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霞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7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0例患者中治疗前明确诊断39例,误诊31例。两种方法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6,P<0.05)。结论:阴道彩超的应用可使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早期确诊。病灶清除能提高本病的治愈率。病灶清除的方法依病灶侵入的深度不同而异。为避免大出血及子宫切除,病灶深入肌层者应首选开腹或腹腔镜下病灶切除。
作者:侯迪;刘亚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TCMI)是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纯化、精制有效成分后制成供注入人体的无菌制剂,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注射用浓溶液[1]。药物既有治疗作用,又有不良反应甚至毒性。为了使中药注射剂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下面对其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李靖;周峻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病历资料患者,男,61岁。因腹部被马蹄伤致腹部闭合伤5天,在当地卫生院住院治疗,(因条件限制,未能作任何辅助检查)。期间因间断发热(T 38℃~39.5℃),一直用抗生素治疗无好转,于2011年7月20日转入我院。我院B超检查,X线腹平片及胸腹联合透视,腹部内有少量膈下游离气体及液性暗区;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入院诊断:①腹部闭合性损伤;②肠破裂;③弥漫性腹膜炎,急诊行腹部探查手术,术中见小肠共3处破裂,大裂口约2cm ×1.5cm。均可见肠内容物溢出,并合并两处小段肠管坏死,腹腔内大量肠内容物污染,即给予大量温盐水冲洗腹腔后,行坏死肠段切除,肠端端吻合术,破口修补,同时腹腔内留置两根橡胶引流管,持续胃肠减压,抗生素抗感染,补液,输血等治疗,病人术后3天生命体征正常平稳。于术后第8天拔出引流管,之后病人再次感觉腹部不适,考虑腹腔有黏连所致,予对症处理,未引起重视。拔管后第5天病人开始出现发热(T38℃~39℃),腹痛、腹胀等症状,急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高达25×109/L,腹部B超提示腹盆腔内有积液。考虑有破裂口修补处漏或肠吻合端漏,而营养治疗未见好转。二天后再次行腹部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腹腔内容物约300ml,冲洗净后探查原破口及吻合端均未发现异常,然后再仔细探查,后发现乙状结肠与直肠移行处有一约0.8cm ×0.8cm大小的破裂口,周围见网膜包裹。破口处见肠内容物溢出,故行近端造瘘,远端封闭手术。术后积极抗生素抗感染、补液、静脉营养等治疗,1个月后病人带粪袋出院,建议3个月后返院行再次肠吻合术,但随访病人终未返我院治疗。之后由于病人及家属拒绝我们的随访,故情况不明。
作者:罗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凝血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出现的异常结果,同时对其结果真实性和相关的对策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8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4680例患者的凝血检验APTT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其中异常患者162例,同时对异常患者进行静脉采集血液复查,对两次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首次对患者的检查结果和再次复查的结果有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凝血APTT检查时,样本的采集和处理以及分析都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对出现的异常结果需要进行再次采集血液进行复查,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杨保堂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不同肠内营养方式针对ICU患者所使用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入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患者共计64例,依据所使用的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模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2例。给予两组患者全肠内营养插管,营养剂一致,观察组采用鼻肠管插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则采用鼻胃管插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产生率、肠内营养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及进入ICU的时间。结果: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不同的肠内营养支持策略治疗后,其肠内营养指数均的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产生情况,观察组(21.0%)低于对照组(6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5.2±1)d,入住ICU时间为(7.6±1.4)d,对照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9.2±1.7)d,入住ICU时间为(12.2±1.6)d,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患者采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所导致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采用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入住ICU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机械通气时间相比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组也有着明显的改善,针对临床ICU采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对其进行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策略要好。
作者:黄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近几年来,糖尿病患病率一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低血糖的发生率也明显上升。低血糖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浆葡萄糖浓度过低使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兴奋及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组症候群,其症状复杂而不典型,并且诊断困难,应当引起高度重视[1]。低血糖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一般以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 mmol/L作为低血糖症的标准。正常人血浆葡萄糖空腹和餐后波动在3.3~8.9 mmol/L。糖尿病低血糖的临床表现有神经源性(自主神经)症状:肌肉颤抖、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皮肤感觉异常等;神经组织糖缺乏症状:神志改变、性格改变、虚脱、乏力、认知障碍、抽搐、昏迷等。轻者可通过进食糖很快缓解症状,重者如不及时抢救则可危及生命。因此,关注社区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陆雪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牛皮癣与关节炎的关系,国内曾见过少数报道,以往曾把本病列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变形,因为二者临床及尤其X线改变难以区分。本文搜集33例典型牛皮癣关节炎,观察分析其X线特点,并同51例类风湿关节炎进行X线对比鉴别。
