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效果观察

付帮省

关键词:更昔洛韦眼用凝胶, 治疗,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效果.方法:抽取自2016年3月份至2017年9月份我科室收治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8mm/次,4次/日,连续用药3~4周;重组人干扰素α-2b滴眼液,1~2滴/次,6次/日,2周为一疗程.对照给予阿昔洛韦滴眼液2滴/次,6~7次/日,连续用药3~4周;重组人干扰素α-2b滴眼液,1~2滴/次,6次/日,2周为一疗程.所有药物每次用药间隔两小时及以上.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有39例治愈,22例好转,4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有28例治愈,25例好转, 12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1.54%.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4.5614,P=0.032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2例出现灼热感,1例眼部痒,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2%;对照组有4例出现眼部疼痛,7例出现灼热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92%.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5.1232,P=0.023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效果比阿昔洛韦临床效果更明显,不良反应少且程度轻,更安全可靠.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血常规测定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接诊的急性感染期病患45例为实验组,另选取本院同期接诊的健康体检者45名为对照组.采取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法对两组进行干预,并对其检测结果作出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的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100.0%,比对照组的4.44%高,P<0.05.实验组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联合测定法在诊断急性感染期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但C-反应蛋白的敏感度相对更高,且其检测也更加快捷,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何海燕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探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下行胃穿孔修补术的综合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下行胃穿孔修补术的综合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3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75例.A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治疗,B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下胃穿孔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分级、住院时间均优于B组,差异显著(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B组患者的17.3% ,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疗效显著,其创伤小、出血量少,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唐郁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神经内科脑出血患者抑郁状态的分析和护理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脑出血患者的抑郁状态和护理.方法:于2017年08月--2018年08月,对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分析,在护理前、护理后均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所有患者的抑郁状态,与此同时,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神经内科脑出血患者120例中,有48例患者呈抑郁状态,占比40.00%.抑郁状态的存在与患者文化水平、年龄等因素密切有关(p<0.05).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患者抑郁状态有所减轻,比较护理干预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中,大部分都存在抑郁风险,通过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配合,能够大大减轻患者抑郁状态,进而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罗莉;何云霞;曾珠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一例盲肠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阐述临床药师参与1例盲肠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治疗过程,为患者提供有效的药学监护,保障抗感染治疗方案安全、有效.结果:治疗过程顺利,患者好转.结论:临床药师对感染的判断、治疗有积极意义.

    作者:范晓燕;马佳;商庆辉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综合护理对微创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对微创脑出血手术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从2017年9月~2018年8月到我院治疗的96例微创脑出血手术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48例患者.综合组实施综合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收集并统计两组患者资料,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护理前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无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护理后综合组的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综合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1.12±3.6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8.36±4.58)分,对照均存在P<0.05,则表示两组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微创脑出血手术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

    作者:秦展媛;王晶;刘立波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177)Lu标记多功能脂质体的体内生物评价及其应用研究

    目的:本课题首先合成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的脂质体,通过标记放射性同位素mLu以及包裹光学染料制备多功能分子探针,研究其体内的生物学特性与肿瘤靶向性,探讨其用于开发多模态显像纳米分子探针以及诊治一体纳米探针的潜力.方法:将螯合剂DOTA与脂质体的合成原料进行偶联,制备脂质体,裹载荧光材料并进行放射性同位素177Lu标记.通过尾静脉注射177Lu标记的脂质体,在肺癌荷瘤鼠肿瘤模型进行体内生物分布和药代动力学评价,并通过核医学SPECT成像研究.包载荧光材料的脂质体在荷瘤鼠模型进行光学成像,与核医学显像结果进行比较.本研究为今后脂质体应用于多模态分子显像,靶向放射性治疗以及放化疗联合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雷;张智颖;李艳华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患者麻醉复苏过程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手术患者麻醉复苏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外科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130例选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65)以及对照组(n=65).对照组麻醉复苏过程中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麻醉复苏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6.15%)较对照组(18.46%)组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麻醉复苏过程中通过实施预见性护理可降低复苏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正常恢复.

