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钰鸿;李小丽;李琼;杜晓莉;车颖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中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从而为健康体检中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从健康档案中选出2010年1月1日~6月30日在本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一般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不同情况,对实验组针对不同患者采取相应的健康指导,主要为:注意休息、适量运动、合理膳食、调整心态、戒烟控酒以及减轻体重.通过5个月的健康指导,观察并记录患者的降压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血压控制效果显著,而对照组血压不仅没有降低甚至许多患者的血压进一步升高.结论 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血压,是提高血压控制率的有效方法.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作用是积极有效的,值得全面推广.
作者:王怒;杨孝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总结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体会.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体会等,认为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安全可靠,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和术中护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林淑辉;刘海华;刘翠月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总结了出院患者随访存在问题的原因,包括部分医务人员对电话随访不够重视、患者对电话随访不够理解、通讯不畅、随访环境不佳等原因,认为只有齐抓共管、落实责任、改善环境、加强与患者及家属联系沟通,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
作者:易淑琼;汪美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性传播疫病[1].近年来艾滋病疫情在我国发展迅猛,AIDS患者数急剧增加[2].医务人员接触这类患者的血液、分泌物、体液,都极有可能被感染(HIV),而手术室医务人员是接触这类患者的高危人群,必须加强院感管理及职业防护.本院在2010年6月~2011年11月对2例声带息肉艾滋病患者成功实施了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的摘除术,在防护管理上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也是临床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快速有效的用药途径.冬天由于天气寒冷,为提高老年人和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确保静脉输液的顺利进行,我们自制了一种简易的小夹板.经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贺修君;王霞;周小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总结了本院2010年院前急救工作,包括院前急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法,认为护理管理者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以维护院前急救护士身心健康和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
作者:胡家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总结了9例急性低位结直肠梗阻患者应用肠梗阻导管肠道灌洗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导管意外护理、肠道灌法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等.认为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低位肠梗阻是有效的,安全的,但肠梗阻导管留置后的护理工作是保证肠梗阻肠道灌洗的有效、安全的前提.
作者:翁海风;胡坚方;杨建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的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查阅与阴式子宫切除术相关的资料,为临床护理提供支持证据.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任淑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提高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方法 对91名精神科护士采取改善工作环境、改进护理用具、提高护理人员的配置、实施人性化管理、加强职业安全教育等措施进行综合干预,在干预的前后运用SCL-90症状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试、评价.结果 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突出表现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经综合干预后,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改善(P<0.05).结论 管理者应长期关注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帮助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邓泽英;杨静;黄健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总结了1386例卧床患者压疮发生情况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认为只要方法得当,措施可行,压疮的发生率就会大大下降.
作者:蔺晓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于2009年2月~2010年3月将126例糖尿病患者按出院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3例,2组患者出院后均接受系统的饮食疗法、药物疗法、运动疗法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于患者出院时及出院6月末采用自行设计的遵医行为问卷评定遵医行为,同时测定血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干预前遵医行为问卷评分2组各因子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干预6月末干预组按时检查、饮食控制、药物疗法、自我监测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效果显著,对控制血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对出院后患者康复及改善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作者:邓爱平;孙丽敏;潘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总结了儿科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包括人员配备和环境的问题、护患沟通问题及患儿家长问题等,认为合理配备护士、提高护士自身素质、细心做好儿科护理的细节工作等,可以减少护理纠纷,从而使儿科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杨雪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社区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育龄妇女对该病的认知情况,为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来本社区中心就诊并确诊为VVC的195名育龄妇女采用统一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人群中仅23.43%的育龄妇女掌握生活中该病的防治知识;76.57%的被调查育龄妇女其生活中至少有一项生活习惯是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的.结论 社区育龄妇女对VVC的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对生活中的细节不够重视,因此社区应加大对育龄妇女VVC知识的宣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VVC的发生及复发.
作者:周燕;徐哲;张雪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绩效管理在眼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遵照绩效考核原则制定考评考核方案与细则,采用护士长评价、患者满意度和医务人员满意度与护士工作量、工作风险与工作性质等岗位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将随机检查和每月综合考核相结合,考察护士的整体素质和行为表现.结果 实行动态绩效管理后,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护理质量得到改进和稳步提升,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显著升高.结论 在专科护理工作中实行动态绩效管理,有利于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作者:汪再琼;吕凡;姜越;王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质量控制在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本院院前急救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质量控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的出诊速度、急救技术实施的成功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与差错的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出诊到达现场时间、急救技术实施成功率、患者及家属满意率、差错发生率4项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质量控制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红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总结了52例长途转运危重患者合并呼吸衰竭使用O-two呼吸机进行救治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转运前的准备和转运途中的护理,认为转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途中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呼吸机运转及患者的病情变化等措施是长途转运危重患者的安全保障.
作者:邓明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淋巴结结核换药模式改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非随机同期收集医院2006年~2010年72例淋巴结结核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36例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2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观察.结果 试验组36例患者消除了换药时对疼痛的心理恐惧,坚持局部伤口换药,治疗效果满意;对照组36例患者换药时间延长,复发6例.结论 由医生为淋巴结结核换药转变为医护一起的伤口换药理念,配合全身抗结核治疗,既缩短了病程,又增加了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作者:罗卜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通过对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访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问题有:护理人员对访视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知识、缺乏沟通技巧、人力资源不足及患者自身问题等.认为制定相关措施、贯彻落实术前访视制度、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增进护患交流可提高术前访视质量,使患者以佳状态接受手术.
作者:林秀华;施美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PICC置管后致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方法 对本科8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术.结果 发生PICC置管异位16例,发生率为20%,我们对16例导管异位的患者及时实施了纠正,总结出置管后异位原因主要有患者无法摆放正确的体位,术者的技术水平缺陷,助手的体位配合不到位.结论 指导患者摆放正确的体位,对于预防导管异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次术者的技术水平、助手的体位配合对于预防导管异位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发现异位及时查找原因,根据异位的部位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通过采取以上护理对策对于预防导管异位取得显著的效果.
作者:彭春艳;李瑛珊;黄飞雁;李明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 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2010年1月~2010年10月)和实施后(2011年1月~2011年10月)特一级护理、护理文书书号、健康教育实施率、病房管理质量、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6项指标.结果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特一级护理、护理文书书写、健康教育实施率、病房管理质量、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增强了基层护士服务的主动性,使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能得到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作者:雷艳妮;吴彩莉;王彦盈;刘晓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