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连
目的 了解ICU护士与产科护士的主要压力源,为护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调查法,参照<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随机抽取萍乡市三级综合医院87名ICU护士及85名产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工作压力大、夜班数较多、工资及其它福利低、医护配合不默契、护士人员少、职业风险高、社会地位低等是ICU护士与产科护士的主要工作压力源.ICU护士对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要求高于产科护士(P<0.05),产科护士在病人护理方面问题多于ICU护士(P<0.05).结论 ICU护士与产科护士都处于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中,从事高应急的职业,具有紧急抢救性、多学科综合性、病情多变性、工作强度大等特点,再加上护理医疗技术更新速度快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
作者:叶艳清;施丽娇;廖瑞熹;江珊;王惠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双髋关节置换术多为中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低,入院后希望尽快通过手术解除病痛,又担心手术效果及手术费用,加上对医院环境陌生导致思想负担加重易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致使术后过分担心,不易翻身.因此在护理床上加入水垫,通过患者自身活动来达到增加刺激的频率和改变局部受压的程度.本科通过2年的实践,对30例患者使用水垫进行临床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谢玉艳;朱胜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留置针的留置效果及患者对使用满意度的情况.方法 将100例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静脉留置时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积极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静脉的选择,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封管方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静脉留置针满意度评分、静脉留置时间和患者单静脉的再用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00%,较对照组的48.0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浅静脉留置针提供了有效的护理,可提高留置效果,延长留置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张张;戴雪娣;俞海萍;马丽莉;陈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总结了23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电子胃镜检查的护理.包括检查前护理:护士与患者的准备、详细了解病情、心理护理;检查中的护理:患者的体位与准备、术中指导与护理配合;检查后的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转运护理.认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电子胃镜检查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能使胃镜检查顺利进行,使患者明确出血原因进行对症治疗,及时抢救患者的生命和缩短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作者:张彩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总结了56例使用开塞露治疗小儿术后尿潴留的方法及护理.认为开塞露不仅可以刺激直肠壁引起排便,同时也能反射性地引起膀胱逼尿肌强有力的收缩、完成排尿.此方法简便、快捷、有效,无毒副作用,也不会造成患儿的心理恐惧和痛苦,值得在手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患儿中推广使用.
作者:梅绍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总结了3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维持循环稳定,保证组织灌注,加强病例观察及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护理和健康指导等,认为细致、周到及过硬的专科护理技术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方成娥;董秦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总结了本科18例截肢术后患者的心理干预与康复护理的方法,包括针对截肢术后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的心理干预措施及残端皮肤的护理、防止关节挛缩的护理、残端的塑形、功能锻炼等康复护理.认为截肢术后应及时改善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并给予系统的康复护理指导,才能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时肢体得到大的功能补偿,提高自理能力,从而顺利回归社会,因此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康复护理是极其必要的.
作者:李莉;黄春晖;彭梦萍;沈浩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新生儿硬肿症在护理工作中应着重于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尽可能的复温到正常体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对症处理,评价治疗效果,以确保护理方法的准确性.同时做好病室的消毒隔离工作,以维持相对的温湿度,提高家长的防病意识,做好卫生健康教育指导,以减少本病的发病率.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专科护士对进入慢性肾脏病(CKD)Ⅳ期的患者进行动静脉内瘘术术前护理指导对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 将2004年1月~2007年1月未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血透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07年1月~2010年1月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后的血透患者设为实验组,比较2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性.结果 早期的护理指导明显的提高了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性,延长了内瘘的使用时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肾功能不全进入Ⅳ期时对其进行关于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指导,能提高患者对内瘘的认识,提高内瘘的成熟性.
作者:胡兰萍;李红;谭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总结了38例骨科老年患者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护理及其发生的原因.原因主要包括术前用药、手术因素、年龄因素、心理因素、麻醉因素等.认为医护人员充分认识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危害、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降低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减轻症状、缩短持续时间、促进其康复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傅华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通过对32例急性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观察,总结了该类疾病的护理.主要包括针对不同类型的急性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制订并实施积极、全面、个性化的急救方案和护理计划.通过积极、有效和个性化的护理,以及有效地配合医生实施抢救治疗,明显减少了误诊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降低了病死率.认为积极做好基础护理,加强不同类型的急性出血性疾病的认识和病情观察,重视个性化分类护理,密切配合医疗抢救,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差错及提高急诊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古育玲;孙爱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毒蛇咬伤处皮肤常规需切开引流排毒,为减少排毒时间,增加排毒效果,我们制作了一种简易蛇毒吸排器,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制作50 ml的一次性注射器及20 ml注射器空筒各一个,长度15~20cm带有调节器的一次性输液管一根,将50 ml注射器的乳头与20ml注射器空筒的乳头用输液管相连紧密即可.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首发抑郁症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入院治疗的80例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2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服药依从性及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对疾病知识掌握(P<0.01)、服药依从性(P<0.05)及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P<0.01)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首发抑郁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能力,提高服药依从性及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顾康莹;于腊梅;沈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颅内血肿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科2009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72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压疮发生率与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熟悉初期病情、积极配合抢救、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后期恢复性护理等护理措施对于早期及时处理血肿,早期发现脑疝、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关冬叶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对300份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护理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护理记录内容简单,流于形式,未能体现护理程序;字迹潦草、模糊、涂改,存在医护记录不符的现象.认为要提高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就必须加大普法力度,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定期开展病历书写质量评估,实行三级质控;加强医护沟通,避免记录分离.
作者:王仕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本文就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进展及护士在逆转亚健康状态中的作用作以综述,重点叙述了亚健康的现状和护士在逆转亚健康状态中的方法和技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贾武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总结了146例指骨骨折术后行中医护理的病人的护理过程.包括生活环境准备、一般护理、临证施护、情志护理、饮食调护、给药护理、中医康复指导、出院指导等.认为指骨骨折术后病人经过中医施护后,可大大促进手指功能恢复,回归社会.
作者:林静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综述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时机、静脉溶栓药物的选择使用及护理进展.认为及时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使溶栓疗效发挥到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毛秀彩;陈莲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影响,进而评价对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166例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给予患者持续1年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将1年后患者的依从性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与护理干预前进行对比,对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依从性达到好的人数分析,χ2=19.94,P<0.005.较好以上的人数,χ2=30.55,P<0.005.糖化血红蛋白护理干预前后比较,χ2=16.88,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更稳定地控制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作者:李月娥;范碧云;李野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自制盐袋简易固定装置在起搏器囊袋切口压迫止血中的效果,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利于患者康复.方法 将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2组,对照组为沙袋压迫止血,观察组为自制盐袋简易固定装置压迫止血,观察2组术后切口渗血、盐袋移位、囊袋积血等情况.结果 自制盐袋简易固定装置术后切口渗血、盐袋移位、囊袋积血等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制盐袋固定装置,可将盐袋固定于切口需压迫处,不影响患者床上活动,并可更换沙袋大小调节压力,临床使用效果满意.
作者:杜丽虹;李月隐;罗慧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