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的临床探析

胡德红

关键词:产后出血, 剖宫产, 自然阴道分娩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特点,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0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的特点.结果 出现产后出血情况的产妇38例,其中剖宫产产妇22例,自然阴道分娩产妇16例;产后2小时内出现出血情况30例,2-24小时之间出血8例;自然阴道分娩产妇中子宫收缩乏力引发出血8例,软组织损伤引发出血2例,胎盘粘连或残留引发出血4例,其他情况引发出血2例;产后出血性休克患者5例,采取输血手段进行救治6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率和出血量均大于自然阴道分娩.结论 剖宫产较自然阴道分娩更容易出现产后出血情况,在临床过程中应该鼓励具备条件的产妇进行自然阴道分娩,在进行剖宫产手术时应该严格手术操作,有效预防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的发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更换人工心脏起搏器手术的护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由人工心脏起搏器发入脉冲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板传导刺激心脏,使之兴奋和收缩,从而代替正常心脏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地搏动,起搏器的电池都有一定的寿命,当电池耗尽时要立即更换起搏器,否则会因起搏器失去功能而危及生命.

    作者:吴爱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铅作业工人血常规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铅作业对工人血常规的影响.方法 以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469人为铅作业组,不接触铅和其他职业危害的健康人员173人为观察组,对两组人员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在日本光电公司MEK-6318K全自动血球分析仪上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铅作业组和对照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铅作业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长期接触铅对白细胞和血小板基本无影响,但可导致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和红细胞数减少.

    作者:路娜娜;马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

    目的 分析妇康炎胶囊联合中药红核洗液外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1年6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按随机原则将予以妇康炎胶囊联合中药红核洗液外用90例,标为观察组;90例予以口服氧氟沙星和甲硝唑,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90%,有效率98.89%,较对照组74.44%、90%疗效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康炎胶囊联合中药红核洗液外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综合方式行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方式行糖尿病(DM)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20例,均为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DM患者,按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个体化、多方式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的血糖值、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自我管理水平.结果 干预组血糖水平、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结论 综合方式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可促进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增强自我保健,改善不良生活习惯,从而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陈雪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护理教学查房改进后的实施与效果

    目的 观摩有经验的护士技术操作示范、规范基础或专科的护理操作规程、临床应用操作技能的技巧等.通过演示、录像、现场操作等形式,不同层次的护士均可成为教师角色.提高教学查房的效果,拓宽护生知识面,提高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及口头表达能力.方法 由病区的高级责任护士以上人员或带教老师组织的护理教学活动.通过收集资料、确定护理问题、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反馈护理效果等过程的学习与讨论,帮助护士掌握运用护理程序的思维方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规范护理流程、了解新理论.结果 通过一年实践,进一步规范了护理教学查房,拓宽了查房内涵,激发了护士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增加了专业知识.结论 护理教学查房改进后更适合年轻护士的参与管理意识,充分发挥潜能,提高整体素质,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培养和整体护理的开展.

    作者:张学琴;丁冬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胃癌肿瘤部位对手术术式选择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的肿瘤对胃癌手术术式选择的影响,并进行讨论.方法 对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20例患者进行调查随访,资料研究,并分析术中情况,术后恢复状况.结果 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死亡1例,我院随访15例,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1%,44.2%和23.6%.结论 根据肿瘤发生部位不同选择正确的手术术式,是提高胃癌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术后恢复率的必要条件.

    作者:吴凯;赵小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临床探析

    目的 对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6年2月份至2012年6月份收治的24例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析并发感染的诱因,并探寻有效的处理方法.结果 依据患者病情,我院选取灌注引流术、病灶清除术或者取出内固定物,有效控制了切口感染,随访发现,无一例出现复发情况,预后情况良好.结论 针对脊柱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需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随后采取灌注引流术、病灶清除术等有效措施,清理创面,可以有效控制临床症状,收到良好的预后效果.

    作者:李雅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新形势下医药企业药品质量监督工作探讨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健全的进程中,我国医药行业得到了广泛而迅速的发展.但是由于医疗机构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尚短,我国很多国产药厂的生产力水平还有待加强,而由于国产药厂的简陋而重复的作业形式、进口药品的大量引进、流通环节过多等原因造成药品虚高定价,医药市场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在药品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严抓药品质量监督工作,保证人们用药安全是当前各医药部门的重要职责和任务.近几年随着药品监管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家对药品检验工作的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医药人员的职业素质的不断提升以及医疗器械的不断更新等使药品检验工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各医疗机构对于药品的监管也逐渐得到了完善.本文从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出发,提出加强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措施,以保证药品质量.

