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其峰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由人工心脏起搏器发入脉冲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板传导刺激心脏,使之兴奋和收缩,从而代替正常心脏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地搏动,起搏器的电池都有一定的寿命,当电池耗尽时要立即更换起搏器,否则会因起搏器失去功能而危及生命.
作者:吴爱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糖尿病下肢外周动脉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足的关键因素,是导致糖尿病足部溃疡和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因此,早期检出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进行早期干预及治疗,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宁淑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对56例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进行随访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接诊的56例患者进行随访,对其服药方法、指标监测进行观察,并详细登记INR数值变化,对患者病症和各项情况记录分析.结果 患者接受抗凝治疗后多数好转,治疗用药剂量要根据实际随时调整,有不良反应发生及时就诊.结论 房颤致死率、致残率较高,华法林抗凝剂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这一风险,在临床上具有较大价值.
作者:镡桂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与比较研究舒张性及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上的特征.方法 本文选择了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由于心力衰竭来我院治疗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52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左心室的射血分数和有关指标将其分为两组,DHF组有患者135例及SHF组291例,比较两组病人各参数存在的差异.结果 DHF组患者多为女性,且年长,其第一、二位病因为高血压心脏病与冠心病.SHF组患者的左室舒张及收缩末内径有所增大,且QRS时限增加;DHF组心室腔未出现明显扩大,然而室壁明显变厚,且有较高的房颤发生率.与SHF组相比,DHF组的肝肾功能受损和NYHA分级IV级、住院病死率以及1年内的再次入院率明显较低.结论 DHF组患者较SHF组病情轻,且住院病死率和1年内由于心理衰竭二次住院的发生率与SHF组相比较低,有较高预后.
作者:李蕾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中疼痛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62例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测评分为三个阶段,术中疼痛时、心理干预后、药物镇痛后.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疼痛有明显缓解,中度疼痛与重度疼痛的患者明显减少,护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镇痛后患者疼痛均得到缓解.结论 心理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中疼痛患者疼痛控制有部分缓解作用,可作为介入治疗的辅助镇痛措施.
作者:申飞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对胸腺法新联合TC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诊疗分析.方法 对符合治疗研究标准的42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21),胸腺法新联合TC方案化疗,和对照组(n=21)仅用TC方案化疗.结果 治疗组化疗后CD4和NK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化疗前和对照组化疗后水平,治疗组有效率52.4%(11/21),1年生存率为52.6%,对照组有效率42.9%(9/21),1年生存率为38.8%,两组间疗效、毒副反应及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胸腺法新联合TC方案化疗能提高肺癌化疗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丁晓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治疗的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吸氧、强心利尿、解痉平喘、控制感染、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进行治疗.结果 对照组:显效11例,显效率为44.0%,有效6例,有效率为24.0%,无效8例,总有效率68.0%;观察组显效32例,显效率为64.0%),有效8例,有效率为28.0%,无效1例,总有效率96.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右肺动脉内径和右肺动脉内径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有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郭永慧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10例MP肺炎(MPP)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对患儿进行实验室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病原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等;患儿一经确诊,给予静脉滴注、口服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的方法,观察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全部患儿临床症状均得到减轻,有效率97.3%.患儿体温平均消退时间为(5.1±3.1)d,咳嗽减轻平均时间(10.1±3.2)d,胸片显示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10.5±4.2)d.结论 MPP是儿童常见病症之一,可能累及各个系统,应引起注意.在临床诊断上,血清学检测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在治疗上采用阿奇霉素静滴及口服序贯应用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作者:凌振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对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患有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46例患有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平均每组23例.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患者精神障碍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患有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吴晓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口腔溃疡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130例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一定的方案将西瓜霜喷剂与3%过氧化氢溶液联合用于口腔溃疡的护理过程,而对照组仅单独采用西瓜霜喷剂实施护理,两组患者在连续4d护理后对比观察效果.结果 观察组其总有效率为96.9%,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6,P<0.01).结论 西瓜霜喷剂与3%过氧化氢溶液联合用于口腔溃疡的护理过程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玉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10例三尖瓣膜置换术近期临床结果与随访研究.方法 2007年至2012年间,10例病人行三尖瓣瓣膜置换.男9例,女1例.年龄48~69 岁,平均(53.73±1.29)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8例,瓣膜粘液退行性病变1例,先天性心脏瓣膜病(Ebstein 畸形)1例;术前心功能(NYHA)III ~ IV 级者8例,II 级者2例.1例为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联合置换,8例为二尖瓣、三尖瓣联合置换.1例为三尖瓣置换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右侧腋下小切口6例.共置换人工心脏瓣膜20枚,其中生物瓣1枚.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结果 手术近期无死亡,术后随访(3~36月)无死亡及瓣膜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三尖瓣置换是治疗严重三尖瓣疾病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继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铅作业对工人血常规的影响.方法 以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469人为铅作业组,不接触铅和其他职业危害的健康人员173人为观察组,对两组人员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在日本光电公司MEK-6318K全自动血球分析仪上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铅作业组和对照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铅作业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长期接触铅对白细胞和血小板基本无影响,但可导致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和红细胞数减少.
