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恩替卡韦在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中的应用

陈王芬

关键词: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 肝功能衰竭
摘要:目的:分析恩替卡韦在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54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7例.对照组运用内科标准疗法实施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恩替卡韦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全面对比.结果:实验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使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大幅度上升,具有良好的生活质量,从而此种方法可以成为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首选方法,应获得临床医学人员的广泛推广.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免疫检验技术临床实践应用现状的研究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免疫检验的方法 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患者100例,2016年3月~2017年3月是研究收治时间,随机分为2个实验小组,研究组、对照组,其中研究组运用免疫检验技术,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临床检验.探讨组间患者检验分析结果 的符合率.结果研究组的符合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P0.05.结论 临床免疫检验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在临床免疫检验之前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以此确保临床终检验结果准确性.

    作者:袁喜逢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高危男性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对女性高危型HPV感染者配偶进行检测,明确二者之间相关性,为女性高危型HPV感染者配偶同时进行检测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自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于寿光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且HPV阳性患者共计174例,选取能够配合完成调查者76例,对其配偶行HPV检测,并对检测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6例患者配偶HPV阳性者30例,感染率39.47%,完全吻合及部分吻合者17例,吻合率56.67%.结论:女性HPV感染患者,其配偶具有高HPV感染率,且双方HPV型别一致率较高,对于HPV感染女性患者,积极对其配偶检测并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建平;张晓静;潘爱民;常桂玲;王效强;丁占一;王安;岳德志;袁荫田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尿常规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中的检测意义研究探究实践

    目的:探讨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组是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52例患者,对照组是同期体检健康的52名体检者,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血对甲状腺功能进行检测、检查尿常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胆红素、尿密度、尿蛋白、尿酮体以及尿糖较对照组升高,而尿pH值较对照组降低,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可全面评估病情发展程度,可对症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雪梅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八正散加减配合常规方案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八正散加减配合常规方案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2月76例尿路结石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八正散加减配合常规方案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各38例.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正散加减配合常规方案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陈正权;李勇;霍艳;罗红梅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探究凉血祛风方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凉血祛风方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糖浆、双嘧达莫片以及维生素C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凉血祛风方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皮肤水肿、恶风、肌肉酸痛、咽痛、痒感等临床症状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祛风方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雪娇;黄阳;高丹;王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硫酸镁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效果及血清学指标分析

    目的 分析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用硫酸镁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后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进入本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共80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硫酸镁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者设定为实验组,给予硫酸镁治疗者设定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干预后,实验组病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血清学指标方面,治疗干预后,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硫酸镁治疗相比,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用硫酸镁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的效果更显著,可明显改善血清学指标,故方案推广意义大.

    作者:于巍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腹腔镜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电凝止血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电凝止血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单侧卵巢巧克力囊肿良性患者均在本院接受腹腔镜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术中创面缝合止血患者32例纳入缝合组,术中创面电凝止血患者32例纳入电凝组.结果:相较于缝合组而言,电凝止血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更大.术后1个月,电凝组LH、FSH水平达到高峰,E2水平减低,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p<0.05).术后阴道超声检查,电凝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大于缝合.术后3个月,电凝组EDV、PSV恢复正常(p<0.05).结论:不论是缝合止血还是电凝止血,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卵巢储备功能,特别是电凝止血,影响更加突出.多数患者在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

    作者:赵海云;赵淑萍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丙硫氧嘧啶与比索洛尔联合对甲亢患者的疗效评价

    目的 分析研究对甲亢患者采用丙硫氧嘧啶与比索洛尔联合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断治疗的80例甲亢(Graves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丙硫氧嘧啶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丙硫氧嘧啶与比索洛尔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甲状腺相关指标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较明显较高,甲状腺相关指标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明显差距,P均<0.05.结论 针对甲亢患者采用丙硫氧嘧啶与比索洛尔联合治疗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冰霜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小骨微创手术对于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81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病例患者随机分为小骨微创手术组和传统开颅手术组,两组中病例患者人数均为41人,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小骨微创手术组中病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明显高于传统开颅手术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85%;两组病例患者对术后的满意度分别为87.80% 和75.60%.小骨微创手术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开颅手术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小骨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方法,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并发症及复发率等较低,同时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较高,因此,应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和使用.

    作者:柳俊峰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肺泡灌洗术对改善重症肺炎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氧供应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肺泡灌洗术对改善重症肺炎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氧供应以及预后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选出病例数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以及肺泡灌洗术.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炎症指标以及血氧供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炎症因子指标明显改善:P<0.05,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也明显改善:P小于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与肺泡灌洗术联合应用于重症肺炎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效果明显.

