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群;伍素华
目的 调查了解住院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需求,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中文版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5例住院老年糖尿病病人进行测评,将测评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45例住院老年糖尿病病人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除强迫、敌对、精神病性和偏执4个因子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6个因子如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惧症状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老年糖尿病病人心理问题较多,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艾.
作者:赵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住院时间、疗效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而治愈率、总有效率及家长满意度明显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疗效,促进康复.
作者:石丽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了3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急诊行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熟练配合.术后体住安置.饮食护理及并发症观察与护理,认为急诊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护理是保证疗效的重要环节.
作者:刘旭云;张宏文;段诗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局部氧疗对胫腓骨干骨折后创面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105例胫腓骨干骨折后创面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3例,对照组52例.经常规处理以后,观察组局部吹纯氧与外涂稀碘伏;对照组局部暴露,外涂稀碘伏,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局部氧疗治疗胫腓骨干骨折后创面感染能加快红肿消退.减少渗液,收敛创口,促进愈合,疗效好.
作者:彭丽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危重患者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06年1月~2007年12月3480例危重患者作为实施前组,抽取进行危重患者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后的2008年的1650例危重患者作为实施后组.结果 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后,护理质量的各项指标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护理风险事件及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对危重患者进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能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理差错与护理纠纷的发生,保障患者及护士安全.
作者:张英梅;杨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鼻饲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涉及临床患者较多.鼻饲管是一根光滑的胶管,从鼻腔插入胃后.需要同定装置,否则极易滑出.临床上通常采用在鼻翼两侧及面部使用胶布进行交叉同定.但缺点是胶布常常引起面部皮肤过敏现象,而且当患者出汗使胶布黏度降低、胶布固定不牢或者患者体位改变、胃内压力增加时,极易导致胃管滑出,阻碍患者的营养供给,延误患者的治疗.
作者:王卫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分析了1207例婴幼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包括患儿、陪护、护士、环境四方面因素,并提出了护理对策.认为护士练就过硬的静脉穿刺置管技能,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营造适宜的操作环境,做好心理护理,体现人文关怀,协调好护患关系,是提高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周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小肠营养管在老年人急性脑血管意外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取内镜经鼻安置小肠营养管法补充营养物质;对照组采取胃管鼻饲补充营养要素,其它护理方法相同.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比较,在营养状态、血清免疫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疾病康复情况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小肠营养管在老年人急性脑血管意外营养支持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伍结珊;杜国平;陈琼芳;梁国新;房洁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了个性化健康教育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包括PICC置管前健康教育,PICC置管中健康教育,PICC置管后的健康教育和带管出院患者的健康教育.认为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从入院到出院的有计划的、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减少或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满意度.
作者:周俊;陈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更适合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后穿刺点的压迫止血法,以大限度提高老年患者血管的使用率.方法 对需要静脉输液的50例老年患者进行自身对照,单日采用输液贴下棉签两点一线压迫止血法,双日采用输液贴上手指按压法止血,比较2种方法拔针后穿刺局部出血、瘀斑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单日组发生出血、淤斑率明显低于双日组(p<0.01),且满意率明显高于双日组.结论 输液贴下棉签两点一线压迫法优于输液贴上手指按压止血法.
作者:唐红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了实施临终关怀的护理体会,包括了解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因人施护,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加强心理支持及生命支持,以及对病人家属的支持,认为临终关怀是对有限的生命提供全方位的照顾,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压力,使之平静地面对死亡、接受死亡、从而安心走向死亡.
作者:罗淑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真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将149例患者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65例和非循证护理组84例,循证护理组重点从加强口腔护理和气道护理、阻断外源性感染途径、积极治疗原发病和营养支持等几个方面指导临床护理,非循证护理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不同时段院内真茵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循证护理组真菌感染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 循证护理能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任灿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复方茵陈合剂保留灌肠用于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茵陈合荆保留灌肠,每晚1次.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及症状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西医综合疗法结合复方茵陈合剂保留灌肠可大大提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羡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了20例四肢假性动脉瘤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心理护理、术后心理护理.认为对患者实施全程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对医护工作者的敌对情绪,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许璜;彭玲妹;陈培雪;伍淑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将2006年7月~2009年4月入住ICU的104例昏迷患者,按有无人工气道分为2组,并排除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及已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者,2组均实行定时翻身、肺部叩击等呼吸道护理.结果 人工气道组感染率为85.07%,无人工气道组感染率为35.14%,2组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自然屏障,是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维持人工气道的内环境平衡.使之符合生理要求可降低感染的发生.
作者:米家凤;岳石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了癌症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分析癌症患者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了解癌症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制订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流程和方式,进而开展多阶段、针对性强、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认为多方位的健康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患者重建生理机能,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张彦金;古文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有效防止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致尿潴留发生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科行剖宫产术实施硬膜外自控镇痛的足月产妇240例,术后实施护理干预的110例为实验组,未行护理干预的130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产妇拔除尿管后的排尿时间,比较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拔除尿管后排尿时间短,术后尿潴留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致尿潴留的护理,工作重点在于预防,实施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苏海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了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中静脉输液法的一些思考.包括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职业防护,护理礼仪,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4个方面.认为静脉输液法操作是治疗、护理与美的享受的集合.
作者:程明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了399例老年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包括恐惧、焦虑心理的护理;情绪不稳定的心理护理;自尊心增强、敏感性增加的心理护理;抑郁、悲观、疑虑的心理护理;孤独、无价值感的心理护理.认为加强对老年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能够减轻其心理压力以及恐惧、焦虑心理,增加机体的抵抗力,使手术顺利进行,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促进了病人的康复.
作者:王艳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了周末考勤制度建立的具体内容和实施原则,包括建立考勤登记表,设立小组长负责制,建立周末护士长值班制度,本科护士长电话随访制,设立详细的奖惩制度以及坚持管理制度实施的即时性、公平一致性、人性化原则.认为执行周末考勤制度有利于大效力地发挥护理人员才能.
作者:何娟华;郭晓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