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承;董宝成;刘永祥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与血尿β2微球蛋白及尿微白蛋白的变化.方法:对35例正常成人与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定血、尿β2-MG及尿Alb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血压I、II、III级患者的血、尿β2-MG及尿Alb的浓度,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高血压III级组明显高于II级组(P<0.01).结论:随着血压的增高,病程的延长,血、尿β2-MG及尿Alb的浓度亦随之增高;β2-MG及Alb是判断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敏感而可靠的指标.
作者:朱喜英;刘龙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护理交班报告是护理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理论水平、业务素质、书写能力和工作态度的文字体现,也是评价护理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指标,同时也为护理教学、协助诊断及司法诉讼提供重要的依据.我们随机抽检我院1999-2000年护理交班报告3000份,对其存在的缺陷进行分类,分析其成因,并提出改进之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富爽;周晓兰;王欣;王小平;陆婷;肖玲;姚茹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近年来,抗溃疡新药不断问世,给溃疡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但如何合理应用,以防滥用贻误病情.总结如下.1 中和胃酸药,如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碳酸钙、氧化镁,以及复方制剂,如:胃舒平、胃必治、治胃灵、胃仙U等.上述药物主要是中和胃酸,抑制胃蛋白酶,结合胆盐和保护细胞作用.
作者:邵宗军;刘君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化疗患者粘膜损伤是其毒副反应之一,因此对化疗患者粘膜组织的护理工作尤其重要,对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粘膜损伤的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顾宗英;晁峰峰;王秀芹;管继彩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与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躯体化表现、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9个因子均较正常人群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躯体化表现、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有显著差异(P<0.01).男女均有躯体化表现,而人际关系敏感、忧郁和焦虑症状主要在女性患者出现.重度哮喘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病率较轻中度哮喘患者为高.结论:支气管哮喘可导致心理障碍.
作者:顾建庆;陈嘉禄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们自1994年以来,应用国产美托洛尔注射液经食管心房调搏进行窦房结功能检测,取得满意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李冰;高举平;杨敏清;刘永平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为证明国产非诺贝特的调脂效果,我们对60例高血脂病人用非诺贝特治疗观察,并与多烯康进行对照比较.1 资料与方法
作者:赵岚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科采用强力碘治疗溃疡性睑缘炎5例10只眼,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沙代提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自2000年8月以来,笔者采用针刺阿是穴对应点的方法治疗腕、踝等关节急性扭伤5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彦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肝包虫是西北牧区的一种多发性疾病,我院自1998年以来应用608型多功能麻醉机密闭法吸入异氟醚行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肝包虫内囊摘除术6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生虎;邢月琴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口腔预防保健是一项预防为主,以个人口腔卫生和社会群体性口腔预防保健相结合的工作,预防口腔常见病的发生,以提高人民的口腔健康水平,本文以龋病为主,介绍龋病的致病因素和防治知识.
作者:廖修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慢性无症状性乙肝病毒(HBV)携带者(ASC)是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持续存在6个月以上、无肝病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基本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我国ASC约占总人口的10-20%,合理而适当的处理这一人群不仅是医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问题.目前国内外尚未找到有效的清除病毒的方法,乙肝病毒有可能终生携带,给这类人群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上带来极大的不利,如何使ASC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是临床医护工作者及社会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我们从1997年3月至1999年7月对我院感染科门诊就诊的206例ASC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求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
作者:林志红;吕洪海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致中耳炎,易引起传染病源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其听力恢复较慢,甚或留下难以恢复的耳聋.笔者收治13例该病患者,应用利多卡因、654-2、ATP联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院自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共抢救心跳骤停患者52例,心肺复苏成功24例,其中脑复苏成功7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巩向红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70岁,平素身体健康.近日无意中发现右乳一肿物后到我院就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仅发现右乳乳晕肿物,可活动.B超示:探及4.2×3.8×1.9cm的一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内部回声不均,近似脂肪组织回声,诊断为右乳腺增生.手术所见:为一扁圆形,有薄层纤维包膜的浅黄色,质软肿物,与周围组织境界清楚.病理所见:灰白色、灰红色扁圆形肿物、大小5×4×3cm,切面灰白色、实性、质软,包膜完整,包膜厚0.05-0.1cm,镜下肿物由上皮性和间叶性2种成份组成,但上皮成份很少,仅在大量成熟脂肪组织内偶见岛状乳腺导管组织或乳腺上皮成份.
作者:孙荣华;皇甫素慧;郝风平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资料例1,患者女,25岁.因便血1周就诊我院门诊.既往健康.查体体温37℃,呼吸20次/分,心率70次/分,血压100/70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无阳性体征.腹软,无压痛,未扪及包块及肝胆脾胰肾.实验室检查:血肝肾功、CEA、AFP及血象、小便化验未见异常.大便隐血试验阳性,RBC(+++).腹部B超、胸片及胃镜检查无异常,结肠内镜示:距齿状线8cm处见一个直径约1cm山田III型息肉.入院5天后行高频电切术.术后病理报告类癌.每3个月随访复查肠镜.至今未见转移.
作者:范洪波;赵炳;马琼珍;刘玉芬;徐淑惠;宋海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院近年来共行76例肾移植术,其中5例高危患者(6.56%)均在硬膜外及全麻下顺利完成.就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作者:邱惠贞;孔祥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患者,男,30岁,因发作性腰痛,伴右侧腰部窦道形成3年入院.病人于3年前因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后右侧腰部形成一窦道,溢脓.曾多次在外院诊治无效,来本院治疗.查体;一般情况好.腰骶部右侧纵行手术疤痕,中央可见一约1×1cm瘘口,按之有脓液溢出,双下肢无异常.辅助检查;ESR:32mm/h.脓液细菌培养查出:大肠杆菌、金葡菌等.窦道造影示:造影剂进入腹腔.考虑病灶位于腹腔内,故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后阑尾次全切除术后于腹膜后形成一脓腔,为病灶所在.行阑尾残端切除及病灶清除术.术后瘘道顺利愈合,无复发.
作者:李桂福;邹胜杰;王美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CD15抗原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分布特点与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CSA(catalyzed signal amplification,催化信号放大)免疫组化技术,对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进行CD15抗原检测,采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观察超微结构组织中CD15抗原的分布特征.结果:94例乳腺癌中75例呈CD15阳性表达,阳性率79.8%,10例正常乳腺组织腺管上皮细胞亦呈CD15弱阳性表达.CD15表达阳性率在乳腺癌组织学II-III级(87.3%)显著高于I级(69.2%,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90.2%)显著高于无转移者(67.4%,P<0.01).免疫电镜显示,CD15抗原主要分布于乳腺癌细胞质的界膜、内质网、高尔基体及近细胞核膜处和正常乳腺组织腺管上皮细胞质的界膜处.结论:CD15对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和预测淋巴结转移状况是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标志物,对探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机理是一个新途径.
作者:谷化平;尚培中;倪灿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复方藻酸双酯钠(CoPSS)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对大鼠连续2周灌胃给药,分别对体内、外血栓形成的两种模型观察其药物作用,包括血栓的湿重、干重及两种模型血栓形成的时间.结果:实验组大鼠体外形成的血栓其湿重和干重均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并可使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时间显著延长(P<0.01).结论:实验证明CoPSS对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且抗血栓作用与剂量有明显的依赖关系.
作者:郭新华;赵淑萍 刊期: 200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