    作者:宋加友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阿司匹林与替格瑞洛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与替格瑞洛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0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100mg,口服,qd)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替格瑞洛(先服用180mg,维持治疗服用90mg,口服,bid)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83.0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6%)明显低于对照组(18.87%)(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替格瑞洛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高蒙蒙;孙成镇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两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比较护理效果,探究两种护理方法的特点.方法从来我院产科诊治的2016年2月-2018年8月的剖腹产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年龄范围20~35岁,平均年龄为28±2.8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舒适护理.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5(77.78%),观察组总有效率43(95.5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疼痛发生率为32(71.11%),观察组20(44.44%),观察组的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适护理可有效降低剖宫产后产妇的疼痛程度和临床有效率,是一项值得广泛应用的护理方案.

    作者:杨利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POCT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标志物的结果比较

    目的:比较POCT法与化学发光法在心肌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76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抽取2份样本量相同的静脉血样本,均进行CK-MB、Myo、CTnT检测,其中一份采用POCT法检测,另一份送往检验科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 及其检测时间.结果:POCT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的CK-MB、Myo、CTnT水平无明显的差异(p>0.05);POCT法诊断急性心梗的特异度较化学发光法明显升高,但其敏感性显著低于化学发光法(p<0.05).POCT法检测时间较化学发光法明显缩短(P<0.05).结论:POCT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标志物的结果基本一致,且POCT法特异性较高,检测时间短,但POCT法的检测成本较高,且敏感性不高,极易漏诊,故其主要适用于门急诊或病房床旁急性心梗的快速诊断.

    作者:马媛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放疗对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放疗对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放疗科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患者,利用流式细胞仪对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及放疗后3个月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比例检测,再选择本院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结果:放疗前食管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比值)、NK细胞比例与对照组对比,P<0.05;放疗后3个月食管癌患者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比值恢复至放疗前水平,P>0.05;放疗对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变与照射体积大小、骨髓抑制有关,有骨髓抑制者免疫功能优于无骨髓抑制者,靶体积≥300cm3显示食管癌患者免疫指标CD4+、CD8+、CD4+/CD8+比值以及NK细胞比出现下降,P<0.05;食管癌患者放疗3个月后免疫功能恢复良好者生存时间明显优于恢复不良者,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通过采取放疗措施治疗,骨髓抑制和照射体积均可加重患者的免疫抑制,且在放疗3个月后,利用免疫功能的恢复,其中恢复良好者明显改善预后.

    作者:姜威;祁康宁;秦英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中应用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此次收治的92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46例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46例行连续护理模式.结果:研究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且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连续护理模式能够进一步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负性情绪,且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宋玉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扩大的血管间隙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

    背景: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作为脑小血管病的标志之一,与卒中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扩大写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相关性.方法:招募2017-2018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后完善头颅磁共振检查并对EPVS进行分级.3个月后随访患者进行GSD-15量表评分并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进行PSD诊断,分析EPVS和PS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EPVS的严重程度与PSD独立相关.

    作者:赵俊杰;刘希均;吴孟海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卵巢肿瘤患者在腹腔镜剥除术治疗过程中手术室护理措施和效果

    目的:探析卵巢肿瘤腹腔镜剥除术的手术室护理.方法:筛选我院88例卵巢肿瘤患者,皆行手术治疗,将其纳入常规组(44例)、优质组(44例),分别实行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对比其效果.结果:优质组并发症诱发率(4.5%)低于常规组(15.9%),护理满意度(97.7%)高于常规组(86.4%),差异皆显著(P<0.05).结论:卵巢肿瘤腹腔镜剥除术的手术室护理效果理想,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可推行.

    作者:王建敏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关于如何缩短患者出院结算等待时间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患者出院结算是其住院期间后的服务环节,该环节服务效果好坏与患者满意度直接相关,为了有效解决患者出院结算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提升工作效率,需要找到住院患者出院结算等待时间过长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相关问题,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从多方面进行分析.

    作者:李英实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与传统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与传统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依据奇偶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观察组患者行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少,其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数据相比均存在明显优势,组间所以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经统计学计算显示(P<0.05).结论: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较好,其手术时间较短,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身体恢复速度,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刘福志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分析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功能性外科手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腮腺肿瘤为颌面部发生率较高的肿瘤,该肿瘤一般为良性肿瘤,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过去通常采取的手术治疗方式是解剖面神经并切除腮腺浅叶或全叶和肿物切除方式.但是这种切除肿瘤方式存在一些缺陷和副作用,诸如手术部位容易留瘢痕,不能根除肿瘤细胞易复发,或者导致面瘫、Frey综合征及涎瘘等.因此,临床提出功能性腮腺肿瘤外科手术,也就是于围手术期保证肿瘤能够被完全切除的基础上,采取个性化的肿瘤切除方式,大限度的减少肿瘤以外的切除,以及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害,改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现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等相关文献资料,综述功能性外科手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睿;章诗富 刊期: 2019年第05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