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胡家杰
总结了静脉输液工具的研究进展,包括静脉输液工具的种类、选择时考虑的因素及其管理方法等.认为合理选择静脉输液工具.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有效保护血管,减轻病人痛苦,减少输液并发症,准确执行医嘱,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韦莲丝;唐姣燕;黄名贵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总结了对基层综合医院护士实施层级管理及层级使用的方法,包括在护理部的垂直管理下,各大科对护士进行层级管理,通过大科内护士人力资源相对固定和大科内各病区护士人力资源分层弹性调配的使用,大科分层级与病区分层级培训相结合,全面实行APN连续排班制.认为实施大科内护士分层级管理与层级使用可合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满足临床不同时段的护理需要,是基层综合医院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
作者:梁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总结了6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病情观察、一般护理、体位护理、人工气道的管理、吸痰护理等.认为以上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因呼吸道堵塞所致的缺氧、气管切口感染、窒息死亡的发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成国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笑气/氧气吸入清醒镇痛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自愿接受笑气/氧气吸入清醒镇痛且无笑气使用禁忌症的结肠镜检查患者308例,比较患者笑气吸入前、吸入中、及笑气停吸后HR、SpO2、BP的参数变化、镇静时间及清醒时间、有无并发症.结果 笑气/氧气清醒镇痛在结肠镜检查中HR、BP的参数波动幅度小(基础值的30%以内)、无低氧血症(SPO2≥90%)、镇静及清醒时间短暂,容易操作,无出血、穿孔及心血管并发症.结论 笑气/氧气吸入镇痛在结肠镜检查中,操作简便安全,无副作用,效果满意.
作者:阮卫平;黄凤珠;杨松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总结了结肠镜使用透明帽法黏膜切除术(EMRC)治疗结肠扁平隆起性病变的护理配合及体会.包括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认为EMRC能完整切除结肠隆起性病变并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细心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治疗安全、有效的保障.
作者:徐成山;李健;郭绍举;邹小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前馈控制在心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首次住院的19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心内科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心内科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前馈控制,强化患者与家属的安全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安全隐患率及对科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对科室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发生安全隐患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作者:李梅枝;张慧萍;姜冬九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总结了成人重症皮肌炎的护理体会,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指导肢体能力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以预防感染、1皮损护理、预防肌萎缩及并发症的护理等.认为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对皮肌炎患者采取佳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胡永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方法在肩难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可能发生肩难产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2组产妇身高、孕周、年龄、胎儿体重等指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新生儿窒息、臂丛神经损伤、锁骨骨折的发生率,产妇会阴伤口延裂的发生率及产后出血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发生会阴伤口延裂l例,发生率2.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锁骨骨折发生率、臂丛神经损伤发生率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降低肩难产的发生率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母婴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调查护理人员工作量,以期为医院护理人事制度管理和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工作量统计表,抽样调查鄂州市6家医疗机构的护士,调查各项操作所需劳动时数,对护理工作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市公立医院护理工作普遍超负荷运行.结论 加强公立医院改革制度设计,从编制、人事、分配、价格等方面进行综合配套改革,从而能在根本上保证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作者:周新桃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微波治疗配合腹部按摩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便秘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6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微波治疗配合腹部按摩,治疗7d后.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1周后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波治疗配合腹部按摩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便秘疗效显著.
作者:洪秋芹;苏美银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总结了123例老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术前访视、物品准备和手术间准备;术中建立静脉通路、体位摆放、病情观察、器械护士配合、植入物的安装和管理;术后保持正确体位、严格交接班和病情观察.认为优质的护理配合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苏赛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乙肝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7)和干预组(n=43),2组在住院期间皆行常规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综合护理干预,2组均于抗病毒治疗12个月后,采用本科自行设计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定期复查方面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方式改善方面2组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和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作者:李长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总结了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术的护理体会,包括肝穿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认为做好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阮卫平;黄凤珠;杨松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PDCA循环法在产科基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42例产妇按PDCA循环应用前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应用PDCA循环后(2011年8月~2011年9月)产科基础护理缺陷情况,对照组为应用PDCA循环前(2011年6月~2011年7月)产科基础护理缺陷情况.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基础护理缺陷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法使产科基础护理缺陷率显著下降,护理人员工作由被动性变为主动性,由情绪化变为人性化,提高了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邬群丽;章菊琴;侯冬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2种不同的治疗方法用于顽固性霉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经多次治疗效果不佳或反复发作的顽固性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0例,用20 ml 注射器连接胶管予碳酸氢钠溶液冲洗阴道后塞入达克宁栓,并予口服氟康唑.对照组用碳酸氢钠溶液坐浴后经阴道塞入达克宁栓.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观察期为6个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阴道后塞入达克宁栓,并加服氟康唑的治疗方法更有利于顽固性阴道炎患者的康复,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作者:陈玉婵;杜燕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总结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安全危害,包括分析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在清洗、消毒、灭茵等各工作环节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探索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对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增强防范措施的落实,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认为根据消毒供应室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能有效地减少职业伤害,保护自身健康.
作者:刘正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总结了产科儿科协作处理产房新生儿窒息的方法及护理体会,包括:认真做好产前判断,严密观察产程,准备急救药品器械,分娩过程中积极协作以及分娩后及时送入儿科病房等.认为产科儿科协作可使窒息儿的复苏及时有效,从而降低围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及新生儿病死率.
作者:黄剑;郭慧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早产儿不同穿刺部位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以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和患儿的痛苦.方法 将16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是选择惠儿内踝的大隐静脉穿刺,观察组选用患儿腋下静脉穿刺.结果 观察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 腋下静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
作者:王计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总结了烧伤患儿的健康教育体会,包括对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采用语言教育方法、图片宣传、重点进行心理指导、饮食指导、休克期输液指导、病情观察及发热护理、创面及大小便护理等.认为健康教育对烧伤患儿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谭亚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另进行心理护理、康复训练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
作者:黄玉兰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