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娉婷;蔡万红;蔡骅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为防预与留置导管相关的感染原因提供依据。方法对70例锁骨下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观察记录和留置导管引起的相关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导管留置的时间,覆盖穿刺口的透明敷料更换的时间,医务人员无菌操作技术的执行情况,患者个体自身的体质、抗生素的应用时间等都与导管留置期间造成的院内感染有一定关系。结论加强对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及导管维护,强化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技术是预防与导管相关感染的重要方法。
作者:陈顺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如何使用更好的拔针方法以减少血污染、护士职业暴露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月期间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分别用不同的拔针方法,观察纱布、创口贴上失血面积、患者拔针后满意率及护士血污染率。结果新式拔针法在减少失血的例次及患者满意率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法(P<0.05),在护士血污染率方面,新式拔针法也优于传统法,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式拔针法明显优于传统拔针法,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了失血,同时还减少了护士职业暴露的机会,操作简单,值得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元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总结68例潜在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工作的体会及经验。主要包括协调失败的原因和捐献成功的体会。认为通过良好的宣传,适时的介入,耐心的解释与劝导,以及及时、人性的善后,可明显提高捐献的成功率。
作者:李彩虹;李凤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ICC维护登记本目录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本院PICC患者维护现状设计一份新的目录,科内10名护士分别采用新旧两种不同目录在相同范围内查找10名带管者信息,将耗时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旧目录查找患者信息核对时每人次均>2 min,新目录每人次<1 min的3例,1~2 min的7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目录的使用不仅提高护士对PICC带管者的知晓率、服务满意率,更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姚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总结了儿科护理过程中优化护患关系的方式和技巧。包括游戏,语言技巧,情感交流,体态语言等内容,认为合理地应用沟通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刘玉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骨外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从2012年1月至12月期间到本院骨外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抽取200名,随机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就诊后进行问卷调查。将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7%,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后的满意度为76%,被人文关怀护理后患者的满意率与未被人文关怀护理患者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文关怀在骨外科门诊护理中既可以改善护患关系,还可以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武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综述了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包括糖尿病合并抑郁的现状、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认为我国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这一现象比较严峻,作为医护人员的责任很重大。因此,糖尿病合并抑郁的护理干预还应该引起社会、医疗系统以及患者的共同重视。
作者:徐碧海;牛小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干预结合意象法对改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乳腺癌根治术伴焦虑、抑郁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干预组患者根据制订的干预模式(个性化心理护理结合意象法)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及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干预组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个性化心理干预结合意象法能有效地改善普外科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促进术后患者病体康复。
作者:孙炜炜;贾晓霞;雷家敏;柏发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宫颈癌患者放疗后性生活质量改变及影响因素,采取相应对策以有效提高患者性生活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编制的性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对入选的49例宫颈癌患者放疗后性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大部分宫颈癌患者放疗后存在较严重的性生活质量改变,主要受心理、生理、配偶、文化与年龄、放疗方式等因素影响。结论医务人员积极实施干预措施,对帮助宫颈癌患者提高放疗后性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吴志霞;韩志慧;曾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实行优质护理后,护士的满意度现状及影响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制定改善护士满意度的有效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本院18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长排班满意度93.28%、科室工作氛围满意度88.35%、医护合作方面满意度86.88%,收入与劳动付出相匹配满意度71.01%、护理工作量满意度71.61%、绩效核制度激励方面满意度76.29%,护士满意度受工作岗位、管理者调动护士积极性及管理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素影响。结论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应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建立健全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同时还应加强管理人员自身专业能力及管理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护士满意度。
作者:吴亚平;袁美莲;虞丽莼;傅丽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降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颈部深静脉导管周围皮肤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品质管理手法管理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颈部深静脉导管换药程序。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颈部深静脉导管周围皮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由活动前的86.11%降至25.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可明显降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周围皮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能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作者:李智;张春凤;宾娟;周贻振;周雪梅;伍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影响(透析疗效及生存质量)。方法将8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采取Zung抑郁评定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评定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对照组SDS、SAS均高于干预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前SDS、SAS均高于干预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SDS、S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人员采取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在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品质管理项目应用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品质管理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 P<0.05)。结论将品质管理应用于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许素芃;李桂宝;黄世英;黄丽琴;邓秋艳;蓝永贞;陆海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总结了甲基泼尼松龙对Graves 眼病进行静脉冲击治疗的疗效观察和护理,主要包括纳入36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治疗方案顺利进行并提高其疗效,认为通过有效治疗和护理后患者复视和眼球活动障碍有更大程度的恢复,且副作用更少。
作者:杨青;邓欣莲;冯清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围手术期难免性压疮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完善的压疮预防管理制度,采用压疮评估工具评估高危患者,干预组由压疮小组进行风险评估及预警并上报护理部,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及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47例患者,发生压疮6例,压疮发生率12.77%,干预组51例,发生压疮1例,压疮发生率1.96%,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压疮小组应用Braden评分方法,对高危患者正确评估,及时预警上报,保证干预措施落实到位,是预防难免性压疮的有效手段。
作者:段立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全程导师制带教模式在消化内科N0级护士分层次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本院护士分层次要求将护士级别分为N0~N4,共5级,新入科1年以内的护士归纳为N0级;将15名2009年1月~2011年6月入科的N0级护士作为对照组,21名2011年7月~2013年12月入科的N0级护士作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全程导师制带教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比较两组的护士素质、岗位职责执行情况、护理制度落实情况、基本理论、技能掌握情况,岗前培训到独立上班时间。结果观察组在护士素质、岗位职责执行情况、护理制度落实情况、基本理论、技能掌握情况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科室岗前培训到独立上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 P<0.05)。结论全程导师带教模式是护士分层次培训的有效方式,对其他专科护理的培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罗小艳;刘旭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煤工尘肺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社会支持调查表( PSSS)对120例煤工尘肺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和社会支持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煤工尘肺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显著高于国内常模,且焦虑、抑郁情绪和社会支持呈负相关。结论煤工尘肺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普遍呈负相关,其中抑郁情绪与家庭支持的相关性及焦虑情绪与朋友支持的相关性具有显著意义,提示加强社会支持能够改善煤工尘肺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临床医疗护理工作应重视社会支持与煤工尘肺患者心理状态的交互影响,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病体康复。
作者:王秋红;高春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总结了37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新生儿窒息复苏、气胸、肺不张、液体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PPHN)等的护理。认为及时进行评估及对症支持处理,尽早发现并积极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吁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索将环节质量控制应用于非行政班时段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通过在非行政班时段实施环节质量控制,分析实施前后非行政班时段的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实施后非行政班时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患者满意度水平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实施环节质量控制能够提高非行政班时段的护士安全意识和采取积极的措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程明玉;石兵;邓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总结了32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护理体会,主要的护理措施有预防感染、出血护理、合理应用化疗药物的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认为有效的治疗和完善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存活率,提高缓解率,延长生存期的关键。
作者:杨理;邓映;刘群;肖荣桃;王昱茗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