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军艳;郑绍青
总结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临床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溶栓前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了解心理状态,做好溶栓前准备工作;溶栓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有无出血现象;溶栓后掌握溶栓成功指标,动态观察心电图及胸痛变化,严密监测心电图,发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及时处理,重视溶栓药物副作用的观察与处理,认为做好患者生活上护理及早期康复指导,对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康复具有重要意叉.
作者:严华;周玉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硫酸镁不同滴注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降压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为临床护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6年12月在蓝田县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既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硫酸镁2g/h的速度持续静滴.对照组给予硫酸镁1g/h的速度持续静滴.对2组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降压想国明显忧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硫酸镁2g/h的速度维持静滴降压效果好,且安全可靠,有利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
作者:张红娟;李亚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5例妊娠合并HIV感染在普通妇产科病房医院感染的管理和护理,包括病房环境准备和要求,孕产妇护理,新生儿护理,护士的职业防护等,认为HIV合并妊娠的护理重点在于严格操作规程,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给患者情感支持和健康教育,就可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得到患者的信任.
作者:望玉芹;白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对118例高血压患者治疗情况与降压药使用相关知识的调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以指导健康教育工作.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评价表,对高血压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情况及降压药使用相关知识的调查、测试与分析.结果 近43%的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大部分患者对降压药缺乏正确认识,近35%的患者对高血压病缺乏基本认识.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应加强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正确用药指导,以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和治疗率,降低高血压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
作者:彭思庆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42例颈椎病和颈椎骨折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避免颈椎骨折脱位加重脊髓损伤,做好牵引的护理,加强气管、食管推移训练,呼吸功能训练以及卧位进食训练;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体住护理、伤口引流管的管理及呼吸道护理,进行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并做好康复训练和出院指导.认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苏金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2004年1月~2007年8月89例高血压脑出血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运用循证护理的经验,包括提出护理问题、查询证据和分析评价文献等.认为循证护理,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避免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谢红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25例小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急救护理措施.包括止血、抗休克、观察病情、饮食护理和健康宣教,认为积极止血、抗休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急救护理措施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保证.
作者:李海珍;杨美霞;谢超嫦;梁秀琼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急诊科实行三级护理质量管理,质量小组运用PDCA循环法,对急诊病人的接待处理、技术服务、急诊科环境等问题作了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结果 急诊病人满意度由原来85.26%提高到了92.39%.结论 PDCA循环法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彭早玲;梁芬;柳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锐器损伤情况及锐器损伤的相关因素,寻找预防措施.方法 对120名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发生锐器损伤的次数、锐器种类、锐器损伤发生时间及操作环节,科室、季节分布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护理人员1年内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锐器损伤,发生率为全院护理人员的48.9%,年人均发生锐器损伤2.1次,且大部分被注射针头刺伤占35.6%;发生锐器损伤频率高的科室为门急诊和儿科,发生率为81.8%;锐器损伤发生月份的次数以4~6月和7~9月多,为47.3%.结论 应加强护理人员全面性防护概念的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作者:戴云;黄玉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社区226名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了219名居民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社会支持状况.结果 社区高血压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为(37.11±5.74),低于对照组总分(39.05±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社区高血压患者婚姻状况、人均月收入、年龄是影响患者社会支持得分的显著性因素,社区护理人员应在正确评估患者社会支持状况的基础上,树立社会支持理念,强化和拓宽患者现有的社会支持网络,有效利用社区资源.为患者营造一种正向且具支持性的环境,以提高社会支持水平.
作者:李正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出血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6年1月~2006年9月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1周以上的60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入院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计划、适时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和心理干预,应用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fSS-QOL)分别在入院时、出院时对2组病人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病人在干预前生活质量无显著差异.干预后生活质量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出血病人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冰梅;王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对外科手术病人心理和生理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外科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和时照组(100例).实验组采用术前访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紧张不安、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的程度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前的访视可以减轻病人的紧张焦虑,帮助病人积极面对手术.
作者:江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5179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要点,关键在于口腔疱疹和皮疹的护理、预防并发症、做好消毒隔离措施,对于手足口病患儿的恢复及防止疾病的蔓延流行有重要作用.
作者:阳惠;刘筱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2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性胰岛素抵抗及护理经验,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的护理方法 .包括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合理的健康教育处方及康复指导.认为患者正确认识并接受胰岛素治疗的优点,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牛丽华;田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寻常型天疱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严重的大疱损害性疾病,本病临床少糩[1].其典型表现是在正常皮肤上出现大小不一的浆液性水疱和大疱,重症病人常有大面积的表皮脱落.如护理不当.易继发感染或全身衰竭死亡.本科于2006年11月6日收治了1例重症寻常型天疱疮病人,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皮损消退出院.
作者:赵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缩宫素治疗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60例行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后出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用缩宫素30~50U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0~15滴/min,持续4~h,对照组用止血芳酸0.5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30~50滴/min,持续3~4h,观察比较2组出血量、膀胱痉挛发生率、膀胱冲洗时间.结果 观察组出血量、膀胱痉挛发生率、膀胱冲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缩宫素可有效地治疗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后出血.
作者:曹明奇;姬英;赵玉曼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唇腭裂儿童序列治疗中的人性化护理.包括围手术期喂养,手术时机的选择,腭裂患者的语音治疗和心理护理等.认为做好唇腭裂儿童序列治疗的人性化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徐庆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顺行或逆行穿刺介入治疗1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中的护理.包括安置患者进导管室,评估其一般情况及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提供各种器材、术中用药、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突发病症;术毕有效止血及运送安置患者.认为精心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鸿;刘楠;喻贤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ICU患者家属的焦虑状况,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 对患者家属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制问卷,对80例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随机分为一般干预组和综合干预组,每组40例,一般干预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综合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 .结果 ICU患者家属普遍存在焦虑情绪,给予护理干预后,焦虑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综合干预组效果明显好于一般干预组(p<0.05).结论 通过对ICU患者家属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或降低患者家属的焦虑程度,主动配合护理工作,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献;李立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50例颅内动脉瘤微侵袭手术治疗的护理要点.主要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规范化、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入院宣教,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预见性发现、预防和有效处理并发症.认为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规范化、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
作者:张海霞;何卫娥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