    作者:钟燕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良肢体位摆放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作用探究

    目的:研究分析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开展良肢体位包括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为5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实施良肢体位摆放.分析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分数显著高于治疗前,同时治疗后观察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使患者患侧肌肉痉挛得到有效防治,还可以大程度保护患者的关节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作者:孙继玲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ICU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对ICU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究.方法:以某医院呼吸内科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中40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其余40名患者纳入对照组.实验组采用ICU护理风险管理与ICU常规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方式.对照组仅采用ICU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病率.结果:实验组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过程中,ICU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曹帅军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探究优质护理在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在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手术的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8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的主要致病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情况.结果:革兰阴性杆菌(76.19%)是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的主要细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导致腹腔感染的主要细菌,优质护理可提高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导致腹腔感染的治愈率,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苏红文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针灸止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针灸止痛的疗效.方法:该医院骨伤科收治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B组术后8、16、24、36、48、60、72h服西乐葆,A组术后8、16、24、36、48、60、72h针灸足三里、公孙、阳陵泉、悬钟、外膝眼、三阴交、内庭、昆仑.结果:总有效率A组93.33%,B组96.66%.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针灸止痛效果较好.

    作者:何春梅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新型益智药奥拉西坦的药理与临床应用进展

    本文对新型益智药奥拉西坦的药理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为临床合理使用奥拉西坦提供可参考依据.

    作者:李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产妇护理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护理措施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自2013年7月-2018年7月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瘢痕妊娠产妇在我院进行诊治的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及其家属采纳的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24名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给予综合模式护理措施,终观察两组在分娩过程中出血量、治愈率、子宫切除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在分娩过程中出血量、治愈率、子宫切除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产妇护理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子宫出血量、切除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治愈率,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江丽琼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老年冠心病的健康教育

    为了与患者及家属良好沟通,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病情,理解医疗措施,形成良好的医从姓.以达到提高治疗及康复效果的目的.总结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实施方法、相关内容及技巧并加以运用.

    作者:苏颖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睡眠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及其应用

    睡眠对儿童来说,不仅具有保障机体复原的作用,同时还有调控体格生长与学习记忆的功能.因此,睡眠关乎儿童健康成长乃至未来国民素质.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睡眠时间不断减少,各种睡眠障碍发生率持续上升.这一现象激发了学术界对睡眠问题的广泛兴趣,睡眠医学应运而生,但国际上研究多局限于基础和临床医学领域.

    作者:樊明爽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红景天提取物对Lewis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红景天提取物对Lewis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积极影响.方法:分别体外培养的小鼠Lewis肺癌细胞株分别以5mg/ml、1.0mg/ml、2.0mg/ml的红景天提取物处理0-96h,采用Cell Counging Kit-8法检测细胞相对存活率,于显微镜观测细胞形态变化,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增值情况.结果:红景天提取物浓度越高,肺癌细胞活力抑制作用越明显,抑制率分别为22.05%、25.65%、39.50%,显著高于PBS(P<0.05),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7.33±0.59)%,(22.30±0.25)%(33.25±0.4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红景提取物可以明显抑制细胞的增值和凋亡,对肺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作者:冯秋红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妊娠糖尿病孕妇糖化血红蛋白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析妊娠糖尿病孕妇糖化血红蛋白与甲状腺激素水平.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接收的62例妊娠糖尿病孕妇纳入至研究组中,将同期进行产检检查的62例正常孕妇纳入至对照组中,两组均接受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和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HbAlc、TSH水平较对照组更高,而FT3、FT4、T3及T4较对照组更低,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孕妇病情监测的主要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其有助于及早诊断和治疗妊娠糖尿病,值得进一步采纳和推广.

    作者:帕提姑丽·依地里斯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中职生内科护理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分析

    教育机制的持续不断深化改革使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中职生内科护理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对中职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当中常常面临各种课程不全面、教学方法落后、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等现象的发生.基于此本文将中职生内科护理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分析这个角度作为出发点,对其展开深入探讨与论述.

    作者:金娜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CT与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CT与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所收治的7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与MRI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率.结果:经检查,患者采用CT的诊断符合率为70%,采用MRI的诊断符合率为91.42%,采用MRI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采用CT的诊断符合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CT,诊断符合率更高,具有比较理想的推广价值.

    作者:刘军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急诊神经内科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急诊神经内科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8月时间内收治的132例急诊神经内科患者使用病例回溯的方式对患者的信息进行详细分析,并具体对急诊神经内科患者临床情况以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诊神经内科患者在临床治疗时期还伴随着大量临床症状出现,例如:头痛、头晕、意识障碍等多种.急诊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治疗之后发现其具有多种疾病类型,例如:脑血管疾病类型、周围神经病类型等多种.结论:急诊神经内科患者在临床中具有众多症状明显的临床特征以及多种病症诱因,在对急诊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治疗时期应重点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辨别,对引发患者临床症状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保障急诊神经内科患者的正确治疗,避免出现判断失误、治疗失误的问题.

    作者:赵俊杰 刊期: 2018年第22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