月到2014年3月的47名肺出血的新生儿患者,命名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的没有发生肺出血的新生儿47名作为对照研究对象,命名为对照组。从两组新生儿的性别、体重、出生胎龄、并发症疾病等因素上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影响新生儿肺出血及预后的因素。结果:两组新生儿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P >0.05);研究组的新生儿的体重,体温,胎龄都明显比对照组的新生儿低(P <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新生儿的并发疾病有明显差异(P <0.05),研究组新生儿多伴有循环衰竭、严重感染、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等疾病。结论:影响新生儿肺出血及预后的主要因素有新生儿的体重、胎龄和循环衰竭、严重感染、代谢性酸中毒、呼吸衰竭、低血糖等疾病。要尽早的发现并预防这些因素,避免新生儿肺出血的发生,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

    作者:王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