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均礼;张军
卵巢交界性肿瘤是一种对基底层没有破坏性的非典型上皮增生,占所有卵巢上皮肿瘤的10% ~15%[1],和恶性上皮肿瘤相比有较小的侵袭性,在绝经期前的妇女中多见,且大多数病变仅局限在卵巢[2].卵巢交界性肿瘤是介于恶性与良性之间的独立疾病,国际妇产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分别在1961年和1973年将其分为3种类型:交界性肿瘤、低度恶性潜能肿瘤及非典型增生肿瘤.与恶性肿瘤相比,卵巢交界性肿瘤有较好的预后,在过去的十年中,从根治性手术逐渐过渡到保守治疗,发展到现在使用腹腔镜来进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是一种全面分期手术,至少保留子宫和一侧输卵管与卵巢.有研究[3]报道,该术式对年轻及处于疾病早期的女性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本文就卵巢交界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诊治及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姚广;李友妹;吕晓;雷敏;曲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 309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将其中28例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分为病例组,未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2 281例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早产儿的各项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1 min Apgar评分、宫内感染、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巨细胞病毒感染、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有创机械通气超过1周、高吸入氧浓度超过40%以及出生2周内输注红细胞是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创机械通气超过1周、高吸入氧浓度超过40%、出生2周内输注红细胞是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由多种危险因素促成其发病,临床应重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防治,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作者:钱颖;陈尊;王有成;龚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子代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分娩的健康妊娠期女性60例,作为对照组,跟踪两组研究对象妊娠结局.均在新生儿娩出24 h内、1岁、3岁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检验维生素D水平,分析不同时间段两组婴幼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娩出24 h内、1岁内婴儿以及3岁幼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其中新生儿和1岁内婴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后代在新生儿娩出24 h内、1岁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浓度相对于正常产妇后代而言较低,但3岁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喂养情况及生活方式有关.
作者:刘冬妹;吴红丽;李兰;王秀明;韩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诸暨市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状况及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城区儿童防治该病的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归纳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12月诸暨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且临床资料较为完整的24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症状和体征、病原学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在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248例患儿普通病例190例,重症病例5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岁)、高热、有呼吸困难发绀、抽搐发作、嗜睡或神萎、眼球运动异常、血压升高、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24 U/L)、肠道病毒71 (EV71)核酸检测阳性、肺炎胸片与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发现影响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3岁)(P=0.011,OR=3.146)、抽搐发作(P=0.016,OR=5.246)、眼球运动异常(P=0.002,OR=6.357)、血清CK-MB(>24 U/L) (P=0.012,OR=3.464)、EV71核酸检测阳性(P=0.006,OR=2.198)、肺炎胸片(P=0.003,OR=4.816).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3岁)、抽搐发作、眼球运动异常、血清CK-MB(>24 U/L)、EV71核酸检测阳性、肺炎胸片.
作者:张佩朵;王忠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双黄连颗粒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心肌酶以及免疫T淋巴细胞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同仁医院2015年9月-2017年6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两组患儿常规检查后,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服双黄连颗粒.观察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心肌酶、免疫T淋巴细胞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CD3+、CD4+水平明显上升,CD8+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D3+、CD4+和CD8+水平改善状况明显(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双黄连颗粒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明显降低患儿的血清炎症因子和心肌酶水平,同时增强患儿的免疫力.
作者:陆烨;方凤;袁洁;陈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放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张家口市崇礼区中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48例和正常宫颈组织石蜡标本20例为研究对象,对宫颈癌患者进行常规放疗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放疗前宫颈癌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中HDGF和PCNA表达情况;统计放疗后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并分析放疗前宫颈癌组织中HDGF和PCNA表达与放疗后近期疗效的关系.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HDGF和PCNA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呈黄色或棕黄色颗粒.放疗前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HDGF和PCNAIHC评分及高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疗结束后1个月48例宫颈癌患者中,完全缓解(CR) 32例(66.67%),部分缓解(PR) 16例(33.33%),无进展(PD)和稳定(SD)患者,放疗缓解率(RR)为100% (48/48).高表达HDGF和PCNA宫颈癌患者放疗后CR明显高于低表达HDGF和PCNA宫颈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组织中HDGF和PCNA表达与放疗疗效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HDGF和PCNA均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阳性高表达,可作为宫颈癌的肿瘤标志物,同时与放疗疗效呈正相关关系,可为临床宫颈癌的放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作者:禹志韫;陈江平;张凡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胎头吸引器对初产妇阴道分娩软产道损伤及新生儿损伤的影响,分析胎头吸引器助产的效果.方法 选取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1-10月收治的采用胎头吸引器助产的75例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采用产钳助产的阴道分娩初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操作时间、产程、出血情况、软产道损伤及新生儿损伤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率、阴道壁裂伤率、宫颈裂伤率、产后出血率、会阴水肿、尿潴留率低于对照组产妇,会阴裂伤程度轻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头皮下血肿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在操作时间、产程、新生儿出生后l、5、10 min的Apgar评分、面部损伤、转科率、NHB、HIE以及新生儿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头吸引器能够显著减少初产妇阴道分娩的软产道损伤,且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但其会增加新生儿头皮下血肿和NHB的发生.
