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例剖宫产术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急救护理

夏兰珠

关键词:剖宫产术, 仰卧位低血压, 胎盘血流量, 血压下降, 心排出量, 下腔静脉, 胎儿窘迫, 妊娠子宫, 抢救措施, 临床表现, 快速输液, 呼吸困难, 平卧位, 发生率, 状态, 运用, 孕妇, 压迫, 血管, 吸氧
摘要:由于孕妇处于平卧位时,其巨大的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降低,血压下降,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1]。临床表现为低血压、呼吸困难、脉搏细弱、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危急状态,进而可导致胎盘血流量下降及胎儿窘迫。如不及时发现和积极处理可危及母子生命。我院近两年有75例剖宫产术病例中发生典型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4例,发生率约占5%,经及时调整卧位,快速输液、吸氧及缩血管剂运用等抢救措施,均转危为安,顺利地进行了手术。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探讨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心。做好穿刺前血管的选择,在穿刺部位上方6~10cm处扎止血带,将传统的拍打法改为揉搓及按压,尽量使血管充盈,嘱病人手指自然放松,呈半握拳式。主张在静脉正上方直接穿刺进针。使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角直刺静脉,见回血后降低角度5°~10°,顺静脉走向将留置针送进血管0.2~0.5cm,挤压输液管导管检查回血后打开输液开关,送软管。在穿刺时,如不慎致血管破了,而该血管近心端还完好无损时,建议暂缓拔出留置针,先按压穿刺血肿处一分钟,再退出针芯少许,沿血管走向缓慢送软管。结果: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为患者治疗、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结论:使护士的穿刺技能得到提升,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作者:庞晴;黄秋鹏;何霁;袁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患者药物自备率中的应用

    总结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患者药物自备率中的应用体会。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患者药物自备率为活动主题。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原因,设定预期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药物自备率由72%下降到0。

    作者:王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24例眼睑黄色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眼睑黄色瘤特点与治疗情况。方法:选取眼睑黄色瘤患者24例(48眼),观察病情,根据眼睑及周围皮肤松弛度实施黄色瘤、眼睑皮肤切除与移植手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3眼黄色瘤分布于上眼睑皮肤内侧部分,15眼黄色瘤在上、下眼睑处对称分布,生成黄色瘤部分皮肤与周围正常皮肤分界明显,本组患者黄色瘤均未见自行吸收。经过规范手术治疗与优质护理,24例患者均顺利切除眼睑黄色瘤、眼睑张力恢复,术后随访2年,均眼睑外观形态良好,未见明显瘢痕组织,无病情复发。问卷测试结果显示,24例患者均对治疗满意。结论:眼睑黄色瘤在发病群体、分布位置、形态方面有明显特点,及时、规范的切除与移植手术治疗是消除黄色瘤、保持皮肤美观的重要手段。

    作者:范存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92位出现高热惊厥的患者,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有46位患者,对照组的患者采取西医的治疗方式,观察组的患者此基础上使用清开灵注射液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是97.7%,对照组患者为82.5%,在有效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都出现较轻的不良反应,都能自行得到缓解,不会对治疗产生影响。结论:对于小儿高热惊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退热较快,疗效比较理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张维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相关因素探究及治疗措施研究

    目的:探究糖尿病(TDM)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治疗方案及危险因素,并为该病治疗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2月~2012年8月收治的132例糖尿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分别设A、B、C组,每组各44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而A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B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C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果:C组临床疗效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糖尿病病史、存在肺部基础性疾病。结论: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应用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另外,通过控制血糖及肺部基础疾病,能预防TDM并发CAP的发生。

    作者:胡湘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临床治疗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进行临床诊治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1年6月~2012年12月急诊内科昏迷患者78例,将未对78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与护理之前作为对照组,将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之后作为实验组,对比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昏迷指数(GCS)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从不同昏迷程度方面看,无论是浅昏迷患者、中度昏迷患者,还是深昏迷患者,与治疗前相比,GCS评分均有所提高;从病因角度看,无论是脑血管意外、中毒、颅内感染患者,还是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与治疗前相比,GCS评分均有所提高。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诊内科昏迷患者,根据其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做好护理干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其GCS评分,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赵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过程中要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讲解有关留置针护理知识,如留置针留置肢体时要避免过度活动,对长期输液患者,指导其自行保护血管,在用药结束后经常轻轻按摩四肢末梢血管和轻搓手、足背,做手部伸握动作、局部进行热敷等,以增加血液循环及血管弹性,减低脆性等。结果:在抢救病人的过程中更加证实了留置针应用的好处,取代了头皮钢针。结论:通过实践认为静脉留置针可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而且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盘桂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凝血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异常结果的真实性及对策

    目的:探讨和分析凝血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出现的异常结果,同时对其结果真实性和相关的对策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8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4680例患者的凝血检验APTT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其中异常患者162例,同时对异常患者进行静脉采集血液复查,对两次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首次对患者的检查结果和再次复查的结果有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凝血APTT检查时,样本的采集和处理以及分析都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对出现的异常结果需要进行再次采集血液进行复查,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杨保堂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壳聚糖制作组织工程软骨支架的研究

