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翠;陈月琴;贾蓉
目的:分析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40例,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分为20例保乳组和20例全切组,对全切组患者均实施全乳房切除术方案治疗,而对保乳组患者均实施保乳手术方案治疗,对比探讨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临床疗效间的差异情况.结果:保乳组的平均手术用间为(168.32±10.2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8.12±3.56)ml、平均住院时间(5.65±1.43)d,而全切组的平均手术用间为(243.42±16.5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56.54±6.72)ml、平均住院时间(9.12±1.76)d,对比两种同类指标间的差异巨大,可判定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经对比两种患者术后的情绪及心理状态,可表现出明显的对比差异,全切组患者明显比保乳组患者的抑郁情绪与自卑心理强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采取临床手术治疗时,应优先考虑保乳手术治疗方案,能够缩短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利于减缓患者术后的抑郁情绪与自卑心理,使临床疗效更为理想,且术后恢复更为美观,具有很高的临床广泛应用价值.
作者:莎比海·肖开提;陈竹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呼吸内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死亡率和病情恶化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法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赵贵萍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对逍遥蒌贝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乳腺增生患者,根据其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其中,观察组40例,临床采用逍遥蒌贝散加减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55.0%,两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X2=7.14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逍遥蒌贝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紫燕 刊期: 2018年第12期
近视性屈光不正的发病率越来预告,而且患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趋向低龄化,近视性屈光不正带来的其他的眼底病变很难得到控制和治疗,我们必须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且对其做出合理的判断.本文就近视性屈光不正与眼底病变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近视性屈光不正在我国的发病现状;其次阐述了探讨近视性屈光不正与眼底病变关系的方法;后阐述了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注意事项.
作者:刘启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究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微波消融术及传统开放手术对其机体创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患者74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为37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模式,实验组实施微波消融手术,对比2组患者免疫系统相关指标.结果:手术前2组患者白介素6、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所提升,但实验组白介素6、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均低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微波消融手术在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方面更具优势,该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机体创伤造成的影响较低,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鲁瑞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医院社区联动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中的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接受护理的不同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30例,分别接受医院社区联动护理管理、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为(75.49±8.7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60.77±6.93)分,P<0.05.结论:医院社区联动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明显提升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库尔曼·哈孜;热孜亚·克里木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讨论和研究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运行的长期疗效以及对预后工作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到2017年5月在本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9名胆管癌病人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门诊和电话通话的方法对其进行随访,对病人的生存状况进行观察和研究,同时调查病人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情况.本次随访的截止日期一直到2018年的7月.观察指标为:1.病人长期的疗效.2.预后因素分析指标:病人的性别和年龄,病人在手术之前CAI9-9和病人的肿瘤直径,病人的肿瘤根治程度以及血管切除重建、改良T分期、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3.对病人的独立预后等因素进行区分层次的针对性分析.结果:1.在所有的病人当中,有4名病人在围手术期死亡,有112名病人进行了随访活动,随访的周期短为1个月,长为98个月,随访时间的中位数是19个月.在进行随访的过程当中,有75名病人去世.所有病人生存时间的中位数是23个月,在第一年、第三年和第五年的生存概率分别是71.1%、31.4%、14.6%.2.单因素分析的结果为:肿瘤根治程度、改良T分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分化的程度能够对手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预后效果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这两者生存率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当前并没有比较理想和可靠的长期疗效.对胆管癌病人手术之后预后产生的不良印象的因素有很多.
作者:梁济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2月~2017年12月,医院择期进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30例,分别采用小轻比重腰麻以及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结果:观察组感觉与运动阻滞起效、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麻醉满意度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医师麻醉效果满意度V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合计发生率3.3%(1/30)低于对照组70.0%(2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的应用超声引导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贺学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互动式主题讨论法在高职护理教学的应用.方法:选取我校2017年9月~2018年1月在校高职护生90名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5)与互动组(n=45),对照组行传统教学,互动组行互动式主体讨论教学,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互动组各项成绩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通过互动式讨论法可有效提高高职护生教学效果,保障教学质量.