作者:李林红;季华;陈婕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灌注热化疗对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浆clusterin、septin-9表达的影响,并分析产生该效果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在检查无手术禁忌证情况下行CRS,观察组在术后行腹腔热灌注化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0 d抽取静脉血,行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及血浆cltus-terin、septin-9水平测定,并在术后30 d对所有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0 d CD3+、CD4+、CD4+/CD8+水平显著升高,CD8+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0 d血浆clusterin、sep-tin-9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卵巢癌效果良好,安全性高,有助于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血浆clusterin、septin-9表达,抑制肿瘤增殖和转移.
作者:臧晔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检查(TCT)、HPV-DNA分型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3-6月在该院妇科门科接受宫颈癌筛查的210例妇女为研究对象,均进行TCT检测和HPV-DNA分型检测,并以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进行终确认.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TCT检测>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明确意义(SSVUS)患者96例,阳性比例为45.71%,病理组织学检测≥CIN Ⅰ患者109例,阳性比例为51.90%.HPV-DNA分型检测共检测出阳性患者87例,阳性比例为41.43%,且统计还发现,患者病情越严重,HPV-DNA阳性表达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807,P=0.008 8).单一TCT检测漏诊率为11.93%,单一HPV-DNA分型检测漏诊率为20.18%,TCT联合HPV-DNA检测灵敏度升高,对宫颈癌检出率达到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331 6,P<0.000 1).低危型HPV常见于低度病变患者,随TCT级别升高,高危型HPV阳性表达率升高明显,SCC中高危型HPV阳性表达率达到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8846,P=0.005 8).结论 临床上选择适合准确的检测方法,有助于宫颈癌早期的诊断、治疗以及更好地控制患者病情,TCT检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诊断作用较大,TCT联合HPV-DNA检测可以避免漏诊.
作者:穆启梅;郭珍;周欢欢;李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孕康口服液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效果,为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7年4月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妇科接受诊治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23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17例)和研究组(1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口服谷维素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孕康口服液治疗.治疗8周为观察期,采用更年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差异,同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恶心、乳房胀痛、阴道出血、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ENQOL评分明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服用孕康口服液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有效率,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安全、可靠、经济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曾倩;任卓如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体位干预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布比卡因阻滞平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剖宫产产妇90例,术中采用布比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注药后给予不同体位干预,A组为水平仰卧位,B组为头低足高5.,C组为头低足高10°,麻醉成功后均恢复水平仰卧位.比较3组穿刺后脑脊液流出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高麻醉平面及麻醉效果.记录注药后不同时间点5、10、15、20 min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和心率(HR),观察产妇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3组产妇脑脊液流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长到短依次为C组、B组和A组.3组产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高麻醉平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C组、B组和A组.B组和C组麻醉效果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B两组(P<0.05).C组注药后不同时间点DBP、SBP和HR的波动幅度高于A、B两组,注药后10和15 min C组DBP和SBP低于A、B两组,HR高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的剖宫产产妇,注药前采取头低足高5.体位可在控制麻醉平面的基础上获得较好麻醉效果,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徐锐;王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益气健脾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缓解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芜湖市中医院接诊的6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缓解期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匹多莫德颗粒治疗,观察组给予益气健脾膏贴敷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IgA、IgG、IgM)、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并随访1年,记录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肺哕音消失时间,咳嗽咳痰、咽喉充血、鼻涕鼻塞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A、IgG、IgM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升高,观察组IgA、IgG、Ig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面色、饮食、出汗、大便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观察组面色、饮食、出汗、大便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缓解期应用益气健脾膏效果显著,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发病次数,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孙彦丽;顾敏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千金胶囊联合阿奇霉素注射液对慢性附件炎患者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北京市羊坊店医院收治的94例慢性附件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于金胶囊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的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及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RP、TNF-α明显降低,IL-2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IL-2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千金胶囊联合阿奇霉素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慢性附件炎患者T淋巴细胞,调节细胞免疫反应.
作者:董林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子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2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在腹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行射频消融术,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肌瘤大小、子宫功能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肿瘤纵径D1、横径D2、前后径D3、肌瘤体积V值均明显降低;术后3个月肿瘤D1、D2、D3、V值明显低于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肿瘤D1、D2、D3、V值明显低于术后3个月(P<0.05).患者经阴道射频消融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12%;其中黏膜下肌瘤治疗总有效率92.59%,肌壁间肌瘤为94.67%;不同部位子宫肌瘤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6个月的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评分(HR-QOL)明显升高(P<0.05).术后有5例发生盆腔感染,3例发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7.84%.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阴道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小肌瘤体积,且术后并发症少,不影响患者子宫功能.
