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民营医院护理管理的探讨

吉素华

关键词:民营医院, 护理管理
摘要:本院是一所非营利性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按国家三级医院标准建设,床位680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00余名,其中护理人员近300人,经过近5年的市场运营,医院从初的4个病区逐渐扩展到当今15个病区,在护理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心得,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现报告如下.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医护人员对不同洗手方法依从性及洗手效果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条件,了解不同洗手方法与医护人员依从性的关系,提高洗手行为依从性,保持手卫生,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将监测科室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洗手液流水洗手、佳润牌皮肤消毒液快速洗手,比较其洗手依从性以及洗手效果.结果 佳润牌皮肤消毒液快速洗手效果好,易被医护人员接受,洗手依从性显著提高.结论 为医护人员提供易于接受的洗手依从条件,才能提高洗手依从性,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胡娟;陈灿辉;董爱明;姜筱琼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综合心理干预模式对肠造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模式对肠造瘘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96例,按照住院号单双号进行分组.干预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模式进行干预治疗,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治疗,对2组病例进行生活质量比较.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心理干预模式有利于改善大肠癌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罗瑞(女太);邹劲林;麦美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从业护理人员安全注射知识调查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对安全注射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对195名岳阳楼区不同级别医院的从业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级别医院的护士对于安全注射知识的认知和操作中的一人一针一管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应该进一步对基层医院的护士加强宣传和培训,努力实现100%安全注射.

    作者:曹姣娥;邓可;胡春莲;周建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低血钠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低血钠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讨论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对38例危重患者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对可能发生低血钠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和判定.结果 低血钠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患者患有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或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短期内液体正平衡较多,基础疾病较严重及患者发生感染.结论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多种危险因素可导致低血钠的发生,且与护理密切相关,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以避免低血钠的发生.

    作者:蔡玉琴;程玉红;杨丽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民营医院护理管理的探讨

    本院是一所非营利性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按国家三级医院标准建设,床位680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00余名,其中护理人员近300人,经过近5年的市场运营,医院从初的4个病区逐渐扩展到当今15个病区,在护理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心得,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吉素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1例肌注胃复安致患者严重不良反应的护理

    胃复安乃是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作用主要为阻断延髓化学催吐中枢的多巴胺D2受体,而使上消化道平滑肌加强运动促进正向排空而起止呕作用[1].本研究通过对1例肌注胃复安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殷慧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低分子肝素动脉端给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动脉端给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有轻度出血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照给药途径不同分为静脉组(传统静脉给药)和动脉组(动脉端一次性给药),进行自身交叉对照.观察2组透析结束后透析器凝血等级、穿刺点人工按压止血时间(min)、继发性出血情况.结果 38例患者入选,2组均能顺利完成透析,透析器凝血2级以下,抗凝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静脉组比较,动脉组压迫止血时间更短(P<0.05)、继发性出血倾向更低(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动脉端一次性给药用量较小,既达到有效抗凝,又能缩短按压止血时间、减轻继发性出血倾向.

    作者:吴华;陆秋莲;彭晋红;张志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紫色消肿粉加红外线照射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紫色消肿粉加红外线照射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80例因胺碘酮所致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50%硫酸镁湿敷,观察组予局部红外线照射后外搽紫色消肿粉.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局部红外线照射配合外搽紫色消肿粉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疗效显著,且使用方便、成本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茨;邹军;胡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膀胱癌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的护理

    总结了42例膀胱癌术后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的护理,包括灌注前、灌注时、灌注后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指导.认为对膀胱癌术后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护理,加强心理护理以及有效的健康指导可减少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灌药的依从性,从而有效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罗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湖南省集中供养革命伤残军人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集中供养伤残军人的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状况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用社会支持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对30例湖南省集中供养伤残军人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并分析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患者社会支持得分为21~ 53分,平均为(33.17±7.87)分;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均显著低于国内常模;社会支持利用度的维度和生存质量中社会领域的得分成正相关.结论 革命伤残军人生存质量较差,加强社会支持尤其是加强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能提高生存质量,尤其是生存质量的社会领域方面.

    作者:黄伶智;曹培莲;刘丽琴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30例护士肺结核患病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护士患肺结核与职业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30例护士,采用自制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患肺结核与临床工作中接触病人职业防护欠缺、结核病相关知识缺乏有关,特别是各种操作、与病人沟通不戴口罩为主要因素.结论 护士在临床工作时,要加强自我保护,特别是做各种操作及与病人接触时均应戴口罩.

