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丽红;孙秀芳
在微创外科的启发下,我们借助腹腔镜的手术器械-子宫校正棒及管状旋切刀,创立了一种下腹横小切口腹阴联合筋膜内子宫全切新术式.
作者:马景兰;马建新;刘江梅;张士表;王凤革 刊期: 2002年第23期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以整体的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整体护理,也正逐渐取代传统的护理模式而走进临床护理.
作者:高敬芹 刊期: 2002年第23期
1999年以来,我科对40例高热病人应用双氯灭痛栓塞肛退热治疗,退热快,疗效肯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长庚 刊期: 2002年第23期
病历是患者在医院接受问诊、查体、诊断、治疗、检查、护理等医疗过程中的所有医疗文书资料.
作者:顾海杰 刊期: 2002年第23期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药物不断更新换代,随之而来的药物反应及配伍禁忌有待于在临床中验证或发现.
作者:王广霞 刊期: 2002年第23期
心力衰竭是一种综合征,其死亡率高,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现将护理体会作一简单总结如下.
作者:高霞;胥爱群 刊期: 2002年第23期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HD)常见并发症之一,在治疗老年尿毒症合并急性心梗(AMI)过程中,由于扩血管药、β受体阻制剂的应用及心肌梗死后心肌收缩力减弱等因素均可导致血压偏低,造成重要脏器的循环血量不足[1],而使患者在透析中发生低血压.
作者:郑秋月;吴广礼;霍维娜;苏霞 刊期: 2002年第23期
异位甲状腺是胚胎发育异常性疾病,临床上少见.
作者:蔡红武 刊期: 2002年第23期
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周丽敏;靳胜燕;李素月 刊期: 2002年第23期
近几年我院共做了62例腭裂修复术,现将临床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汤琳 刊期: 200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1992年-2001年间收治的闭合性腹部损伤168照例患者的诊治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治疗156例、非手术治疗12例,术前腹腔穿刺是确诊的主要检查手段,部分病例作腹部B超和CT等检查,此3项诊断阳性率均在95%以上.本组手术治疗156例,死亡8例,非手术治疗12例,均治愈.总死亡率为4.76%(8/168).死亡原因:出血性休克、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脑外伤.结论: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例,应常规进行诊断性腹腔穿刺,酌情选择腹部B超和CT等检查,以排除腹内脏器损伤,应根据腹部损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剖腹手术中要注意多脏器损伤,才能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发生.
作者:郭小倩;王伟峰;严启明 刊期: 2002年第23期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是目前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主要方法,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准确性高.
作者:马爱平;张光凤 刊期: 2002年第23期
脾合剂是我院制剂室自制产品,主要由人参、白术、山药、泽泻、陈皮、焦三仙等中草药组成,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溏等症状,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作者:郭庆芳 刊期: 2002年第23期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搏动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目前多应用药物预防和治疗.我们应用低能量He-Ne激光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血浆的一氧化氮(NO)和β-内啡肽(β-EP)测定,以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
作者:王黎荔;许长春 刊期: 2002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冷、热因素对心肌损伤后的血压和心率反应.方法:采用蟾蜍实验性心肌损伤,然后用冷和热分别刺激动物,记录心肌损伤状态下冷、热刺激的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结果:心肌损伤后冷刺激以血压降低为著,心率减慢.心肌损伤后热刺激对血压影响不大,心率加快.结论:心肌损伤后冷、热刺激对血压和心率有不同的影响.尤以冷刺激变化较为明显.
作者:赵娜;赵善民 刊期: 2002年第23期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寿命越来越长,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新课题:人口老龄化.
作者:魏洪凤;吕宜焕 刊期: 2002年第23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腰椎错动,其周围肌肉韧带筋膜、神经、椎间盘等软组织损伤,早期充血水肿,日久在肌肉与韧带间产生粘连结疤,压迫神经而产生临床症状,我院采用侧隐窝注射疗法配合小针刀闭合性手术疗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者:郭新春;崔丽华;徐钦华 刊期: 2002年第23期
化学疗法(化疗)是指通过化学药物与肿瘤细胞的DNA结合,经双重链DNA架桥,阻碍DNA复制而直接抑制核酸合成,在细胞分裂的G1或G2期阻断细胞周期,杀灭肿瘤细胞起到治疗作用.
作者:李世珍;田凤 刊期: 2002年第23期
后牙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的病例在临床上治疗存在-定的困难,我科自2000年起,应用V戍tapex根充糊剂与替硝唑、碘仿粉等药物综合治疗此种病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玉梅;汤琳;徐静;常文;强艳丽 刊期: 2002年第23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3岁,因劳累后胸闷、憋气3年,加重6个月入院.
作者:王歆月;张颖轩 刊期: 200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