    作者:张秀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04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标准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胃宁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1%,传统的三联疗法总有效率为73.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显著提高HP的清除率,有效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建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心理干预在无痛人流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无痛人流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收治的98例行无痛人流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SA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SA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无痛人流术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傅兰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中医中药+介入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临床和影像诊断为 ANFH的15例共26髋均采用 Seldinger穿刺技术超选择性插管造影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后常规行患侧髋关节理疗+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治疗.结果 治疗后疼痛缓解率为 100%,髋关节功能恢复好转率为 95%,DSA显示股骨头供血小动脉增粗,细小动脉增多,股骨头染色增强,X线、CT及 MRI复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新骨形成.结论 中医中药+介入疗法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江锋;郑莉;杨家福;罗兵;马川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重度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重度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5例重度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舒利迭,观察组患者孟鲁司特联合应用舒利迭,连续给予患者使用12周药量,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但观察组患者得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单纯应用舒利迭效果不佳的情况下,配合应用孟鲁司特是治疗重度哮喘的新选择.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69例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急救处理方法以及护理经验,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回顾和分析69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措施.结果 45例患者入院时已伴有失血性休克,45例患者行手术止血,治愈出院40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2例.24例行非手术治疗,好转7例,放弃治疗11例,死亡6例.结论 及时纠正失血性休克,为手术创造条件,是提高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牟参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慢阻肺的护理新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呼吸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特别是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口日趋增多,其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加强护理至关重要,对疾病的恢复和提高疗效有着积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疾病的认识逐渐深入和护理理念的变化,一些新的护理观念和护理措施应用到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救治中来,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和工作实际从加强呼吸道管理、氧疗的护理、抗感染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情况进行阐述.

    作者:王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口腔溃疡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口腔溃疡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130例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一定的方案将西瓜霜喷剂与3%过氧化氢溶液联合用于口腔溃疡的护理过程,而对照组仅单独采用西瓜霜喷剂实施护理,两组患者在连续4d护理后对比观察效果.结果 观察组其总有效率为96.9%,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6,P<0.01).结论 西瓜霜喷剂与3%过氧化氢溶液联合用于口腔溃疡的护理过程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玉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严重创伤病患的76例急诊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探讨急诊中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的处理措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方法 回顾我院急诊科在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抢救护理76例严重创伤患者的过程,并总结得出经验.结果 76例严重创伤病患69例抢救成功,7例死亡,抢救成功率90.8%.结论 及时有序规范的急救护理流程、过硬的医护质量,是降低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率,提高健康水平的有力保障.

    作者:魏立红;朱红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100例的体会

    目的 以阿司匹林与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治疗冠心病为例,对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近一年内100例患有冠心病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50例.采用阿司匹林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阿司匹林与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冠心病病情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案对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作者:李鑫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四肢骨折患者术后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提高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的护理质量,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他们的术后康复起到坚实的基础保障作用.方法 对我院从2011年2月到2012年5月这段时间内的58例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探讨.结果 所有患者康复速度迅速,且无1例患者出现其他任何的并发症.结论 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速度,同时能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对患者术后的四肢康复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作者:李艳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10例三尖瓣置换术近期临床结果研究

    目的 总结10例三尖瓣膜置换术近期临床结果与随访研究.方法 2007年至2012年间,10例病人行三尖瓣瓣膜置换.男9例,女1例.年龄48~69 岁,平均(53.73±1.29)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8例,瓣膜粘液退行性病变1例,先天性心脏瓣膜病(Ebstein 畸形)1例;术前心功能(NYHA)III ~ IV 级者8例,II 级者2例.1例为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联合置换,8例为二尖瓣、三尖瓣联合置换.1例为三尖瓣置换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右侧腋下小切口6例.共置换人工心脏瓣膜20枚,其中生物瓣1枚.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结果 手术近期无死亡,术后随访(3~36月)无死亡及瓣膜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三尖瓣置换是治疗严重三尖瓣疾病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继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踝肱指数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筛查中的意义

    糖尿病下肢外周动脉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足的关键因素,是导致糖尿病足部溃疡和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因此,早期检出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进行早期干预及治疗,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宁淑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