    作者:韩淑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的调查分析及防护

    目的 探讨本院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的情况,分析原因,为制定科学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06年1月~2010年12月91名护理人员填报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获得有效问卷91份.结果 91名护理人员共发生29人次针刺伤,发生率31.87%.针刺伤发生从高到低依次是护士16人,占55.17%,护师10人,占34.48%,主管护师3人,占10.34%.针刺伤中患者是乙型肝炎的20人,占68.97%,是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9人,占31.03%.针刺伤的主要部位是手部,占98%.针刺伤发生的主要环节:分离针头清理废物10名,拔针8名,各种穿刺5名,回套针帽4名,把针头插入瓶塞中2名.监测的29名护理人员暂未发现因针刺伤而感染血源性传染性疾病.结论 应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教育,提高安全意识,认真执行标准预防,规范各项操作流程,大限度地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

    作者:王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肿瘤病人静滴参芪扶正注射液的护理及对策

    总结了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放化疗科200例病人静脉滴注参芪扶正注射液其中发生静脉炎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护理对策,发生静脉炎的原因是药物的化学因素、液体速度过快、物理因素、个体差异及其它因素.认为正确使用浅静脉留置针,选择好静脉,深静脉、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护理,更换输液时的技巧、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巡视及护理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采取正确的护理及对策能及时减轻肿瘤病人的不适.

    作者:廖钦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心理干预在剖宫产孕妇术前留置导尿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剖宫产孕妇术前留置导尿管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择期剖宫产的正常孕妇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在手术前1天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处理,不接受心理干预.对2组孕妇的焦虑水平,导尿时的血压、心率,疼痛及不适发生率,以及导尿后尿液中非肾小球性红细胞的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孕妇的焦虑水平、疼痛及不适发生率,尿液中非肾小球性红细胞的阳性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妇的在插尿管时的血压、心率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剖宫产孕妇留置导尿前进行心理干预,可减轻其心理、生理应激,导尿时的疼痛与不适及尿道粘膜的损伤.

    作者:卢开珠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某医院手卫生现状调查及干预措施

    目的 了解某综合性中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手卫生设施配置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和手卫生设施调查表,进行现场观察并记录在岗临床医务人员(医生220人,护士226人)手卫生依从性和各科室手卫生设施配置情况.结果 医务人员总体手卫生依从性为57.62%,护士的依从性高于医生(73.89% vs 40.91%,χ2=49.670,P=0.000);医务人员总体手卫生方法合格率82.88%,护士高于医生(92.81% vs 64.44%,χ2=33.170,P=0.000);医务人员总体干手方法合格率32.50%,护士高于医生(41.18% vs 18.97%,χ2=7.600,P=0.006).医院手卫生设施配备不完善.结论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改善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势在必行,应采取多模式、多方面的干预措施完善手卫生设施和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作者:李焕芝;周玉贞;吴碧玉;张代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临床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CP进行护理.比较2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早期功能锻炼的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0±1.2)和(14.5±3.1)日;(3321.53±765.91)和(5123.65±623.23)元; 7.5%和40.0%.早期功能锻炼的优良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5.5%和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路径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优良率.

    作者:张雪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新生儿特重度烧伤的护理

    总结了8例新生儿特重度烧伤的临床护理经验.护理措施包括早期、迅速、有效的输液护理、正确使用暖箱保温和采取烧伤保护性隔离、严密的病情观察、正确的烧伤创面护理、重视疼痛管理和营养支持、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疏导.认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新生儿特重度烧伤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促进新生儿康复.

    作者:高凤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移动式护士工作站的临床开发及应用

    总结了移动式护士工作站的临床开发及应用效果,主要通过床旁无线网络系统将护士床旁操作与科室电脑系统连接到一起.认为移动式护士工作站为护士工作带来了方便快捷,为病人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服务,提高了护理管理规范化水平.

    作者:张俊;胡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危机管理模式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

    目的 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方法 对医院2009年~2010年发生并上报的住院患者跌倒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跌倒患者中,年龄>65岁的患者占86.67%,发生原因中护士评估能力不足是主要原因,占53.33%.结论 ≥65岁的住院患者应按常规进行防跌倒评估,提高护士的评估能力,识别高危患者;落实患者及家属防跌倒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患者防跌倒的依从性是防止跌倒发生、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郑凯兰;梁四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高粘稠血液患儿肝素封管液浓度的研究

    目的 比较高粘稠血液患儿行套管针留置期间3种不同封管液的再通效果,以选出适宜的肝素浓度.方法 将入选患儿根据生理盐水、肝素液浓度25u/ml、50u/ml分为3组,每组20例,每组对象接受三次同一浓度的封管实验.观察再通效果.结果 生理盐水组与25u/ml组肝素液封管后阻塞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阻塞率明显高于25u/ml组.25u/ml组与50u/ml组阻塞率无差异.25u/ml组与50u/ml组局部渗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u/ml组肝素液为高粘稠血液患儿封管的适宜浓度.

    作者:赵丽;闫珅;张良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