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献芬;黎振飞
总结了对颈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体会.包括:了解颈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病机制、早期临床表现及正确的治疗、护理措施.采取循证护理的方法,对72例颈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即提出问题-检索文献-筛查评价证据-制定护理措施-效果评价.根据佳证据,制定和实施了各种有效措施,针对该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被颈髓损伤本身的症状所掩盖等特点,要求护士密切观察病情,动态监测血和尿的生化改变,进行充分评估,为早期诊断找到可靠依据,有效提高了低钠血症诊断率.认为通过循证不仅使护士学习掌握了较全面的专科理论知识,也锻炼和提高了护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组低钠血症患者,由于发现及时,补钠方法正确有效,使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作者:王敏;葛丽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通过对高频电刀灼伤的主要原因及安全使用要点进行调查、分析及总结,认为手术中术者及患者发生高频电刀灼伤与高频电刀的安全使用密切相关.
作者:曾燕珠;柳美华;于美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总结了100例患者住院期间应用新型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的操作及护理过程,包括做好健康教育,防治静脉炎,防止导管堵塞等.100例患者中出现静脉炎2人,留置期间出现堵管3人,穿刺失败1人,其余均无异常,留置时间5~7d.认为使用正压针进行输液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节省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能够有效预防血源性传染病等优点.
作者:李红芳;张洁;孙蕊;朱格红;祁俊英;杨芳秀;连艳萍;侯晓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产前胎心监测晚期减速对新生儿第一次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1月~2011年3月,本院门诊妇保科所开展的37周以后孕妇的胎心监测,现随机收集500例晚期减速作为研究组,与随机收集的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期间妊娠晚期行胎心监测病例5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新生儿第一次Apga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胎心监测对于评估新生儿第一次Apgar评分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产科医护人员选择分娩方式,及早认识和处理新生儿缺氧,减少HIE(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率.
作者:沈小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肠瘘是指肠与其它器官或肠与腹腔、肠壁有不正常通道,有内瘘和外瘘之分[1].十二指肠瘘是肠外瘘,即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壁破损,致使肠内容物流出体表.它继发于手术、损伤、炎症、感染等.
作者:吴芝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总结了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营养不良的原因,介绍了几种动态评估营养状况的方法,并提出了该类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法和饮食护理措施,认为应将营养状态的评估和营养支持贯穿于癌症治疗的全过程.
作者:朱谢红;陈颖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总结了置入PICC导管临床使用中引起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的因素,提出了预防措施.主要的预防措施包括:重视手卫生,严格进行皮肤消毒,合理选择导管的型号、穿刺部位及敷料,按时更换给药设备、输液接头和静脉输注液体,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置管和维护等.认为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通过规范PICC置管和维护过程中各环节的护理行为,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及无菌技术,能够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延长PICC导管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宋昀;王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临床护理工作中有许多需要护士进行交接班的地方,本科使用小白板温馨提示板,将小白板悬挂在床尾或摆放在床头桌上,以便于提示及多次指导.通过1年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医患双方均感到十分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莲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反应[1].重型药疹包括全身剥脱性皮炎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重型多形性红斑型,其表现为病情急、病势凶,极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可高达50%[2].
作者:薛彦涛;赵子粼;罗霞;黄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赛肤润预防化疗腹泻患者肛周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将95例化疗腹泻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2组,赛肤润组50例,采用赛肤润预防肛周皮肤损伤,对照组45例,采用鞣酸软膏预防肛周皮肤损伤.结果赛肤润组和对照组肛周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8%、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赛肤润预防化疗腹泻患者肛周皮肤损伤效果好,疗效显著.
作者:林青;卢苇;邱艳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要点就是对其气道的管理,如何在吸痰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氧气管,使其不受污染是个难点.本科自2008年7月~2011年5月期间对科内所有气管切开病人采用新方法吸痰,现介绍如下.
作者:石樱;杜洁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对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5年1月~2010年1月在本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80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予开塞露塞肛,5d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能有效缓解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彭秋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本科2008年2月~2009年4月住院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的57例患者,分为2组,在呼吸机参数设置相同的情况下分别给予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pen endotracheal suctioning,OS)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losed endotracheal suctioning,CS),记录2种吸痰方式从操作开始到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恢复所需的时间及2组出现并发症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OS组28例患者,SpO2平均恢复时间为(42±5)s;CS组29例患者,平均时间为(31±7)s.经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密闭式吸痰患者血氧饱和度恢复至操作前的时间小于开放式吸痰患者所需时间.CS组出现肺部感染、肺不张的比例小于OS组(P<0.05),粘膜损伤率与OS组无差别(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CS)可以减轻操作引起的缺氧程度,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是值得推广的操作方式.
作者:李玉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总结了将精细管理的管理模式运用到高级专家会诊中心的护理管理经验,包括在门诊流程、服务理念、管理体制上大胆创新等,使会诊中心的护理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9%以上,认为加强精细管理能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作者:殷文娟;洪雅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总结了7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健康教育的方法、内容、注意事项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认为有效的健康教育能提高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愈率,增进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万佳贝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总结了32例多发性硬化患者使用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的护理经验,主要是对甲基强的松龙在治疗期间引起的胃肠道反应、血糖升高、感染、心血管症状、电解质紊乱、失眠等不良反应的观察与积极的护理干预.认为早发现早预防,早期处理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加强健康教育,能使患者得到有效持续的治疗又避免严重不良并发症发生,使其从治疗中获得大效益,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王孟云;周立英;陈秀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总结了新形势下护理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传统带教模式的不足,进行带教方式、方法的改进,重视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临床带教水平及实习护生的实践能力有效提高了.认为临床带教工作应顺应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提高护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护理人才.
作者:谭玲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对74例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分析,提出其护理重点,即: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解除患者紧张情绪.做好必要的检查,对有并发症的老年患者更要给予针对性的重点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做好切口护理,饮食与排便的护理,及时发现与处理术后并发症,并要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围手术期优质的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对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枝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总结了60例经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护理,包括术前的准备,术中的配合及术后的护理等,患者平衡过度,未发生护理并发症,认为科学的护理能促进经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恢复.
作者:高令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总结了109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指导,术中注意手术配合,术后对引流管并发症进行规范化护理,做好出院指导.认为围手术期的规范化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并降低并发症危害程度.
作者:谢小云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