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硬化性血管瘤1例诊治并文献复习

吴伟彬;张健

关键词:肺硬化性血管瘤, 肺肿瘤
摘要: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胸腔镜下肺硬化性血管瘤切除术,并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体检发现左肺上叶结节入院。胸部增强 CT 发现左肺上叶舌段可见一结节灶,边界清楚,约11×9mm。患者在全麻下接受胸腔镜手术切除肺结节。术后病理结果报告肺硬化性血管瘤。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主要方法,术后预后良好。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老年性带状疱疹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带状疱疹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针对患者不同皮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进行疼痛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50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经治疗及个性化护理后全部治愈出院。结论:为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做好局部皮肤护理、全身护理及健康教育,能有效0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俞卡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和相对不足,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伴有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与遗传、自身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系统损害。1996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把糖尿病教育列为糖尿病防治的五大措施之一,即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糖尿病教育和自我血糖监测[1]。近几年来,我们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按照国际联盟要点,因地制宜地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高小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小儿哮喘运用综合外治法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小儿哮喘运用综合外治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间诊治的160例哮喘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所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80例患者运用常规的洗衣实施治疗,观察组的80例患者运用针灸、中药贴敷以及穴位注射等综合外治法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中,42例显效,34例有效,4例无效,未见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有效率达到95.00%;对照组患者中,32例显效,30例有效,18例无效,有1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有效率为77.50%,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哮喘采取综合外治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效果明显提升,对患者来说安全可靠,副作用小,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亚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观察硫酸镁在临床上治疗妊高症的效果及其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硫酸镁在临床上治疗妊高症的效果及其影响。方法:选择自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在我院妇产科的120例妊高症患者,进入研究的所有患者均采取静脉点滴配合硫酸镁进行治疗。将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各种症状及临床指标的变化进行对比,同时统计进入研究的所有患者通过采取此方法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从而分析硫酸镁在临床治疗妊高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产生的影响。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进入研究的大多数患者的血压都呈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且下降前后的数据差异显著(p <0.05),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0%,在产妇生产后出现大出血的患者有3例,无其他明显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总概率为2.5%,且新生婴儿不存在不良症状的发生。结论:硫酸镁用于妊高症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孙文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复方桑忍颗粒熏洗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桑忍颗粒熏洗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0例急性软组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冷感型好及施予以外部敷贴,观察组应用复方桑忍外洗颗粒予以外部熏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应用复方桑忍外洗颗粒的观察组其于治疗过程中,各项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这之中瘀斑、肿胀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但压痛改善情况却补给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于急性软组织损伤临床诊断过程中,应用复方桑忍外洗颗粒,有助于改善瘀斑、肿胀状况,且疗效较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剑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唇腭裂患儿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唇腭裂患儿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数据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唇腭裂患儿18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9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记录并分析两组相关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费用开支显著少于对照组,家长焦虑、敌对评分都较对照组更低;患儿出血、营养不良及呼吸道阻塞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唇腭裂患儿围手术期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爱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螺旋 CT 三维成像技术在上颌骨额突骨折中的应用之我见

    外鼻位于面部中央易受到打击而致损伤,构成骨性鼻腔的鼻骨及上颌骨额突更易受到波及。螺旋 CT 三维成像技术检查使其诊断率大大提高,故伤后怀疑有上颌骨额突骨折者,应在第一时间做此检查。

    作者:李义军;王超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556例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与生殖健康咨询分析

    目的:探究与分析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以及需求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56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对其采用调查问卷以收集相关数据。结果:关于计划生育咨询所占比例高,但对于生殖保健咨询所占比例低,提示育龄妇女对于生殖健康知识的需求进一步提高,这就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宣传范围。结论:在日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应加强生殖健康咨询的广度及深度,从而尽可能满足广大育龄期妇女对于生殖健康以及性知识服务。

    作者:郝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7%,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比较显著(P <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9.4%,低于对照组的37.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许舒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两癌筛查结果分析和护理管理分析

    目的:对我院两癌筛查和护理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我市600名妇女进行两癌筛查,对于乳腺癌筛查,选用了乳腺彩超检查及乳房视触诊断,对于宫颈癌采用宫颈脱落细胞巴氏涂片和妇科常规检查相结合,从而更好的了解我市妇女的健康状况和保健意识,为以后相关疾病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结果:本次筛查中共发现乳腺癌358例,占59.67%,发现宫颈癌391例,占65.17%。结论:对我市进行两癌筛查不仅可以有效的筛查出乳腺癌和宫颈癌患者,而且对于提高妇女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值得在各地区普遍推广。