作者:路娜娜;马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肝胆外科常见并发症胆漏的临床护理措施,总结经验,指导实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4例发生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结果 通过对胆漏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活动护理,引导患者消除恐惧,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并做好导流管护理.所有病例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及时发现胆漏并做好相应处置,术后高质量的护理,尤其是心理引导及引流管的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单红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清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功酶(m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值在肝损害患者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抑制法测定120例肝损害患者血清mAST和AST的活力,计算出Mast/AST比值,观察其在发病期与治疗2周后的动态变化.结果 治疗前m-AST/AST比值,急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P<0.05),治疗两周后急性肝炎、酒精性肝炎m-AST/AST比值下降明显(P<0.01),而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 动态监测m-AST/AST比值的变化,有助于对肝实质细胞损伤的坏死程度进行评估并判断疾病的发展.
作者:闵旭葵;蒋莉;陈春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我院2009年至2011年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依那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和预后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辅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年2月到2011年2月之间收录的6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的32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而观察组的3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两组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数据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但是两组的数据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 氯吡格雷辅助治疗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也较少,值得临床中应用.
作者:琚小红;刘晗睿;胡晓雁;段圣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氯沙坦片对合并高尿酸血症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及尿酸代谢的影响.方法 106例合并高尿酸血症老年高血压患者停药2周后,检测血尿酸,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同时选取50例健康人作对照组观察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对合并高尿酸血症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氯沙坦(默沙东公司生产科素亚)50mg qd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及血尿酸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合并高尿酸血症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及血尿酸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服用氯沙坦片8周后,合并高尿酸血症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及血尿酸水平与用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血压变异性增高,氯沙坦在治疗合并高尿酸血症老年高血压患者时不仅具有降压作用,同时还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对合并高尿酸血症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首选氯沙坦.
作者:皇甫丰田;岳文伟;周淑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口服氯胺酮用于小儿麻醉前给药的疗效观察.方法 以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间在本院实施手术的3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8 mg/kg的标准将氯胺酮加入果汁饮料中让患儿服下,分别记录口服前、口服后2、5、10、15、20、25、30分钟时患儿的血压、脉搏、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镇静程度、患儿的情绪及不良反应,并且记录镇静起效的时间、大镇静时间、患儿对静脉穿刺的反应及患儿对麻醉诱导的记忆程度.结果 26例自愿口服了氯胺酮,3例经胃管注入,有1例患儿经劝说后服用.口服氯胺酮作为麻醉前用药,有效率为90%(27/30,1级+2级+3级),无效率为10%(3/30,4级+5级).平均镇静的起效时间为(10.02±3.25)min,大镇静时间为(25.29±4.25)min.所有患儿在服药后的血压、心率及呼吸均无明显变化,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均在96%以上.术后随访,27例患儿对进入手术室后的一切均无回忆,2例患儿记得静脉穿刺,1例患儿记得将面罩放在口上.在服用氯胺酮后,所有观察对象均无恶心、呕吐发生.结论 口服氯胺酮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前给药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方式行糖尿病(DM)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20例,均为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DM患者,按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个体化、多方式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的血糖值、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自我管理水平.结果 干预组血糖水平、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结论 综合方式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可促进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增强自我保健,改善不良生活习惯,从而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陈雪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黄体酮胶丸与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差异,以选中佳的药物.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治疗的功血患者76例随机分成黄体酮胶丸组和妈富隆组各38例,黄体酮组服用黄体酮胶丸10mg/d次,连服3个月疗程.妈富隆组服用妈富隆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情况比较:黄体酮胶丸组控制出血时间为(29.2±11.8)h,完全止血时间为(68.7±22.0)h,妈富隆组控制出血时间为(29.4±10.8),完全止血时间为(53.4±12.4)h,两组控制出血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完全止血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治疗6个月后复发率比较,黄体酮组复发率明显高于妈富隆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妈富隆治疗功血疗效显著,完全止血时间短,副作用小,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吴小银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