作者:甘雨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不良结局及其影响因素的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6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699例,分为无不良结局组576例和不良结局组123例;其中母体不良结局47例,胎儿不良结局56例,母体及胎儿同时发生不良结局20例.应用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不良结局的关联性.结果 在所有不良结局中,胎儿宫内窘迫占34.15%.不良结局组中妊娠28周前发生不良结局33例占26.83%,妊娠28 ~34周90例占73.17%.乳酸脱氢酶和ALT升高是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乳酸脱氢酶升高是胎盘早剥发生的危险因素,白蛋白降低和乳酸脱氢酶升高是胎儿窘迫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的同时重视危险因素的变化、根据化验结果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适时终止妊娠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曲博;何津;徐鹏;莫言香;陈忱;谷继爽;舒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治疗的疑似宫外孕患者260例,均同时进行经腹部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260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异位妊娠227例,33例为炎性包块.经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灵敏度为90.75%,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诊断的7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和经腹部超声诊断的特异度分别为78.79%和6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子宫动脉血流频谱测量,异位妊娠子宫动脉血流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S)为(0.44±0.15) m/s,明显高于炎性包块的(0.15±0.08)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妊娠与炎性包块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和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异位妊娠时能提供准确的超声诊断,能为异位妊娠与炎性包块的鉴别诊断提供超声诊断信息.
作者:阚晓纯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蜡疗结合运动疗法牵拉技术对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尖足的疗效及预后改善.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儿运用运动疗法牵拉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蜡疗结合运动疗法牵拉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后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足背屈角角度、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粗大运动功能的评定(GMFM评分)、下肢肌张力评分(M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足背屈角角度、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足背屈角角度、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都有所下降,但是观察组足背屈角角度(71.8±2.30)°低于对照组的(76.5±3.80)°,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65.8±5.30)°低于对照组的(73.8±5.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M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都有所升高,观察组GMFM评分(82.9±22.5)分高于对照组的(56.8±13.6)分,两组患儿MAS评分都有所降低,但是观察组MAS评分(1.2±0.3)分低于对照组的(2.3±0.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5%低于对照组的3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93.5±3.5)d短于对照组(86.3±2.9)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蜡疗结合运动疗法牵拉技术对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尖足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治疗的有效率,降低患儿肌张力,改善足背屈角角度以及被动背屈角度,改善运动能力,减少治疗时间以及后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黄均礼;张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钙离子(Ca2+)、D-二聚体(D-D)和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1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正常妊娠妇女1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产前1周血清Ca2+、D-D、25-(OH)-D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钙、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的D-D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的血清Ca2+、25-(OH)-D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血清Ca2+、25-(OH)-D水平与胎盘质量、胎儿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血清D-D水平与胎盘质量、胎儿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钙Ca2+、25-(OH)-D水平降低,D-D水平呈升高,并且会影响胎盘生长及胎儿生长发育.
作者:高颖;林胜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围生期应激状态对初产妇剖宫产后免疫功能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白云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剖宫产分娩的8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产前检测血清中皮质醇的水平,并进一步分为正常皮质醇组21例、高皮质醇组59例.对比两组产妇的围术期细胞免疫指标、母乳喂养相关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 剖官产前24 h,两组产妇外周血中细胞免疫指标水平、泌乳素(RP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后24 h,高皮质醇组产妇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4+、CD4+/CD8+比值低于正常皮质醇组,CD8+水平高于正常皮质醇组(P<0.05).术后24 h、48 h、72 h,高皮质醇组产妇外周血中RPL的水平低于正常皮质醇组(P<0.05).术后,高皮质醇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长于正常皮质醇组,催乳率高于正常皮质醇组,按需哺乳率低于正常皮质醇组(P<0.05).结论 围生期应激状态可抑制初产妇剖宫产后细胞免疫功能,增加母乳喂养难度.
作者:黎丽嫦;张海花;班正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药物预处理后宫腔镜下清官术与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官腔镜在子宫瘢痕妊娠(USP)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第184医院妇产科就诊的92例剖宫产后US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6例,A组患者给予子宫动脉栓塞后官腔镜下清官术,B组患者给予药物预处理后官腔镜下清官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膨宫液葡萄糖用量与吸收量显著少于A组(P<0.05),手术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β-hCG恢复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的阴道流血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9%,A组为17.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子宫动脉栓塞后官腔镜下清宫术相比,采用药物预处理后官腔镜下清官术治疗USP的临床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均良好,住院时间短,住院花费相对较低,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黄琴;冯丽霞;范文娟;吴丽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