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梅
总结了38例老年重症胆管炎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术前进行病情观察、对症处理和心理护理,术后早期活动并积极预防并发症,认为加强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护理是提高老年重症胆管炎治愈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作者:洪雪桂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娩前传统备皮与缩小备皮范围后对会阴侧切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9月收治的160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采取缩小备皮范围的备皮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备皮方法,评估2组备皮方法对会阴侧切伤口愈合情况的影响.结果 2组会阴伤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缩小备皮范围对会阴侧切伤口愈合无影响且更为人性化,易于被产妇和助产人员所接受,值得推广.
作者:熊春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总结了53例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患者的检查与护理过程,方法包括前臂注入76%的复方泛影葡胺造影剂1 ml后停止,观察5 min后如无不适立即施压,并将剩余药量注入完毕.护理包括通过心理护理、语言抚慰及精神鼓励使造影检查均顺利完成.认为细致周到的护理工作在静脉肾盂造影中尤为重要.
作者:冯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哀伤护理对癌症丧亲亲属的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50例癌症丧亲亲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采用哀伤护理,对照组25例,实施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焦虑、抑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哀伤护理能减轻癌症丧亲亲属焦虑、抑郁情况,值得推广.
作者:张悦;张丽韶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及时发现并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促进患者满意度提高的方法.方法 采用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2520位住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患者对护理工作总体满意度达95.12%,但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病区管理等单项满意度<95%.结论 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及病区管理仍是临床护理中的薄弱环节,需进一步加强.
作者:杨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大面积压疮的疗效.方法 将64例大面积深度溃疡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VSD治疗,对照组采用美宝湿润膏换药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率为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能够有效治疗大面积压疮,且能够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成;刘伟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发生的53例输液标签粘贴、排药和配置错误作回顾性分析.分析护士输液标签粘贴、排药和配置错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将易混淆的药品加以标识、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定期开展业务学习等,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刘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1年8月产科实施剖宫产产妇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术后疼痛给予术前宣教、心理护理、止痛护理、基础护理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分别于产后6 h、24 h、72 h进行疼痛程度及72 h止痛药服用情况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24 h、72 hVAS评分、口述评定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术后6 h评分、口述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止痛药服用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有针对性地采取高质量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产妇的术后疼痛.
作者:郭志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马应龙痔疮膏联合局部持续吹氧法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所收治的54例68处压疮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38处,采用局部持续吹氧与马应龙痔疮膏局部用药,对照组27例30处,采用传统的压疮治疗方法.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时间显著短于传统治疗方法(P<0.01).结论 马应龙痔疮膏联合局部持续吹氧治疗压疮有显著疗效.
作者:冀金桂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总结了全髋关节翻修术后的护理经验,重点介绍了功能锻炼在翻修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心理素质、心肺功能、排便功能、膀胱功能训练,认为系统的术前术后护理和积极有效的功能锻炼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海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通过对30例脾功能亢进介入治疗患者在围手术期中给予护理及心理上的支持和干预,使患者恐惧、焦虑的心情得到缓解,提高了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发现通过护理是可以减少疾病相关并发症发生机率,从而使患者术后恢复更快.认为任何大小疾病都离不开护理,尤其是需要手术的患者,对于他们而言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王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通过分析新时期医院护理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知识结构不合理、服务范围小、工作效能不高、护理改革未深化等等,并提出加强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对推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姜红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需长期注射胰岛素,每天早、晚饭前15 min皮下注射.皮下注射胰岛素的部位:一般是三角肌、腹前壁.目前临床应用较为理想的方法是腹前壁皮下注射法.以往的注射法,注射点的选择随意性大,分布不均,容易重叠,长期注射可形成皮下脂肪萎缩和皮下硬结,注射部位的轮换是有效的预防方法.采用腹前壁时钟定位法注射可防止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邱少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总结了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出院指导三大方面.认为及时精心的护理对患者早日康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胡海燕;李芳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全程陪产导乐式分娩对提高产时服务质量、产程、分娩结局及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对70例导乐分娩(观察组)及70例非导乐分娩(观察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对护士助产士的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 2组产妇的产程、出血量、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等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全程陪产确为一种优质的服务模式对提高产时服务质量与孕产妇保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俞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和健康宣教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脑梗死患者按住院月份分为2组,每组50例,路径组利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和健康教育,对照组利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比较2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及入院时和入院13 d后Barthel指数的情况.结果 路径组接受护理和健康教育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入院13 d后,路径组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临床路径有助于脑梗死患者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及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
作者:罗小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总结了38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羟喜树碱定期灌注化疗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灌注前准备、不良反应观察、饮食与锻炼指导、康复指导等.认为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灌注前准备,规范导尿操作,加强灌注后指导及观察,是取得药物佳疗效的保证.
作者:杨惠荔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的选择对留置针脱落的影响.方法 将0~3岁的患儿按照0~5月,5月~1岁尚未行走者,1~3岁内会行走的分三个年龄段各100例,三个年龄段分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年龄段每组50例,分别选择不同的留置部位.结果 三个年龄段观察组静脉留置针脱落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0~5月的患儿比较适合选择头皮静脉作为留置部位,5月~1岁尚未行走者比较适合选择下肢静脉作为留置部位,1~3岁内会行走的患儿比较适合选择上肢静脉作为留置部位.
作者:汤惠娟;钱红英;钱维娜;钱敏霞;刘安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本文针对湿化(药)液选择、呼吸道湿化方法进行综述,认为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可起到稀释痰液、促进痰液及时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湿润、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为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作者:李爱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总结了ICU设施、设备风险控制的方法.设施、设备安全风险控制与医疗、护理操作风险控制在ICU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ICU工作质量,大程度地降低ICU病房设施、设备风险性,本科从仪器的风险评估、维护、POCT质控、人员规范管理方面进行ICU设施、设备风险控制,保证关键设施、所有设备时刻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有效规避了由此产生的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和人身风险.
作者:马清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