作者:王学义;王闻;栾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法治疗胃癌术后脾虚血瘀证的理论与临床分析。方法:将2011年7月~2013年1月入住我院肿瘤科的46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健脾化瘀法加化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的方法,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毒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脾虚及血瘀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瘀法为治疗胃癌术后脾虚血瘀证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效果较好,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邹景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总结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静脉溶栓治疗,给予溶栓的特殊护理,比较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血管再通、并发症等改善明显,护理治疗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结论:在护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方面,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好于常规治疗。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给予有效及时的护理,及早发现、及早护理,降低病人的并发症及病死率。
作者:唐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银杏叶片治疗31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62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其基础上加服银杏叶片,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达总有效的人数较对照组达总有效的人数明显增多,多25.8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叶片结合消心痛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孙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妊高症患者临床有效治疗与护理措施。方法:对35例妊高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治疗方法、护理措施、治疗与护理结果等。临床对妊高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遵循镇静、解痉、降压、扩容以及利尿原则,必要时给予抗凝措施,可适时终止妊娠;妊高症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进行全面护理,内容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给药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产时护理、健康教育等。结果:35例妊高症患者均顺利完成分娩,分娩成功率为100.00%,未出现母婴死亡现象。分娩方式:经自然分娩患者为11例、剖宫产患者为24例。2例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其中1例为产后出血,1例为手术切口感染,均经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后痊愈出院,并发症发生率为5.71%。结论:对妊高症患者进行及时确诊,并采取正确的治疗与护理措施,能够尽量确保患者分娩成功率,保障母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景英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100例于2010年3月~2012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预防感染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对全部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预防感染护理,手术进行顺利,术后没有1例患者出现感染现象,感染发生率为0,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结论:为了降低眼部感染发生率,保证治疗效果,有效改善和优化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合理的术前、术中和术后预防感染护理。
作者:戴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脑出血是一种脑实质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诱发脑出血的因素主要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和情绪激动等。尤其是近几年外伤的原因,导致脑出血突然发生,常常令患者和家属不知所措,而且对于临床救治也出现许多疑问,尤其是手术治疗的时机,治疗不当的话很容易引起脑出血后遗症。
作者:刘晓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我国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开设芳香疗法教学可行性。方法:对两校2011级、2012级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生问卷调查,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评定,并进行相关性整理分析。结果:同意开设芳香疗法课程的人数居多,差异性显著,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设芳香疗法教学势在必行,但必须进行包括理论和实验在内的一系列课程设置的研究。
作者:魏永鸽;杜柯;徐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分析13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烫伤的原因,针对性进行护理干预,通过医患预防意外烫伤理念的建立和措施运用,病房实际意外烫伤发生率明显下降,说明预防烫伤干预理念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陈秋林;俞雪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不中安全隐患现状,探讨其对策。方法:通过对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策略。结果:有效避免了护理过程中很多不安全隐患的发生。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应注意对不安全隐患的防范,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避免护理差错事故,提高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刘学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近看医疗科技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多项疑难杂症治疗方案均已获取,但因医疗科技增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部分疾病不得不应用高强度的化疗药物及免疫抑制剂,加之长期住院及各种导管在体内滞留,使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临床病死率显著提高,因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缺乏特异临床表现,通常错过了理想的治疗时机,而临床的微生物学检验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婷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股静脉穿刺后不同按压方法效果观察。方法:将600例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拔针后采用改进新方法按压为观察组,传统方法按压为对照组;0.5小时后观察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结果:观察组按压方法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局部组织受损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改进新方法按压方法对新生儿股静脉穿刺后拔针按压值得推广。
作者:巩礼梅;彭建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枸橼酸铋钾是治疗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良药,也用于复合溃疡、多发溃疡、口腔溃疡和糜烂性胃炎等,并能杀灭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良好的胃黏膜保护剂,是国际医药界推崇的新型胃药。在合成枸橼酸铋钾的过程中,都需要制备中间体次硝酸铋和使用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水,因此寻找合适的合成工艺来合成枸橼酸铋钾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周志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眼睑黄色瘤特点与治疗情况。方法:选取眼睑黄色瘤患者24例(48眼),观察病情,根据眼睑及周围皮肤松弛度实施黄色瘤、眼睑皮肤切除与移植手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3眼黄色瘤分布于上眼睑皮肤内侧部分,15眼黄色瘤在上、下眼睑处对称分布,生成黄色瘤部分皮肤与周围正常皮肤分界明显,本组患者黄色瘤均未见自行吸收。经过规范手术治疗与优质护理,24例患者均顺利切除眼睑黄色瘤、眼睑张力恢复,术后随访2年,均眼睑外观形态良好,未见明显瘢痕组织,无病情复发。问卷测试结果显示,24例患者均对治疗满意。结论:眼睑黄色瘤在发病群体、分布位置、形态方面有明显特点,及时、规范的切除与移植手术治疗是消除黄色瘤、保持皮肤美观的重要手段。
作者:范存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