    作者:孙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使用红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78,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7.75,P <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临床疗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礼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肺隐球菌病 CT 表现(附17例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 CT 表现,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隐球菌病术前胸部 CT 表现。结果:病变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或肿块,单发7例,多发10例,单发或多发合并斑片状影7例,病灶中边缘光整3个,模糊或不规则28个,9个伴有晕圈征,6个伴有坏死或空洞,4个见支气管充气征。结论:肺隐球菌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与 CT 不符,多个病灶有集中趋势,结节与斑片并存,边缘有晕圈征时应考虑到本病可能。

    作者:杨一春;陈潭辉;李燕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6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在对症及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总有效率71.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爱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宫腔镜诊断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断治疗方法在异常子宫出血疾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异常子宫出血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妇科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异常子宫出血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B 超检查及超短波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宫腔镜诊断治疗方法,比对两组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阳性检出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通过采用宫腔镜诊断治疗方法,阳性检出47例(94%)、手术时间(18.5±7.5)min、术中出血量(12.0±8.0)ml、并发症3例(6%),明显优于对照组36例(72%)、(25.5±4.5)min、(15.0±6.5)ml、10例(20%),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显著,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腔镜诊断治疗方法具有检出率高、疗效好等特点,能够成为临床治疗宫腔内良性病变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疾病的首选方法,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张志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病患的临床护理方式与效果。方法:通过对我院在2013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病患进行随机性抽取7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析两组护理方式产生的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由于采用了特殊的优质护理而在患者并发症情况上优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结果,护理效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病患的护理中采用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病患术后护理效果,让病患可以尽早康复出院,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可能性,其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

    作者:蔡红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双子宫同时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双子宫同时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在我站接受节育的1例双子宫妇女人工流产术后立即同时在两个宫腔内各放置吉妮环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结果:第一次随访月经量稍多,彩超发现环位正常,无明显不适。第3、6、12个月各做彩超一次,环位正常,月经量及周期异常,无腹痛、腰痛症状。第32个月彩超检查,双子宫大小正常,环位正常,双附件无异常。结论:放置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安全、经济、简便、长效的避孕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常麦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浅谈64例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64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病情观察、提供舒适环境、翻身及体位引流、雾化吸入、吸氧、排痰护理、防治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新生儿肺炎患儿加强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情况,同时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管理

    目的:通过分析不良事件发生原因,采取措施,减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加强护士法律法规的学习,改善医院环境和配套设施。结果: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和防范医疗风险,确保医疗安全。

    作者:顾志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宫颈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性以及预防研究

    目的:对宫颈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性进行研究,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宫颈癌早期筛查的8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被选入研究的患者都使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进行两年的随访。结果:通过研究可以发现820例患者中,生殖道感染的患者478例,人乳突瘤病毒(HPV)感染的患者有76例,发生癌前病变的患者有71例,已发生原位癌的患者有24例。根据检查结果,对95例发生癌前病变以及原位癌的患者进行治疗,随访跟踪两年,只有1例患者复发宫颈癌,复发率为1.05%。结论: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在发生宫颈癌前病变以及早期宫颈癌的患者的检查中具有很高的检出率,这样就可以做好早期的预防、发现以及治疗,极大地减少了宫颈癌的发生,同时也降低了宫颈癌死亡率。所以,应该对育龄妇女做好宫颈病变筛查,值得广泛地推广和应用。

    作者:郭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导乐分娩对降低剖宫产率的作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导乐分娩的方式方法,观察其对于低剖宫产率的作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28例初产妇划分为导乐分娩组与常规分娩组,每组人数64例。根据组别,对导乐分娩组产妇实施导乐分娩护理措施,对常规分娩组产妇实施常规的分娩护理措施。结果:导乐分娩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为25.00%(16例),常规分娩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为43.75%(28例),对比差异呈现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同时,导乐分娩组产妇的各个产程时长以及产后2小时的阴道出血量,也明显的低于常规分娩组产妇,对比差异同样呈现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常规分娩护理措施而言,导乐分娩护理措施能够明显降低产妇剖宫产率,并且能明显加快产程,减少产妇产后2小时阴道出血量,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作者:郜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