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截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实施和效果.方法 将142例截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健康教育组,健康教育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的健康教育.根据手术后天数和康复疗效进行比较,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健康教育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住院日期明显缩短,p<0.05;康复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在截瘫患者的早期康复中起关键作用,在临床护理中应该积极应用.
作者:王卫星;谭晓菊;王金文;蒋河清;刘亚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导尿是一种基本的诊疗手段之一,广大医护人员通过临床实践对导尿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改进,如在导尿管的改良、导尿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近年来,随着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相关问题已引起广大护理同仁及有关学科的重视.
作者:李晓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9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各49例,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并在入院时及6个月时,对2组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linical nerve function limitation score,CNS)、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评定进行比较.结果 6个月时2组CNS及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评定结果 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雪红;吕瑜莲;王艳丽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影响.方法 2年内规范8个临床科室的护理风险管理,包括比较2006、2007年1620例病人与2004、2005年1620例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和护士长管理的满意度.结果 后2年较前2年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护理质量与安全得到了保障.结论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与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可以减少护理纠纷与差错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打造护理文化品牌.
作者:郭宇宏;冯术燕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总结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包括损伤患者在入院初期、术前准备期、术后康复期及出院前期,针对患者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健康需要,采取阶段性强、目的 性明确的健康教育形式,进行持续的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融会贯通于患者的整个住院过程,并向出院后延续.认为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增加了患者对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治疗、护理及康复的认识,增强了遵医行为,强化了康复能力和自查能力,提高了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有利于医院对患者的追踪和提供连续性的服务,保留就医人群.
作者:李建群;唐四元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常见并发症之一,Virchow 1856年提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淤滞、血管内膜损伤,血液处于高凝状态[1].近年来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有所增加、尤其是手术后发病率很高,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引发肺栓塞死亡是其主要原因[2].
作者:孙福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应用循证护理实践解决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失衡综合征的防治护理问题.方法 对64例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失衡综合征的病人,进行原因分析,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文献,确定结论 ,制定防治对策,再施以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 64例病人循证护理前后1个月透析失衡综合征总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循证护理不但为临床护理实践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提高了护理质量,对病人有益,而且进一步提高了血透室护士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作者:马行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子宫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的方法 ,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的达标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对子宫切除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教育效果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可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作者:金益芝;尹满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进入临床实习前护理专业学生焦虑的特点,为做好实习前的焦虑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表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9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焦虑的占57.93%,实习前焦虑与个人经济条件、生活自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专业发展、就业压力、学习态度及能力等因素相关.结论 实习前焦虑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积极应对能缓解实习前焦虑,消极应对则反之.
作者:李毓琴;刘枫;吴燕;程颖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总结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的护理体会.包括重点做好在预防感染、防止导管脱落与移位等方面的精心护理.认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PICC可确保住院期间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王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总结90例慢性重型肝炎合并低钠血症的原因及护理体会.其原因包括摄入的食物中含钠较低、机体排钠增多、稀释性低钠血症等.认为及时动态监测肝功能及电解质变化、进行饮食指导,补充高渗氯化钠溶液,及时纠正低血钠,对提高重症肝炎的治愈好转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谢彩丽;王翠玉;周莹;陈瑾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根据13例重症胆管炎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临床问题,进行文献检索,将实证与患者实际情况、病房实际人力、物力资源,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经过循证护理,为重症胆管炎病人提供全面、优质、个性化的护理,有效预防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平均住院日,提高了治愈率与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认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重症胆管炎病人的护理中,可提高治疗与护理质量.
作者:焦红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从更新观念、提升素质、强化管理等3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探讨,提出更新观念要引入现代化护理管理新理论、树立人性化星级护理服务新理论、拓宽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内涵;提升素质要着重提升思想、业务和心理素质;强化管理要注重在科学管理、运用管理艺术和率先垂范.
作者:龚红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恢复操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恢复操锻炼,比较2组肠呜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便秘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便秘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恢复操能有效促进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张元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病人服是病人的外在标志,与病人的种种不便及繁多的治疗护理相比,就显得过于简单呆板而缺乏与各项医疗操作相匹配的灵活性与功能性,常导致病人和医务人员的不便与尴尬.随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取代[1],我们在促使病人生理疾病康复的同时,更应注重其心理需求的满足和人格尊严的完整[2],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应尽量避免过多暴露病人身体,尊重其隐私权、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作者:石艳姣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总结51例臀肌挛缩症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等.认为精心护理,正确指导患儿进行早期、系统、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戴冬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抚触对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f术中进行抚触干预)6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60例,记录术中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中3例患者出现了人工流产综合征,需用阿托品纠正,对照组中11例患者出现了人工流产综合征.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术中抚触可有效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在人工流产手术中有实用价值.
作者:晏香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总结78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营养治疗中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能量的供给及营养治疗途径,根据评估资料选择恰当的营养治疗方式方法 ,做好胃肠内及胃肠外两种营养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护理.认为加强营养治疗可以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病死率,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机会,而正确的护理配合为这一方法 提供了有力保证.
作者:黄鹏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总结了14例登革热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包括一般护理,即休息、饮食、消毒隔离等;对症护理,即对发热、皮疹、腹痛、口腔以及并发症的护理.认为加强临床护理,协助医生早期诊治,密切观察病情,防治并发症,对病人的痊愈十分重要.
作者:储云艳;换英;桂依;张金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和比较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硫酸镁清洁肠道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门诊120例需做结肠镜检查或治疗的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A组口服50%硫酸镁溶液,B组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分析和比较末次清水样便率、肠道清洁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的依从率.结果 B组患者末次清水样便发生率为88.3%,肠道清洁率为70.0%和依从率为98.3%,明显高于A组的71.6%、51.6%和86.7%(均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明显低于A组的41.7%(p<.005).结论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效果好,是一种较好的结肠镜检查的肠道准备药物.
作者:蒋水英;刘伟;刘尚忠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