    目的:探讨在动物体内,利用新型生物材料壳聚糖制作软骨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在体外,将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种植于多聚赖氨酸包埋的壳聚糖支架上。体外培养4周,对组织工程软骨进行标本观察,HE染色,检测软骨内DNA含量。结果:制备的复合支架成形良好,交联后的机械强度明显提高。结论:壳聚糖适合细胞的贴附生长,可作为间充质干细胞的载体。

    作者:瞿桂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对照组给予异长春花碱联合顺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9例,稳定或者无变化12例,进展5例,总有效率为34.62%;对照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或者无变化12例,进展6例,总有效率为30.7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毒性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轻,患者易于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西瓜霜喷雾剂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要点

    目的:探讨西瓜霜喷剂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2月对9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西瓜霜喷剂治疗,每周2~3次,3个月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其疗效,治疗期间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与健康知识指导。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采用宫颈炎疗效标准评价,80例痊愈,10例好转,一次性治愈率88.9%,有效率100%。结论:西瓜霜喷剂配合系统化护理能显著促进慢性宫颈炎创面愈合,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廉验有效、患者易接受等优点,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一种良好方法。

    作者:王秀芳;俞仙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颈动脉内膜增厚与脑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增厚和颅内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50名年龄40~59岁的飞行驾驶员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将50名颈动脉内膜增厚的患者(病例组)与和100名正常人(对照组)分别进行头颅MRA检查检查。结果:病例组50人,其检测率为40%(20/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10/100),P<0.01。结论:颈动脉内膜增厚与脑动脉硬化密切相关。检测出颈动脉内膜增厚的患者对预防脑血管硬化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敬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普外科伴糖尿病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普外科伴有糖尿病的高龄患者在围术期的护理干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普外科疾病伴有糖尿病的高龄患者48例围术期的护理体会。结果:本组患者的普外科疾病均得到治愈,平均住院时间是10.6天,住院期间切口积液裂开者3例,切口感染者1例,肺部感染者2例,通过积极的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在围术期对普外科伴有糖尿病的高龄患者予以积极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谢月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X射线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发展及应用探讨

    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首先阐述了X射线的成像原理,并且介绍了X射线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发展以及应用情况,给广大同仁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为X射线在我国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意义。

    作者:任春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加强责任制护理是搞好整体护理的基础

    目的:通过对医院护士的临床护理现状,分析其责任制情况,并指明加强医院护士责任制护理是搞好整体护理的前提和基础。方法:通过理论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对于医护人员在临床护理的责任制状况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医护人员的护理责任制相关性分析研究认为,加强责任制护理,是搞好整体护理前提,通过责任制护理,可以使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临床上加强护理诊断的正确性,就可收到满意的护理效果。结论:加强责任制护理,能够加强护士对患者的责任心和对患者的责任感,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质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因此,要强化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与护理措施

    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TCMI)是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纯化、精制有效成分后制成供注入人体的无菌制剂,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注射用浓溶液[1]。药物既有治疗作用,又有不良反应甚至毒性。为了使中药注射剂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下面对其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李靖;周峻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静脉留置针脉冲式正压封管三种封管液的效果评价

    目的:通过对静脉留置针三种不同封管液同时使用正压式封管方法产生的效果进行比较,为临床护理提供高效的封管方式,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方法:选择2012年9月在我院内一科住院治疗的87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组29例,A组0.9%氯化钠5ml;B组62.5U/ml肝素液3ml,C组125U/mL肝素液3ml,统一用脉冲式正压封管,观察三组留置针封管后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堵管例数。结果:A组堵管率高,留置时间短;C组堵管率低,留置时间长。A组和B组、B组和C组、A组和C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脉冲式正压封管结合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显著延长直管时间。

    作者:吴美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神经根性颈椎病在肌电图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肌电图(EMG)对于神经根性颈椎病的诊断指导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2011年的颈椎病患者86例,经肌电图诊断,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49例。其中男患者32例,女患者17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41岁。对所有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入院时及手术治疗1个月后的肌电图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入院时49例患者中,双侧受损12例,左侧或右侧单侧受损37例。经治疗后41例患者病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8例患者无明显疗效。结论:肌电图可作为诊断神经根性颈椎病的一项可靠的诊断手段,并可作为神经根性颈椎病的临床评定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巧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药物治疗进展

    2011年修订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诊断、处理、预防全球策略修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目标包括:其一是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和减轻患者的临床表现;其二是降低患者未来健康恶化的风险,例如反复发作的COPD急性加重[1]。并且将急性加重的历史作为评估COPD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大量文献已证实了急性加重风险高的患者,FEV1下降更快,健康状态恶化更迅速,导致更高的住院率、死亡率。因此,预防反复COPD急性加重的药物治疗也是稳定期COPD治疗重要内容。

    作者:陈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中的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日益蓬勃发展,各行各业在不断地变革,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对医疗水平和就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对手术室护理的要求趋于人性化。人性化护理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从患者内心深处的需求出发,尊重患者、关怀患者,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并增加术后获得大程度功能恢复提供了可能性。在手术室护理中为患者提供满意的人性化护理,可以使患者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而且有利于医疗质量的提高。

    作者:牟婉兰;王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