作者:宁树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与分析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糖尿病的患者66例(2017年3月-2018年3月),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将其命名为常规护理组与人性化护理组,每组各33例.其中常规护理组患者采取常规的糖尿病护理,而人性化护理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治疗,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再次复发率等情况.结果:人性化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再次复发率等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于丽晶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整体康复护理对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人.2组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基于整体康复护理.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以及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GQOLI-74评分、NOSIE评分较对照组明显要高,且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得出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整体康复护理,有助于患者的恢复,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葛亚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研制一种可调式防拔管保护衣,用于婴幼儿留置鼻胃管操作及保留期间的制动,在必要看护条件下,减少婴幼儿留置鼻胃管的非计划拔管现象.方法:根据婴幼儿发育特点,自主设计并制作有限度调节的防拔管保护衣,婴幼儿留置鼻胃管期间,穿着保护衣,使患儿肢体约束在较小角度内活动,避免患儿自行拔管,减少看护成本.结果:临床使用190例次显示,可调式防拔管保护衣使用方便,既可用于留置期间保护鼻胃管,又可应用于留置鼻胃管的护理操作.结论:在婴幼儿留置鼻胃管期间,配合使用可调式防拔管保护衣可有效降低婴幼儿鼻胃管非计划拔管率,减轻患儿不适感,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家长满意度.
作者:罗元元;刘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随着近些年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转化医学衍生而来,基础医学研究成果转变成实际医疗.当前,人们对于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有了深度认知,比如生活方式、遗传、心理、生活环境等,对此,人们开始构建健康促进体系,目的在于提高整体健康水平.转化医学是近些年热议的话题,可使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预防医学更好的连接.
作者:李滋涵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自制动力外固定架治疗指骨粉碎性骨折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指骨粉碎性骨折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动力外固定架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采用X射线检查时可发现多数骨痂均已形成,进行局部叩击时并未出现异常活动.40例为优,31例为良,1例为差.结论:为指骨粉碎性骨折进行动力外固定架治疗有手术操作简单、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
作者:周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甲减患者妊娠期甲状腺激素治疗剂量的变化规律和临床疗效.方法:从2016年4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甲减合并妊娠期患者中随机选取66例,观察66例患者治疗前后的TF4和TFH指标的变化以及治疗剂量变化情况.结果:随着患者治疗时间的变化,甲状腺激素的使用剂量也在逐渐增加,TF4和TFH指标治疗后情况优于治疗前TF4和TFH指标情况,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甲减合并妊娠期患者使用甲状腺激素合理治疗,对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控制有很大的帮助,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郝楠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对高龄下肢难愈性伤口采用湿性敷料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在本院中选取2015年1月1到2018年1月1日期间治疗的下肢难愈性伤口患者,一共100例,根据计算机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采用外科常规换药方法,针对观察组,采用湿性愈合敷料治疗方式.比较两组的愈合率及疼痛指标数据,并采集换药期间渗出液情况对比炎症因子表达量.结果:观察组的疼痛指标数据,相比对照组较低,优势明显,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参考价值(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创面愈合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换药期间渗出液TDG-β1、IL-1β水平更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龄下肢难愈性伤口采用湿性愈合敷料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疼痛状况,提高治愈率,效果甚佳,值得推广.
作者:刘月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35例作为观察组,另根据配对原则抽取35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口阑尾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具有显著效果,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甘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我国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职责主要体现在对研究方案的讨论、评估及审核,总结医院医学伦理审查实践,发现审查过程中存在伦理审查工作职能交叉、医学伦理委员会组织松散、伦理委员会档案规范化程度不足和受试者补偿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建议从建立高层次伦理委员会、健全组织结构、建立档案标准操作规程和完善补偿机制等方面予以改进.
作者:陈可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产妇在产后48h内穴位按摩疏通乳腺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方法:采用平行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7年10月份产科的2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100例产妇给予常规的哺乳干预作为对照组,另外100例产妇在产后48小时内接受穴位按摩疏通乳腺,并提供喂养指导、心理疏导,作为观察组.随访1个月后,观察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和产后涨奶率.结果:1月后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86%显著优于对照组母乳喂养成功率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涨奶率相比,观察组涨奶率26%也显著优于对照组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48小时内对产妇实施穴位按摩疏通乳腺,可有效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改善产妇产后涨奶情况.
作者:谢艳翠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讨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在脑卒中介入治疗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行介入治疗的7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其入院号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患者,常规组使用依托咪酯进行麻醉,研究组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进行麻醉,经麻醉后,比较分析术后指标以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数据发现,研究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时间均早于常规组,经统计学检验,P<0.05.结论:对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的效果显著,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伟祥 刊期: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